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到,无论有怎样的抱负,首先都要让社会接受你,而不是你去要求社会来适应你,这是当时一个很大的收获。”陈天桥说,“在我当时这样一个年纪,这样一个背景,我能耐得住10个月的寂寞,躲在一个小房间里放录像,我自己感觉这对后面的年轻人还是有所启示的。很多年轻人觉得自己如何如何,要干这个,要干那个,但无论干什么,都要先适应环境,而不是等着环境来适应你。”
寂寞是一种内敛的品质,这样的品质,需要极大的智慧和定力,才能约束自己的心灵不被喧嚣的尘世浸染。多看书,多一些独立的思想,多体验一下寂寞,人生的真谛,实际上就隐藏在极为平凡的事物中间。
【北大课堂笔记】
学会享受寂寞,或许我们就能坦诚地面对现实,笑迎阳光;或许我们就会少些浮躁,多些平静;或许我们就不再埋怨自己,而是努力在复杂的世界里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第三节 品味孤独,静下心来看自己
波澜万丈的生活激荡人心,令人心驰神往,但在人生的河流中,更多的则是平静,你总要学会一个人慢慢地享受人生,总会有那么一个时刻,你是孤独无助的。但不要害怕,因为这本身就是人生给你的最高馈赠。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上只有一个真理,便是忠实人生,并且爱它。”所以,当孤独来临时,我们应该去体味它、享受它,在欣赏完夏花的绚烂之后,不妨沉下心来,品味秋叶的静美。
当小静垂头丧气地从外面回来的时候,大山很惊讶,问她为什么不高兴,小静说别的小朋友都玩得很起劲,只有她一个人待在那儿,心里很难受。
大山知道了小静为什么不高兴,本想安慰她几句,但当时以至现在他都不知说什么好。如果告诉她,那很正常,最好的往往是最孤独的,十岁的她能理解吗?
大山也曾有过相似的经历。几年前,大山与几个朋友在乡下路过一个小水塘,几位朋友提议要下水去摸鱼。大山说,你看这是死水,全是积的雨水,水又清澈见底,根本就没有鱼。可是他们不听劝阻,纷纷卷起衣袖、挽起裤腿下了水,唯有大山默默地坐在岸上看着他们。不一会儿,鱼没有摸到一条,衣服上倒沾了不少泥水,可是他们在水里摸来摸去,欢声笑语不断,而大山越来越感到孤寂。两三个小时过去了,他们才两手空空地上来,嘴里不停地调侃着、咒骂着,但大山感到他们在这段时间里过得很快活,而自己却是独守孤独的心。
此后,尽管在生活中大山又经历了不少类似的事,但固执的他仍是一如既往地独守这份寂寞,因为他深知,最优秀的往往是最孤独的。
体味安静时,我们默享的是一种孤独。孤独是一种难得的感觉,在感到孤独时,轻轻地合上门和窗,隔离开外面喧闹的世界,默默地坐在书架前,用手掌爱抚地拂去书本上的灰尘,翻着书页,立刻又闻到了久违的纸墨清香。正像作家纪伯伦所说:“孤独,是忧愁的伴侣,也是精神活动的密友。”孤独,是人的一种宿命,更是成功者所必然选择的一种命运。
对于爱因斯坦来说,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日子里,最重要的并不是科学研究,而是陪哥德尔散步回家。
哥德尔不爱与人交往,甚至在哈佛大学授予其荣誉博士学位、美国总统颁发给他国家科学奖等重要场合,都拒绝出席领取。
20世纪中叶爱因斯坦去世后,哥德尔更加深居简出。此时,这位被看作是亚里士多德以来最伟大的逻辑学家,唯一的朋友是来自中国的王浩。
在世人眼中,哥德尔一生最耀眼的时刻莫过于1930年在哥尼斯堡举办的国际数学会议上。年方25岁的他在会议即将结束时,漫不经心地宣布了那个革命性的发现——不完全性定理。简单地说,就是在一个形式系统中存在一些命题,既不能证明它是真的,也不能证明它是假的。哥德尔的理论大大颠覆了人们对数学的传统观念。除了摇撼数学赖以生存的基础外,哥德尔的不完全性理论还对许多领域产生影响,甚至包括法律上的“无罪推定”。
在普林斯顿待了20多年后,哥德尔才从访问学者转为正式教授。等待时间之长,可谓史无前例。“博弈论”之父冯·诺依曼曾经不平地说:“如果哥德尔不能当教授,我们这些人怎么可以当教授?”
一如他孤独的人生,他所研究的内容也晦涩难懂。这位徘徊在知识边界的孤独者,始终不喜欢谈论自己。他要求王浩在其死后才可以发表一篇有关他的传记。因此,王浩在书中告诫后来者:“一个人天赋再高,想获得一点真重要、真耐久的成绩,也必须对外界诱惑保持清醒的头脑,永不懈怠地埋头苦干,靠众人的喝彩、神秘的灵感或不诚实的手段根本做不到。”
对科学家而言,孤独不是一种悲凉,它能点燃智慧的火焰;它不是一种狂妄,那是到达成功的起点。科学家的孤独不是无端的空虚,也不是唯我独尊的孤单寂寞,而是一种深刻的钻研。在纷乱的社会环境中,又有谁能像哥德尔一样在孤独的探索中成就伟大呢?
孤独是一种美丽的心境,是难能可贵的一种风范。散文大师卞之琳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美丽的风景是孤独的,孤独的风景是美丽的,如果有一双慧眼,那么就去找那些美丽的风景吧,哪怕是一瞬间,就足以打动人们的心灵。”
孤独时你可以回味一下过去的事情,以明得失;也可以计划一下未来,以未雨绸缪;你也可以静下心来读点书,让书籍来滋养一下干枯的心田;也可以和爱人一起去散散步,弥补一下缺失的情感;还可以和朋友聊聊天,古也谈谈,今也谈谈,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北大课堂笔记】
真正的孤独不是温饱后的无病呻吟。孤独是灵魂的放射、理性的落寞,也是思想的高度、人生的境界。它没有声音却有思想,没有外延却有内涵,孤独是一种深刻的诠释,是不能替代的美丽。懂得品味孤独的人,才会看到那一道别样的美丽风景。
§§§第四节 留一个空间给自己
生活中我们需要一点独处与静思的时间,和自己的心灵对话,探索自己的心灵深处,这有助于我们追求内在的成功。留出一个空间给自己吧,这也许不需要太大的地方,不需要太多的时间,但却能让我们远离扰攘,体验找到自己的快乐。
每个人的内心都应当有一个恬静的所在,当你在外部世界遭受过度的压力、紧张和忧虑时,你可以定期退到里面休息、静养,重整活力。思想家莫卡斯说:“生活中每个人都在为自己寻找退避之所:乡间、海边、山上的房子。殊不知这是一种平凡人的做法,因为无论何时你想退避独处时,其力量都在你自己手里。一个人想退到更安静、更能免于困扰的地方,莫过于退入自己的灵魂里面,特别是沉潜在平静无比的思绪里。事实上,除了宁静是心里的最好状态外,别无他物。”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有人说杜鲁门总统比以前任何一位总统都更能负荷总统职务的压力与紧张,认为职务并没有使他“衰老”或消除他的活力。杜鲁门的回答是:“我的心里有个掩蔽的散兵坑。”他又说,像一位战士退进散兵坑以求掩蔽、休息、静养一样,他也定时地退入自己心里的散兵坑,不让任何事情打扰他。
我们每一个人心里都需要有一间恬静的房子,像是海洋深处不受侵扰的安静中心,无视海面兴起的汹涛骇浪。
你也可以像杜鲁门总统那样,用想象力在自己的心灵深处建造一个散兵坑。你可以用自己最喜欢的材料来装潢它,例如用一些快乐的回忆、一处怡人的风景、一曲动人的音乐、一本你喜欢的杂志,等等。简单、安静、美丽是三个最重要的方针。你可以小心翼翼地为自己搭建这个自在的小天地,然后享受它为你带来的安静。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追求内心的平静。冥想和静思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他们通过各种沉思冥想训练自己,让注意力在宇宙间漂浮,不为焦虑所困。伊斯华伦在他的书《征服心灵》中说:“在深沉的冥想中,我们的心灵是静止、宁静而澄静的。这是我们童稚时期的天真状态,借此我们才知道自己是谁,以及生命的目的是什么。”
【北大课堂笔记】
一个人想退到更安静、更能免于困扰的地方,莫过于退入自己的灵魂里面,特别是沉潜在平静无比的思绪里。事实上,除了宁静是心里的最好状态外,别无他物。
/本课小结/
北大的莘莘学子在历史的各个阶段无不书写着时代的主旋律,成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这不仅源于北大的教学理念、教育精神,更是源于北大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正是凭借着过硬的心理素质,北大人才得以傲立潮头,建功立业。翻开本课内容,你就犹如置身于北大课堂内,与北大学生共享心理学的盛宴。聆听北大名师的教诲,我们的人生将更加精彩。
/内容精粹/
◎如果我们整日愁眉苦脸地生活,生活肯定阴云密布;如果我们爽朗乐观地看待生活,生活肯定阳光灿烂。既然现实无法改变,那当我们面对困惑、无奈时,不妨给自己一个笑脸,一笑解千愁。
◎让我们斩除过多的欲望吧,将一切欲望减少再减少,从而让真实的欲求浮现。这样,你才会发现真实、平淡的生活是最快乐的,拥有这样超然的心境,你做起事来就能不慌不忙、井然有序。
◎尽管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是只要我们的心是向着阳光的,就不会感到悲伤。只要我们每天都给自己一点希望,让自己看到最光明的一面,那么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都将是崭新的。
◎情绪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当你情绪好的时候,看什么都顺眼,做什么事都顺心;如果情绪不好,看什么都不舒服,做什么也不顺利。因此,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情绪始终有利于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若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
◎世界并不复杂,人心也并不复杂,只是我们的构思太过度。事实上,我们无需如此过度构思,也不需要活得这么累。真实的潜规则也并非那么刻意和复杂。
◎世界并不完美,人生当有不足。留些遗憾,反倒使人清醒,催人奋进,这是好事。也许正是失去,才令我们完整;也许正是缺陷,才体现我们的真实。智者再优秀也有缺点,愚者再愚蠢也有优点。
◎学会享受寂寞,或许我们就能坦诚地面对现实,笑迎阳光;或许我们就会少些浮躁,多些平静;或许我们就不再埋怨自己,而是努力在复杂的世界里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