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没有杀
5078800000007

第7章 名器

关于双股剑。

《三国演义》第一回,刘关张结义,有冀州中山国的张世平、苏双两位大商人到张飞的庄园来访,很高兴刘关张能讨贼安民,便资助良马五十匹、金银五百两、镔铁一千斤,于是由良匠打造双股剑、关刀、蛇矛;刘备跟随校尉邹靖讨贼有功,成为中山国安喜县的县尉。汉灵帝死亡,大将军何进杀上军校尉蹇硕,中常侍张让、段珪等谋杀何进,袁绍入宫杀尽宦官,董卓进京弄权,袁绍、袁术、曹操等逃离京师,天下大乱,函谷关以东各州、郡推举袁绍为盟主,起兵讨董;虎牢关前,关羽、张飞夹攻吕布,刘备拔出双股剑来助战,吕布力穷而走。公孙瓒表荐刘备担任青州平原国的国相,青州北海国国相孔融被围,为刘备所解救;接着曹操进攻徐州,所过之处,攻陷城池进行屠城,徐州牧陶谦告急,平原国国相刘备来救,张飞、于禁战到数回合,刘备执双股剑指挥兵马大举推进,于禁败退。后来刘备入川,庞统警告杨怀、高沛可能行刺,「玄德乃身披重铠,自佩宝剑防备。」这边已无从判定是否仍为双股宝剑。

关于倚天剑。

赵子龙单骑救主有段夹叙:「曹操有宝剑二口,一名倚天,一名青虹。倚天剑自佩之」。曹操用剑的记载,一次是《曹瞒传》提到他为正军法「援剑割发以置地」;一次就是《三国志?武帝纪》注记载「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太祖就是曹魏的太祖曹操;也因而留下「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句子。

倚天剑成名甚早,若无后来的青龙偃月刀,倚天剑的名气才是顶尖。倚天剑大致典出与屈原同为楚辞名家,宋玉〈大言赋〉的「长剑耿介倚天外」;到了唐代,李白〈司马将军歌〉「手中电曳倚天剑」;贯休〈少监三首〉「倚天长剑看无敌」;杨巨源的「倚天长剑截云孤」;皎然的「倚天长剑横诸绅」;李峤〈剑〉「倚天持报国,画地取雄名」;张乔〈华山〉「谁将倚天剑,削出倚天峰」;白居易「手提倚天剑,重来亲指画」;元稹「词锋倚天剑,学海驾云涛」;皮日休「直拔倚天剑,又建横海纛」。倚天剑已经常常在诗中出现了。

关于青虹剑。

赵云在长阪得青虹剑,「砍铁如泥,锋利无比」;「手起处,衣甲透过,血如涌泉」;后来截江夺阿斗,「掣所佩青虹剑在手」,「一手抱定阿斗,一手仗剑,人不敢近」。至于随从过江,「带剑而入,立于玄德之侧」;孔明哭周郎,「赵云带剑相随」;南征擒得孟获,「坐于大旗下,按剑而言」,若也是同一口剑,则青虹宝剑陪伴他近二十年。

青虹也有写作青「釭」剑的,未详孰是;但釭意指灯,诗赋中有金釭、银釭、兰釭,未闻「青釭」。而虹意指日晕,「青虹」更是史书确有的名词,《古本竹书纪年辑证?晋纪》:「晋定公十八年,青虹见。」《后汉书?孝灵帝纪》记载公元178年:「秋七月壬子,青虹见御坐玉堂后殿庭中。」古人相当重视天象所代表的征兆,最常被记载的虹则是白虹,尤其是「白虹贯日」,大凶。《战国策?魏?秦王使人谓安陵君》记载:「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永嘉二年1月戊申日、2月癸卯日,白虹贯日,占卜说:「白虹贯日,近臣不乱,则诸侯有兵,破亡其地。」而后天下大乱,永嘉五年,洛阳城破,怀帝被俘,为永嘉之祸。

关于七星宝刀。

《三国演义》第四回〈谋董贼孟德献刀〉,曹操向王允借刀:「闻司徒有七星宝刀一口,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其刀长尺余,七宝嵌饰,极其锋利,果宝刀也。」这是对七星宝刀的仅有描述。巧合的是,三顾茅庐情节中一首古风,「囊里名琴藏古锦,壁间宝剑挂七星」,则是一口七星宝剑。

「宝刀」其实只是刀的泛称,不见得有什么名号,例如诸葛亮征南遇到的木鹿大王就「腰挂四把宝刀」;黄忠自认宝刀未老,诗也赞他「宝刀灿雪彰神勇,铁骑临风忆战酣。千古高名应不泯,长随孤月照湘潭。」浪漫的诗词中宝刀尤多,如苏轼的「宝刀匣不见」,欧阳修的「宝刀近出日本国」,陆游的「宝刀佩稳压戎衣」,苏辙的「宝刀玉玦余风霜」。刀通常超过四尺,而七星宝刀只有尺余,所以只是单纯的工艺品,或者属于匕首。提到匕首的诗词也很多,如杜甫〈壮游〉的「蒸鱼闻匕首」;李白〈结客少年场行〉的「匕首插吴鸿」;孟浩然〈送吴宣从事〉的「平生一匕首」;柳宗元〈古东门行〉的「冯敬胸中函匕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