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闲居诗韵
5112300000018

第18章 清塘荷韵

门前的方塘很早就开凿了,早些时候做稻田用的。七月将至,稻子吐穗,稻香弥散田埂,人走在田埂上,耳朵和鼻子、眼睛和嘴巴都有稻子的香味。七月正是我休假的时候,习惯于到田埂上去走一走,燥热的夏也清凉了不少,这时便开始领略稻香盈人的情致。

几年后回家,稻田没有了,稻香也没有了。田埂上倒是铺满了水泥板子,埂上的杂草和野花在镶了水泥板子之后,也不见了踪影。塘里装满了水,清清幽幽的,倒有几分江南的味道。尤其是看到水波涟涟,脑海里竟然浮现出几许的诗意。要是驾着竹排行在水面上,不知道又是什么味道。

这时候的塘还不叫塘,准确地说是田,只是比田面积要大些,深度更深些。和其他的水田比较,其他的水田大多是没有规则的,田埂宽窄也不一致,远离人家的水田,田埂上的草深得可以盖人,要是夜晚路过,心里也会无端的滋生几分恐吓。这个田方方正正的,田埂上也无杂草,倒是显得不入流了。

我们村里说它是塘的时候是村上几个汉子合伙养鱼的那时。我们这个地方说他是田,必然是用来种稻子的。用着养鱼时四壁用水泥抹了一下也有塘的模样,于是就唤着鱼塘。水碧蓝碧蓝的,整个天和幻变的云映在水里,鱼在水里游动,仿佛是在天空翔游,所以我更承认它是“清塘”。其他地方的鱼塘,里面有许多浮游的鱼草、树枝、麻布袋子,还有水牛在滚水。而这水是黯淡没有光泽,一些鸭子和鹅在波动水波,倒有几分惬意。水浪子一圈一圈传播开来,我闻不到清香,却多了失意的色彩。所以,我把门前的鱼塘称为清塘是有道理的。

门前的塘养了鱼,也不见得浑浊。我早上起来喜欢去看塘,一是为了来看鱼,二来可以赏水。我是多么的羡慕塘里的鱼,它们可以和这样美的水生活在一起。我们在陆地上行动,总感觉少了水的润泽,生活干枯的像一棵稻草,疲惫的心需要一杯清水或者一滴清水润一润也好,感受凉爽的滋味,得到一次小憩。如果可以的话,我倒想做一条鱼在清塘里慢慢的游动,享受一回天然的浴。

也是七月,川北的热天在蝉鸣声的带动下异常的燥热。清塘开始喘气,塘里露出一片鱼白,这下苦了养鱼的人,这要赔本的,不知是因为气候的不适应还是水过于清澈。鱼塘本该是有鱼草丛生,浮游的生物在水面浮动,水牛在滚着水,这样的塘才叫鱼塘。这个塘用来养鱼显然是错了,生命应该在杂物零乱处、污秽的环境中生存的,遇到气候的变化和环境的迁移都能顽强的活着。田埂上一股热气扑面,心里也憋得难受,我才知道其他鱼塘中鱼草、麻布袋子、水牛的作用,看来以前我对其他的鱼塘有些误解了。

清塘是不适合养鱼的,养鱼人一走,塘子荒了几年,水更清,清得孤寂;水更凉,凉得失望。无人问津的塘,有时几只水鸟嬉戏逗着水里的白云和小鱼虾子,增添不少热闹,但是这种热闹是短暂的,仿佛一闭眼就要消失。

塘用来种荷是这几年的事情,深了几许的塘用来种稻子不好收成,所以决定种荷。这个塘中的荷不是用来观赏的,是把收获的藕挑到菜市场也能卖个价钱。种荷的目的是这样,却也可以观赏。我是一个喜欢荷花的人,是这个清塘的荷告诉我的。

大约四月,水面上出现了荷盘。一个一个的盘挨着靠着,小水珠子在盘中像个珍珠摇摇晃晃的,从这个盘摇晃到那个盘,从那个盘摇晃到这个盘,有时候珠子小了,有时候珠子大了。飞虫如涌而至,这时候我想起了杨万里的《小荷》: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是荷塘的荷吸引了飞虫,飞虫在荷叶间跳动,细细的荷枝也跟着动摇,我的心也摇动一下子,这个荷塘的生气来了,热闹来了,心中的惬意也来了。

荷塘有很多种,燕园的荷,在月夜下无瑕的美,荷有了月光,蝉声和蛙声的衬托才美得让人迷醉。田田的叶子,薄薄的青雾,含情脉脉的流水,袅袅婷婷的清风,还有怀着无限心事的朱自清,一起在月与荷中得到升华,也许低头弄莲子的不是采莲的人,应该是朱自清了!西子的荷可能真正意义上才算荷,它总是带有很多诗情画意,我感觉它的荷流露出来的是离愁别恨,隐隐约约的带了些伤感和多了几分女人味儿。西子的荷注定这样的感情,许是和江南的痴男怨女有关。晋乐府《青阳渡》中说: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也许西子的荷就是这种意境。

我门前的荷少了这些诗情画意,少了这些浓重的文化氛围,只是某处农家门前的荷,朴实无华的长在清塘里也感受得到荷的精神。周敦颐《爱莲说》中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处的荷长在清塘中受了清水的净化,我认为它的品质要比别处的荷更胜一筹。即使是燥热的七月,在田埂上也能感受到清凉的滋味。

要是这个地方能像江南那样采莲,我也会驾着莲船采一次莲子,当一回多情的采莲人。如果做不成采莲人,我甘愿做一朵荷花,被采莲的姑娘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