书城文学红都拾遗
5115000000022

第22章 史海杂谈(1)

中央苏区,亦称中央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创建的全国最大的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它是在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苏维埃中心区,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共中央所在地。它先后管辖江西、福建、闽赣、粤赣、赣南5个省和瑞金、太雷、长胜、西江4个直属县。区域范围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而变化不定,从无到有,由少到多,乃至丧师失地。本文试从1929年1月至1931年10月、1931年11月至1933年8月和1933年9月至1934年9月三个阶段来阐述中央苏区辖域变化情况。

1929年1月至1931年10月

1929年1月,继井冈山根据地之后,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3600余人,实施“围魏救赵”战略,经遂川、上犹、崇义、大余、信丰、龙南、安远、寻邬、武平、会昌,2月10日到达瑞金,在大柏地组织了一场“红军成立以来最荣誉之战争”,开始了建立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红四军乘胜入闽,取得长岭寨战斗的重大胜利,帮助建立长汀县革命委员会。在千里转战中,毛泽东、朱德了解了赣南、闽西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和群众基础,抓住有利战机,在福建汀州“辛耕别墅”前委扩大会议上,决定“以赣南闽西二十余县为范围,以游击战术,从发动群众以至公开苏维埃政权割据,由此割据区域,与湘赣边界之割据区域相连接”,明确提出在赣南、闽西一带创建新的根据地,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开辟规划了蓝图。4月,红四军前委又在瑞金召开扩大会议,进一步提出“一年争取江西”的计划。随后,在赣南于都、兴国、瑞金、赣县以及广昌短距离分兵,发展地方武装,建立红色政权。5月7日,宁都县革委会成立。不久,红四军二次入闽,在永定、龙岩、连城等县成立革命委员会。

当时,远在上海的中共中央根据赣南、闽西等地的革命形势作出一系列决策。1930年2月,发出了《关于召集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通告。同月,为加速革命战争的发展,在红四军前委、赣西特委、红五军和红六军军委共同召开的吉安陂头联席会议上,强调深入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发展工农武装是赣西南党的任务。会后,红色割据区域不断扩大。宁都、泰和、吉水先后成立县苏维埃政府。同时,红四军前委在赣西南、闽西和广东东江一带部署红四、五、六军分兵扩大苏区。3月18日,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龙岩召开,成立闽西苏维埃政府,以龙岩、上杭、永定、连城、长汀和武平6县为基础的闽西革命根据地基本形成。3月22日,组建中共赣西南特委,随后成立赣西南苏维埃政府,赣西南革命根据地也正式形成。

赣西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形成,为中央苏区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在此基础上,赣西南、闽西呈现出“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的动人局面,红色区域又有新的拓展,永丰、安福、南丰、连城、信丰、于都、上犹、新余、寻邬、赣县等一批县苏维埃政府相继成立。

1930年6月,红一军团在长汀组建。宁化、石城、乐安、峡江县正式成立县苏维埃政府。与此同时,毛泽东率领红一军团到赣江西岸发动群众,8月开进湖南浏阳与红三军团会师,组成红一方面军。此时,中共中央再次发出“加紧准备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工作”通告,随后决定“在湘、鄂、赣三省苏维埃区域中,成立苏维埃区域的中央局,以指导所有苏维埃区域的工作”。不久,又明确湘鄂赣和赣西南苏维埃区域为中央苏维埃区域。这样,江西大部分县都成了根据地和游击区。10月初,红一方面军攻占吉安,赣西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7日,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成立,下辖35个县的革命政权。到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将全国苏维埃区域划分6个特区,将赣西南特区和湘鄂赣特区划为中央苏维埃区域,决定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移至中央苏区召开。

第一次反“围剿”战争胜利结束后,红军东移“广昌于都石城瑞金等地分期筹款,同时开展群众工作”,这一带的革命势力得到迅猛发展。1931年1月15日,中共苏区中央局在宁都成立。4月,中共中央致信闽粤赣特委,决定将闽西苏区划为中央苏维埃区域。5月,红一方面军横扫700里,痛快淋漓地粉碎了敌人的第二次反革命“围剿”,同时开辟了建宁、泰宁、宁化、清流、归化等新苏区。6月20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延期至11月7日开幕。

9月,红军又粉碎了蒋介石策划的第三次反革命“围剿”。在反“围剿”战争中,为加强对万安、泰和两县赣江东岸一带的领导,江西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决定撤销原万泰河东委员会,建立万泰县(同年11月正式建立)。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毛泽东、朱德等率领中共苏区中央局和红一方面军总部于1931年9月28日从兴国迁驻瑞金叶坪。

10月3日,中共苏区中央局给上海临时中央发了电报,认为“红军目前急切须休息,须训练,须补充,须筹款,须布置新战场,创造根据地,又因十一月七日召开一苏大会,中央不能远离,遂将红军主力分布在石城、长汀、于都、会昌四县工作,总部及中央局在瑞金居中指挥。”这样,瑞金成为赣南、闽西根据地的中心。

在艰苦卓绝的创建根据地的斗争中,由于战争形势的不断变化,根据地内的行政区划是很不稳定、变化十分频繁的。直到1931年10月,红色区域才相对稳定下来。这时,在江西于都、兴国、宁都、吉水、乐安、南丰、峡江、泰和、南康、安福、瑞金、上犹、新余、分宜、寻邬、赣县、安远、石城、万安、遂川、会昌和福建长汀、永定、龙岩、上杭、武平、连城、宁化等县建立了县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县苏维埃政府,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诞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1931年11月至1933年8月

在赣南、闽西根据地连成一片及红色区域日益扩大的基础上,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隆重举行,宣告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会上决定调整和重新划分苏维埃区域。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划分行政区域暂行条例》指出:“中国旧有行政区域,过于广大,适合于封建统治,不适合于苏维埃的民主集中制。”“因斗争发展不平衡,战争与地势的特殊条件,苏区在许多地方,有的只取得全省全县或全区之一部,有的介于数省数县或数区之间,不利于斗争领导。”根据“过去各地各级苏维埃区域,特别是区乡两级,划得太大,管理不来,许多地方还有村的组织,级数太多,指挥不便”对需要重新划分的县、区、乡的范围作了具体的规定,“山地多的县,管辖范围至多不得超过十个区苏”,“省苏管辖范围,在目前应依照战争与地势的原则去划分”。

11月,江西正式撤销万泰河东委员会,将万安、泰和两县赣江东岸的苏区合并成立万泰县。12月,闽西撤销由长汀、连城两县合并的汀连县,分别成立长汀县、新汀县,同时设立新泉县。1932年1月,红军攻克于都东北区上宝土围,临时中央政府决定以于都东北区为基础新设胜利县。2月,宁都南北两地苏区贯通,宁都、彭湃两县合并,恢复宁都县,南丰、广昌县合并设南广县;原属湘赣省苏维埃的信丰县,改为江西省苏维埃领导。3月,南康苏区被国民党粤军余汉谋部占领,南康县党政机关撤至赣县韩坊,与信丰河东苏区合并设立信康县。3月18日,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汀州召开,产生福建省苏维埃政府。5月1日,江西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兴国召开,总结了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成立一年半来的工作。福建、江西第一次全省工农兵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两省苏维埃区域得到空前的扩大和巩固,中央苏区得到了蓬勃发展。

1933年1月,为纪念牺牲的宁都起义领导人赵博生,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将宁都县改为博生县。2月,资溪县革委成立。4月26日,南广县分设为南丰县、广昌县。同时,中央人民委员会召开第40次常委会,决议将建宁、黎川、太宁、金溪、光泽、邵武和闽北苏区以及信抚两河间一带地方划为闽赣省。{11}5月初,闽赣省工农兵临时代表大会在黎川湖坊召开,正式成立闽赣省革命委员会。与此同时,新干县成立县革命委员会,崇仁县成立苏维埃政府。7月,闽赣省在黎川、光泽、邵武边界地区设立东方县。

1933年夏秋间,中央苏区发展到全盛时期,先后建立起60多个县级苏维埃政府。为了适应新的战争形势,中央执行委员会在7月21日作出《关于重新划分行政区域的决议》{12},决定调整和重新划分行政区划。22日,中央人民委员会召开第46次常委会,决定增设赤水、洛口、龙冈、杨殷、彭湃、长胜、西江、门岭等8县。8月16日,中央人民委员会第48次会议认为“江西省苏辖境太大,行政指挥不便利,向西南发展苏区,深入现有区域的阶级斗争,开发钨矿和发展出入口贸易,有单独在南方设立一个省的必要”,决定设立粤赣省,辖于都、会昌、西江、门岭、寻邬、安远、信康等7县。会议同时决定增设泉上县、康都县和太雷县。

此时,中央苏区已拥有江西、福建、闽赣、粤赣4省,共60个行政县。其中江西设有兴国、博生、瑞金、胜利、公略、永丰、万泰、新干、崇仁、宜黄、乐安、杨殷、广昌、南丰、石城、康都、洛口、长胜、赣县、龙冈、赤水、太雷等22县;福建省设有长汀、宁化、上杭、龙岩、永定、兆征、汀东、连城、彭湃、泉上、代英、新泉、清流、归化等15县;闽赣省(含闽北苏区)设有崇安、铅山、上铅、广丰、建阳、邵武、光泽、广埔、贵南、黎川、建宁、泰宁、资溪、东方、建东、金南等16县;粤赣省设有会昌、门岭、西江、寻邬、安远、信康、于都等7县。

1933年9月至1934年9月

1933年9月,蒋介石精心策划发动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红军在博古、李德的指导下,反“围剿”战斗节节失利,苏区范围不断缩小。28日,敌军侵占闽赣省驻地黎川县。到年底,因国民党军队隔断了闽赣省苏维埃政权与闽北苏区的联系,闽北苏区从中央苏区划出,闽北苏区重归闽浙赣省领导。

同月,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决定从长汀县、汀东县管辖区域内划出几个区,新设兆征县。10月,代英县在上杭太拔成立。12月12日和23日,闽赣、粤赣省分别召开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闽赣省苏维埃政府和粤赣省苏维埃政府。

1934年1月6日,原只成立了革命委员会的归化县,又成立了归化县苏维埃政府。同月,闽赣省为加强边区工作,增设黎南县。2月9日,红军攻克将乐县,帮助建立县苏维埃政府,隶属闽赣省。不久,寻邬、安远两县苏区大部被国民党军占领,两县合并成立寻安县苏维埃政府。

3月,信康县失守,县苏维埃政府撤至都畚岭,改县名为“登贤县”。中央苏区和红军在“堡垒对堡垒”、“阵地对阵地”的错误战略指导下损失惨重,4月28日,北大门广昌失守。

5月底,宁化、清流、归化、泉上、彭湃五个县由福建省划归闽赣省领导。6月下旬,因广昌失守,广昌县与赤水县合并为广赤县。乐安、宜黄、崇仁3个县因大部分失守,合并设立乐宜崇县。7月底,由于粤赣省苏区大部分失守,仅剩会昌、西江、于都、登贤等县,为适应这一变化,中共中央决定,在赣南战地委员会和赣南军区的辖区内,设立赣南省,辖于都、登贤、赣县、杨殷等4县。

到1934年9月,中央苏区虽然新设了赣南省,但其所辖区域仅剩22个县,即江西省辖的兴国、胜利、博生、洛口、石城等5县;福建省辖的长汀、汀东、兆征等3县;闽赣省辖的宁化、清流、归化、彭湃、泉上等5县各一部分;粤赣省辖的会昌县;赣南省辖的宁都、登贤、赣县、杨殷等4县;中央政府直辖的瑞金、西江、太雷、长胜4个县。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北上长征后,中央苏区的形势急剧恶化,敌军加紧向中央苏区腹地逼近。同月26日,敌占宁都(即博生县);11月1日,长汀失陷;11月10日,敌东路军第10师抢先占领瑞金县城,中央苏区全部丧失。

(1999年9月原载《党史研究资料》,后收入《瑞金市志》,有改动)

中央苏区辖域的变迁

土地革命早期的宣传工作

早在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在通过的第一个决议当中就提出了宣传问题。其中规定:

“一切书籍、日报、标语和传单的出版工作,均应受中央执行委员会或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

每个地方组织均有权出版地方通报、日报、周刊、传单和通告。

不论中央或地方出版的一切出版物,其出版工作均应受党员的领导。

任何出版物,无论是中央的或地方的,都不得刊登违背党的原则、政策和决议的文章。”

同年11月,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局通告《关于建立与发展党团工会组织及宣传工作的决议》中明确:

“中央局宣传部在明年七月以前,必须出书(关于纯粹的共产主义者)二十种以上。”

到1922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执委会书记陈独秀给共产国际的报告里,总结了政治宣传的现状,宣传工作重点有:

(一)关于华盛顿太平洋会议之运动如左(略)。

(二)一九二二年正月一日,上海共产党全部党员及中国朝鲜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一百余人、工人五十人,上午分散“贺年贴”(内载鼓吹共产主义的歌)六万张于上海市内,下午分散攻击国际帝国主义及本网军阀的传单二万张于“新世界”等群众聚会的游戏场。结果一朝鲜青年因散“贺年帖”在法租界被捕。

(三)正月十五日,全国共产党所在地都开KarlLiebknecht纪念会,由全部党员出席演说,分散纪念册五千本;纪念册内载KarlLiebknecht及卢森堡女士传及“斯卫达卡司团”宣言。此次纪念会广州最盛,工人参加游行者二千余人。

(四)五月五日全国共产党所在地都开马克思纪念会,分散马克思纪念会册二万本。

(五)奉直战争后,由中央机关发布《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的小册子五千份,主张联合全国民主派对于北洋军阀继续战争。

(六)中央机关设立之“人民出版社”所印行书如左:马克思全书二种,列宁全书五种,讨论进行计划书,共产党礼拜六,康民尼斯特丛书五种等。

在报告中,另外对将来的政治宣传也作了计划安排:

(一)多印行对于农民工人兵士宣传的小册子。

(二)发行《共产党半月刊》,专讨论世界的及本国的政治经济问题。

(三)联络全国各革新党派,作普通选举制集会结社出版自由的运动。

(四)联络各革新党派,作承认蒙古独立及承认苏维埃俄罗斯的运动。

(五)联络全国工商界,作改正协定关税制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