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的桃花源
5084800000013

第13章 快乐心境

修养快乐心境

人都是想快乐的。然而,如何才能快乐,知者、悟者不多。有的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有的本应快乐,却未找到感觉;有的得意忘形,而乐极生悲;也有的遇到点儿挫折或困难,便精神萎靡。究其原因,则是缺乏快乐心境的修养。

近读清代思想家王夫之的“六然”(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处事断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箴言,甚感尊老夫子对修养快乐心境说得颇透彻、服人。

自处超然,即自处时超逸洒脱。这是人生的一种至高境界。自处难,难在挡不住孤寂;超然更难,难在不会享受孤独。自处,意味着一个人的世界里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与自己作伴。要能够消除寂寞,享受孤独,关键在于你必须欣赏自己,能与自己快乐地和平相处。独处,你可以什么都想,也可什么都不想,任凭云卷云舒、花开花落;你可以无牵无挂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尽情体味自由和宁静;你可以“三省吾身”,回顾旅途中的得与失,而使自己眼更明、耳更聪,也可以遐思畅想,驰骋心智,谋划新的事业。只有善于享受孤独,才能真正在自处中始终把握好自我,保持积极健康的心志,让心灵充分舒展,做到超逸致远,快乐常伴。

处人蔼然,是指待人和气,和善、和蔼,让人感到可亲可近。这是自我修养的一种人品气质。看似简单,但并非人人都能做到。现实当中,有人总是盛气凌人,心高气傲,让人无法接受。只有心存善良、心平气和、心胸宽大之人,方能做到和蔼对人、坦诚待人、平易近人。心中有佛,佛便存下焉;与人为善,终善乎己。

无事澄然,就是没事做时,心中与有事做时不仅一样踏实,而且更加清静怡然。这是修身养性之道。整H忙忙碌碌,生活很充实,但也不甚疲惫;无事做了,亦是一种很好的身心调整过程与休闲方式。诗人雷抒雁《心灵按摩》一文讲,“于闲静时进行心灵的自我调适和抚慰,能增进身心舒爽、精神熨贴”。坦然地面对无事的生活,在有风或无风的日子里,做到不急不躁,不气不馁,不杞人忧天,更不惹是生非,就能坚守好宁静安然、清朗明净的心灵天地。

处事断然,说的是处理事情干脆利落,果断有力,不优柔寡断,不拖泥带水。这是一个人良好生存心态的自然体现。断然处事的风格,源自一个人良好的心态和气质。而处事利索,又有利于你始终保持富有激情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得意淡然,就是当你在生活、事业、爱情等方面取得成功或收获时,也就是春风得意、心想事成时,不要忘乎所以,不要妄自尊大,要把这一切看得淡一些,为人低调一点,不做功利主义的奴隶。这是一个人最难能可贵的人品修养。要做到得意淡然,必须心态平和,学会满足。只有知足,才能常乐。

失意泰然,是说当你遇到挫折或失败时,仍然保持败不馁、气不泄的平静心态和大将风度。此为大丈夫之美德。其实,困难也好,挫折也罢,当你遇上之后只要咬紧牙关挺一挺,它就会给你让步。要做到失意泰然,必须志存高远,心胸宽广,豁达大度,善于放得开、抛得下;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失意不失志,愈挫而愈勇,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迎接否极泰来的新境界。

王夫之“六然”修养法,说到底就是让你回归“自然”,顺乎“自然”,努力把握好生命的每一刻’全身心地投入到每一种事情,每一项事业中去,深切地感觉与体会生活,你就会拥有快乐的心境。

品唏《渔歌子》

近期,欣然捧读了唐代词人张志和的名作《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一首脍炙人口的美词,传唱千古,音韵不绝。它取材于民间的渔歌,“以淳古淡泊之音,写山林闲适之趣”,融和着一种出污泥而不染的淡泊、澄洁的高情远意。

大凡高明的诗人,总善于在时间的流程中,抓住并突出事物的某一点,描绘出一刹那间静止的美妙状态。而聪明的画家,也善于在暂时凝固的画面中,不着一笔,巧妙地传写出事物静止时前前后后可能出现的变化。张志和是词人,亦仿佛是画家,所以他对淡怀逸志的抒发则是诗画相兼的。词人以西塞山为观察点,几乎是信手拈来地捕捉了山前的一片景色:高处有从水田飞入上空的白鹭鸶,低处有落英缤纷的春水绿波,以及引起人们鲜美味觉的肥嫩鳜鱼。处于画面中心的则是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的渔父。而从这些互为烘托的静态的空间结构中,分明又通过景物生气的渲染,抒发出渔父内心悠然自得的心态。

词人的淡怀逸志不是诉诸直接咏怀,而是寄情于景,以词入画。通篇27个字,写了山、水、鸟、鱼,写了斜风细雨,特别是着意写了悠游自在的渔父情怀。这么一位渔父,“襟度洒落,望之飘然”,展现了他平淡超俗、寄情自然、率性归真的怀抱。

品味之余,想至一些今人,如何忘却了前人的那种情操?有的心浮气躁,坐不安身;有的利欲熏心,坑蒙拐骗;有的铜臭十足,见钱眼开;有的投机钻营,争夺乌纱……如此等等,无一丝率真,无一毫淳朴,颓然质变,谓之可悲可叹矣!

最喜小儿剥莲蓬

中秋时节的周末雨后,空气清爽,梧桐树在窗下随风摇曳。慢品着清茶,目光在〈沫词选注》的书页里行走,辛弃疾的《清平乐》(茅檐低小)这首词久久地吸引着我。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媼。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此词为辛弃疾在江西上饶带湖闲居时所作。这时的稼轩借带湖风月遣送壮岁年华,山鸟山花,连云松竹,农村野老,欢然相处。离开了仕途风波,他便从淳朴和谐的田园生活里觅得了安慰。一首首格调优美、清新自然的乡村词,也就在他的胸中笔底流泻而出。

稼轩不用“人在画图中”的咏叹来直抒胸臆,表达欣悦之情,而是置身局外,静处闲看,几笔描摹,点化神态。他在美好风物应接不暇的带湖佳处,摄取了特具画意诗情的人物活动镜头,为我们展示了江南农村的清新风景画和劳动风俗画。

词的上片,先画了农家全景,茅檐低下,容膝易安,青草溪边,目涉成趣,侧重写的白发老人,是先闻其声,再见其人。吴侬野语,醉里欢容,谈笑相悦的柔和乡音,饱含着亲切朴素的农家夫妇之情,也暗示着单纯恬淡的自给自足之乐;白发翁媪,不知谁家?这是似曾相识的溪那边人家,是不足为外人道的普通人家。随意的一句问语,也让人颇觉声情摇曳,顿生意趣。

下片实写农村劳动生活的具体片断,几笔白描,一幅速写,勾画出各个不同的人物姿态和神情。画面远处有大儿锄豆;近处有次儿编织鸡笼;不远不近处有小儿在卧剥莲蓬。这一溜儿饶有生活气息的三男儿劳作场面,流水行云,姿态生动,让人感到兴味无穷。那最传神的“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确是妙手偶得的好句,到底是从生活中采撷的鲜活情景。吟诵至此,细细玩味,欣欣然,最喜小儿“剥莲蓬”。你瞧,那调皮的、不老实的小儿,尚不解耕织之事,正偷偷地躲于溪头,躺在那儿剥尝新莲子哩!

这时,我仿佛穿越过那悠长的时光隧道,陪伴着稼轩词翁,一起闲步溪边人家。走近溪头时,开始先不声不响地站在那里,观察着小儿的瞒人举动。他一双小手倒也灵巧,刚刚剥出鲜嫩的莲子,很快就放进小嘴里嚼着,嘴角上还沾着白色的汁沫儿。随后,朝他看着看着,便不由得挪动脚步,上前去摸摸小L的头,再抚一抚他的胖脸儿,即刻就享受到一种特殊的快乐。小儿的那副天真、那样专心、那种顽皮之态,实在逗人喜爱,令人迟迟不肯离去。

杯中,茶味正酽。合上书页,小儿卧剥莲蓬的情景依然萦绕心头……飘雪的日子

我特喜欢飘雪的日子。纷纷扬扬,雪片飘逸的韵致,令人心驰神往,那简直是一幅飘动着的画卷。洁白无瑕的雪片,以其晶莹纯净的色彩,自高空姗然而下,分明向世间展现着一种圣洁,昭示着一种崇高。

往年的冬日,每逢降雪,我都要出来欣赏雪景,体味大自然的洁净之美。今年的雪来得算是晚的,渴盼的心情直到元月中旬的一天才得以释然。一阵儿小雪粒之后,唤出了飘飞的雪花。我及时迈出楼道,走到大街上。哇,好爽呀!整个世界都已变得生动起来。那道路边的广玉兰,由于沾上雪的灵气,变得分外妖娆。就连那一向灰暗的建筑物,因为得到了雪的覆盖和点缀,立刻有了晶莹剔透的美妙感觉。返回家时,很想读读书,不然就觉得辜负了这静谧、诗情的雪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雪被无数文人骚客赋予了浓烈的感情色彩。特别是吟诵到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别有异韵。“啊,山山岭岭的鸟儿已经飞绝,条条道路上人的踪影都已消歇,仍有那江上的一叶扁舟中,静立着一位披蓑戴笠的渔翁,独自垂钓,不畏凛冽的冰雪”,从而使我顿悟出一种禅的意韵,感受到了诗人那种超逸脱俗的高情远志。于是,我的心情一任窗外的雪花濡染着,被书中那些文人雅士的情怀陶冶着,温暖了情绪,温暖了氛围,飘雪的日子淹没了寒冷。

清早起来,凭窗望去,雪还在飘。我顿时聊发少年狂,兴奋地走出楼外,双手捧起雪,放到嘴边,用舌头舔上一点儿,又凉又甜的感觉,真是沁心。那远处的贤岭,突然间鲜活、灵动起来。真是百样妩媚,千种风情,万般诗意。我向雪中走去,走在那银白的雪笺上,留下了或深或浅的脚印……后记

《我的桃花源》是我散文作品的第一个集子。这个集子写了我热恋的乡土田园,写了我挚爱的家国山川,也写了我对异域的所见所感,还写了刻骨铭心的至亲至情,以及我内心世界的绿叶片片。一个“情”字浸润其间。因为我对生活始终充满了爱,我对真善美持有追求,我对阳光的世界怀抱热烈的向往。我无论置身何处,无论走向何方,我都依然保持本性,一心投注真情。

我还一直以为,不管社会怎样变化,不管进入到什么境地,一个人总要有自己的信念、定力。心灵和泰,宁静致远,心有所归,情有所依,坚守自已的精神家园,才能秉持积极的人生观、豁达的处世观,也才可能立得稳、行得远。这也正是我把这个散文集子定名为《我的桃花源》的初衷和理由。

我出生于山区农家,自小铸就了豫南山民的本质特性——自信、自强、勤恳、坚韧。想做的事,非做成不可;作出了许诺,就一定兑现。当我从新闻报道和组织人事研讨类文章写作转向散文创作时,我就想着一定要出自己的散文集子。我应歌咏养育我的家园,我当礼赞秀美的河山,我要抒发我胸中炽热的情感。尽管这个集子中的不少篇什尚显毛糙,并有很多不足,但我吐露的是真情实言,所以在我亲爱的读者面前亦感坦然(当然也恳请赐教)。

人生的有些事情,说起来也很简单和偶然。我在写作上的兴趣,萌芽于我上初中时语文老师朱巨成对我那篇作文《晨光》的批语:“立意新颖,叙事自然,语言鲜活,一气呵成,有炉火纯青之势。”这段话,极像一根擦燃着的火柴,点亮了我内心那盏习练写作的烛光。因而在后来的学习与工作当中,我自然偏爱文史,喜欢读文学作品,乐于笔耕“爬格子”。尽管有时熬夜辛苦,但总也觉得苦中有甜。其实苦只是相对而言,人生无苦就无所谓甜。这正像夏令时节应食用点儿苦味菜蔬一样,是百味人生的需要,是修养心志的需要。在县广播站从事编辑工作期间,我有300余篇通讯、报告文学等作品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省级新闻媒体选用,有50余篇作品获奖,出过新闻作品集子;并有30余篇新闻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进入组织、人事部门工作以来,我撰写的调查报告和研讨性文章、论文有200余篇在《领导科学》和党建杂志上刊登,有近20篇获奖。同时,还主持和参与编著过《在扶贫致富的道路上》、《清廉之歌》、《抗洪救灾中的共产党人》、《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实践与探索》等书。近几年里,耕之于散文园地,我的心情愈加滋润。逢节假日或其它机会,与亲友或同事去山水间寻觅野趣,回来总要写上几笔。哪怕是因公出国考察,也要记下观感,表达胸臆。这巳成了我的一大乐趣。

多年笔耕不辍,虽无什么像样作品,但我也无怨无悔。写作促使我多学多思,思维便保持一定的活力,想来至老朽时大概不会犯老年痴呆症吧。诚如此,当是我的幸运。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我对自己喜爱的事,对人生应有的追求,再苦也觉得苦中有甜。我历来的处世就这样,总基调是自信、达观的。

这次把近些年的散文结集出版,刚开始我跟周百义老师谈到这个想法时,他当即就爽快表示支持,且要为之写序。这使我万分感动。周老师是我的同乡,早有名气,令我一直敬佩。他著作颇丰,出过多部文学作品和编辑、出版论著,还编辑推出过数部文学精品,荣获过多种文学创作奖和出版成就大奖。他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先后被授予“湖北省政府首届优秀出版人物”、“新中国60年百名优秀出版人物”等称号。周老师现任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总编辑、中国编辑学会副会长、湖北省编辑学会会长、湖北省出版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主席、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在工作繁忙之际,还亲自为我的散文集《我的桃花源》作序,并做了具体指导,这是对我的真情关爱,更是对我的最大激励。在此,我要对周老师深深地鞠躬致谢!

为了《我的桃花源》出版,长江文艺出版社的高毫林编辑和校对等同志,都给予了热忱、实在的相助。还有在修改、打印文稿的过程中,杨先跃、段连伟、郑霞等一些热心的同事,也都付出了一定的辛劳,帮助确实不小。郑霞同志精心细致地为之打印文稿,一篇篇,一次次,不厌其烦,还牺牲了一些休息时间。这里,我都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其实,生活的大书已让我读懂了人生的意义和甘甜。在我几十年的人生旅途中,我幸运地遇上了引领我、关怀我、栽培我和帮助我的一些好人、友人与恩人,他们对我无私的给予、厚重的恩情,我却未回报万一,只能永铭心中,永存感激。为此,我也谨以此书献给他们——爱我的人,还有我爱的人。我为他们的事业发展和生活美满送上我真诚的祝福!

【曾庆裳】

2012年5月26日写于河南信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