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昆西·琼斯,被誉为西方现代音乐的教父。有人问他:“你早已功成名就,为何从不停下脚步?”他说:“因为我的梦想永远在路上。”
梦想是灯,照亮前方的路;梦想是路,通往灿烂的未来。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永不抛弃,永不放弃,这样的人生必然是充实而厚重的。一个人无论拥有怎样的梦想,只要坚持不懈,永不停止前进的脚步,就一定能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梦想更是奋斗的动力和源泉。不轻视自己的梦想,我们就可以扬起梦想之帆,在以后的人生中勇往前行,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北大课堂笔记】
任何时候,都不要轻视自己的梦想;同样地,任何时候,都不要为了任何人放弃自己的梦想。在人生的道路上,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梦想,勇往直前,永不放弃,在无数次的拼搏、奋斗之后,我们总会成功的。
§§§第四节 只要心中有梦,就能创造出奇迹
在北大,每个人都明白梦想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有梦想的人生是精彩的,你今天的生活就是你昨天的梦想。有什么样的梦想,就有什么样的生活。每一个梦想都是需要付出努力的,你要用热情铸就梦想的翅膀,用汗水跨越梦想的距离,总有一天,成功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多年以前,英国曾有一家报纸刊登了一则园艺所重金征求纯白金盏花的启事,在当地一时引起轰动。高额的奖金让许多人趋之若鹜,但金盏花除了金色的就是棕色的,要培植出白色的并非易事。所以许多人很快就把那则启事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一晃就是20年。一天,那家园艺所意外地收到了一封热情的应征信和一粒纯白金盏花的种子。当天,这件事便不胫而走,引起轩然大波。
寄种子的是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老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爱花人,当她20年前偶然看到那则启事后,便怦然心动。她不顾8个儿女的一致反对,义无反顾地干了下去。她撒下了一些最普通的种子,精心侍弄。一年之后,金盏花开了,她从那些金色的、棕色的花中挑选了一朵颜色最淡的金盏花,任其自然枯萎,以得到最好的种子。次年,她又把它种下去,然后,再从这些花中挑选出颜色更淡的花的种子栽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20年后的一天,她在那片花园中看到一朵金盏花,它不是近乎白色,也并非类似白色,而是如银如雪的白。
一个连专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在一个不懂遗传学的老人手中迎刃而解,这不是奇迹又能是什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把梦想种在心里,即使一粒最普通的种子,也能长出奇迹!
美国西部的一个乡村,一位农家少年15岁那年写下了他气势不凡的计划——《一生的志愿》:“要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探险,要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金利峰;驾驭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道路;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谱一首乐曲;写一本书;拥有一项发明专利;为非洲的孩子筹集100万美元捐款……”
他洋洋洒洒地一口气列举了127项人生的宏伟志愿,不要说实现它们,就是看一看,也足够让人望而生畏了。许多人看过他设定的这些远大目标后,都一笑置之。然而,少年的心却被他那庞大的《一生的志愿》鼓荡得风帆劲起。他的脑海里一次次地浮现出自己漂流在尼罗河上的情景,梦中一次次闪现他登上乞力马扎罗山顶峰的豪迈,甚至在放牧归来的路上,他也会沉浸在与那些著名人物交流的遐想之中……
没错,他的全部心思都已被自己《一生的志愿》紧紧地牵引着,他从此开始了将梦想转变为现实的漫漫征程。他一路豪情壮志,一路风霜雪雨,硬是把一个个近乎空想的夙愿,变成了一个个活生生的现实,他也因此一次次地品味到了搏击与成功的喜悦。
44年后,他终于实现了《一生的志愿》中的106个愿望。他就是20世纪著名的探险家约翰·戈达德。有人惊讶地追问他是凭借着怎样的力量,把那么多的艰辛都踩在了脚下,把那么多的险境都变成了攀登的基石。他微笑着回答:“我总是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随后,周身就有了一股神奇的力量。接下来,就只需随着心灵的召唤前进。”
有梦想的人生是精彩的,不管这梦想看似多么不可思议,只要勇敢地听从梦想的召唤,在心灵深处坚持不懈,终能抵达成功的彼岸。
【北大课堂笔记】
安逸的的日子使人惬意,也容易让人丧失斗志,从而堕入平庸。不甘于平庸的一生,不愿意永远被埋没,就需要拥有梦想,然后向着既定的目标不停地努力奋斗。
第二堂 因为专注,所以成功
人生的奋斗目标不要太大,认准了一件事情,投入兴趣与热情坚持去做,你就会成功。
【俞敏洪】
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现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人一生中可以完成的事情是有限的,只有专注才能让自己变得优秀,所以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李彦宏】
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第一节 人要懂得取舍,选择重要的事情去做
孟子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意思是:人要审时度势,学会取舍,选择重要的事情去做,而不做或暂时不做某些事情。因为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只有放弃一些事情不做,才能在别的一些事情上作出成绩。任何成功的获得都不可能简简单单、一蹴而就,所以,一个人要想取得一定的成就,就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李彦宏曾说:“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时时刻刻面临着一些选择,我是一个非常专注的人,一旦认定方向就不会改变,直到把它做好,我相信搜索将对网络世界和我们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我的理想是‘为人类提供更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至今未变。”李彦宏在起家的时候,做的就是搜索引擎,十多年过去了,他做的仍然是搜索引擎。他说:“搜索是我的本行,也是百度的专长之所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是我的人生格言。”
的确,只有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才有可能成功。我们不是超人,只有一心一意地从事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才能把那件事情做好、做精。姚明只是擅长打篮球,李娜只是擅长打网球,齐白石只是擅长画画,朱自清只是擅长写文章……他们都只是在一个领域内独占鳌头,然而这就够了,这就足以使他们享誉海内外了。
2006年,李安凭借电影《断背山》荣获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截至现在他仍然是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华人导演。李安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对电影的执著和专注。
李安自小就对电影感兴趣,高一时李安插班,父亲拿了一张测兴趣的表让他填,可上面几百个科目,李安没一个喜欢的。父亲问:“你喜欢做什么?”李安说:“我想做电影导演。”所有人都笑,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大学填报志愿的时候,他填的是戏剧学院,可是连续两年他都落榜了。但是,他仍然不放弃,他就是想念戏剧。在第三年的时候,他终于考上了台湾大学艺术学院。大学毕业后,他又去美国留学,接着读戏剧专业。
硕士毕业后,李安却没能找到一份跟电影有关的工作。为此他在家整整待了6年,这6年里他每天都在家大量阅读、大量看片、埋头写剧本。因为他没有工作,所有的支出都靠他的妻子一个人,所以家里的经济情况非常糟糕。为了帮助妻子分担家务,他在家也做饭、带孩子,变成了一个家庭煮男。
物质贫乏、精神痛苦,别的同学都无法忍受这样的日子,纷纷转了行,可是他没有转。记者曾经问他:“难道从来就没想过改行吗?”他说:“不能,改变不了,改变不了可能是心理上不愿意改。因为我知道,我做电影是很有天分的,我自己晓得,不做电影我什么都不会。所以如果我要选择的话,我当然是做电影;如果我不做电影,真的改行,我想一辈子都会悔恨。其实就那么简单,我就耗耗耗,等等等。”
就这样,李安在拍第一部电影之前,在家整整待了6年。而6年的等待与煎熬,也换来了他的一鸣惊人——1990年,他的第一部电影《推手》获得优秀剧作奖。从此,李安就再也没有停止拍摄电影的脚步,最终成为一名闻名世界的导演。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李安在家赋闲多年,在经济方面毫无作为,但是他的“不为”是为了坚持自己的电影梦,为自己将来的一鸣惊人打下基础。
有所为,有所不为,也要求我们要清楚自己在哪些领域可以有所为,知道自己的优势所在,只有对自己有了清晰的了解,才能作出明智的决定。
【北大课堂笔记】
没有什么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也没有什么事情可以简简单单就能做成。要想在一个专业领域里取得被别人认可的成绩,就需不懈努力和长久坚持。
§§§第二节 只有专心做好小事,才能成就大事
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个伟大的梦想,而且在树立目标之初,也能坚定不移、一心一意地向着目标迈进。但是不久之后,有的人或者遇到了无法避免的挫折,或者遇到了令自己无法抵御的诱惑,于是在不知不觉中转移了注意力。此时,他们生命的航道开始偏离原来的目标,而且越走越远。
对于想要成大事的人来说,做人做事需专注、务实,还需戒骄戒躁、步步为营。只有这样踏踏实实地行动,才可开创成功的人生局面。柏拉图说过:“成功的唯一秘诀,就是坚持到最后一分钟。”很多时候,许多看似强大的人却脆弱得不堪一击,而那些似乎注定要失败的人反而创造了奇迹。这就像是马拉松比赛一样,差别的关键就在于,成功者能够坚持目标,埋头去做,不言放弃,直到最后一分钟。
这就是专注的力量,是所有成大事之人都必须具备的品质。专注同时也是我们对生活、对人生的一种态度,一个懂得事事都认真的人,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且懂得生活的人。斯蒂芬·茨威格曾说过:“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妙就在于专注,那是一种精力的高度集中,把易于弥散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领。”
在中国的文坛,现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梁实秋无疑是一位“马拉松”式的健将。在20世纪30年代那个云谲波诡、百家争鸣的时代,作为文坛大将的他却甘心埋首书斋,只拨弄自己的“风月文章”,从不关心国事、政事。
当然,梁实秋“两耳不闻窗外事”,并不是消极避世、虚度光阴,而是在完成一件大事。从20世纪30年代任教于北京大学开始,梁实秋就着手开展了一项浩大的工程——对莎士比亚著作的翻译。此后,他就一心投在翻译上,无论是中日战争还是国共内战,无论是云南后方还是远赴台湾,这项工作从来就没有搁置过。终于在40年后的1970年,一部中国有史以来翻译最完全的《莎士比亚全集》问世了,梁实秋也以因这部巨著成为中国乃至于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莎士比亚研究学者之一。
试想如果没有40年的积累,光靠一朝一夕的冲动和热情,那估计梁实秋连《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一篇也译不完。成就的取得在于积累,但更在于专注。如果我们每天背3个英语单词,那么3年下来,我们也可以成为一个英语高手;如果我们每天学一篇古文,那么5年下来我们也可以在国学上小有所成……只要我们能专心地做好每一件小事,把每个小成功不断地积累,那我们就可以引发大的成功。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莎士比亚也说:“不应当急于求成,应当去熟悉自己的研究对象,锲而不舍,时间会成全一切。凡事开始最难,然而更难的是何以善终。”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将有限的精力专注到一个领域,每天做好一件事,日积月累最终成就了伟业。
【北大课堂笔记】
专注是一种精神,是对人生的一种态度。只有既有行动又专注的人,才能发挥潜能,才能成就伟业,才能实现目标。半途而废、浅尝辄止,你的成功永远只能是梦。
§§§第三节 锁定目标,专注于脚下的路
从古至今,凡是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是专注勤勉的人。专注是通往成功路上的敲门砖。我们在追求成功、实现理想的道路上,必须学会舍弃一些东西,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无谓的精力浪费,才能集中力量,将一件事情做大、做精、做强。
成功是由一个个小小的目标达成、一次次小小的进步累积而成的。成功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完整的生命历程,成功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因此,当我们在惊叹别人的成功时,当我们在羡慕他人的运气时,别忘了他为这一天付出了多少努力,学习了多少东西。林语堂曾经说过:“若非一鸣惊天下的英才,都得靠窗前灯下数十年的玩摩思索,然后可以著述。”他正是因为把时间专注于思索与写作上,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薛瓦勒是法国一个乡村的邮差。有一天,他在山路上被一块石头绊倒了。他发现绊倒他的石头形状很特别,于是,他便把石头放在了自己的邮包里。
当他把信送到村子里时,人们发现他的邮包里除了信之外,还有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大家觉得很奇怪,便问他为什么要带着这么沉的一块石头。他取出那块石头,向人们炫耀:“你们看,这是一块多么美丽的石头啊!它的形状这么特别。”
人们听到他这么说,便开始笑他,还劝他丢掉这块既没用又沉重的石头。可是,他不理会人们的取笑,不肯扔掉那块美丽的石头。他晚上回到家,躺在床上,脑海里忽然冒出这样一个念头:“要是我能够用这样美丽的石头建造一个城堡,那该有多美啊!”
从那以后,薛瓦勒每天除了送信之外,都会带回一块石头。过了不久,他收集了一大堆千姿百态的石头。可要建造一座城堡,这些石头还远远不够。于是,他开始用独轮车送信,这样每天送信的同时,可以推回一车子石头。
他的行为在人们看来简直是疯了。无论是他的石头还是他的城堡,都受到了人们的嘲笑,可他丝毫没有理会人们诧异的目光。
在20多年的时间里,薛瓦勒每一天都找石头、运石头和搭建城堡,在他的住处周围,渐渐出现了一座又一座的城堡,错落有致,风格各异。有清真寺式的,有印度神庙式的,有基督教堂式的……
1905年,法国一家报社的记者发现了薛瓦勒的城堡,并撰写了一篇介绍文章。一时间,薛瓦勒成为新闻人物,许多人都慕名前来观赏薛瓦勒的城堡,甚至连当时最有声望的毕加索大师都专程赶来参观。如今,薛瓦勒的城堡已经成为法国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被命名为“邮差薛瓦勒之理想宫”。
一个普通的邮差之所以能够成功建成他梦想中的城堡,还受到世人瞩目,就是由于他知道自己想要一座城堡,所以他每天都会为这一目标而努力。其实,许多伟大成就的取得都是源于专注。无论在哪个行业,要作出一番成就,起决定作用的都不是运气,而是你的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