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夕阳铁旅
5048000000012

第12章 大风渐起

大肃乾狩十三年的黄沙堡一役,让大肃的北疆宁静了两年。这两年里,大肃朝廷却颇不宁静,随着皇帝愈发年迈,也加剧了储位的争夺。不过蓝絮在这两年里静心修习着武艺,与两年前的稍显稚嫩相比,如今蓝絮脸上已经有了几分英武之气。

乾狩十五年,随着武宗皇帝年事渐高,皇太子位的争夺逐渐到了白热化。皇长子襄王孟松、二皇子闵王孟柟以及四皇子晋王孟桉是最可能成为储君的人选。

襄王和晋王为当年陈皇后所生的嫡子,二皇子为庶出。然而闵王素有名声,在朝野内外声望不下于襄王与晋王。不过五年前的就藩令让二皇子远离了岐淮,去往东南的竹州。虽然竹州是天下最为富庶之地,但这也让他大大丧失了争夺储位的可能。

晋王一向与文臣交好,文采出众,且生得眉目疏朗,温润如玉。过去朝中大部份文臣主张立嫡长子,但这次却出现了例外,包括左相梁彦在内的一派重臣站在了晋王一侧。

而襄王正相反,容貌平平,文章功夫较之晋王也逊色不少。但为人宽和,让他得到了御史大夫郑之鹤等另一些大臣的支持。襄王弓马娴熟,武功卓著,在众多将军中得到了很多赞誉。

多年来,襄王跟随着一众将军都有过出征的经历,前年的黄沙堡一役更是显示了他独当一面的能力。大肃王朝马上得天下,历代帝王也从没荒废过马上功夫,故襄王一直在这场储位争夺中占据上风。

大肃所有皇子在适龄时选各豪族中优秀同龄孩童为伴当,陪伴皇子一齐成长。皇子们在宫中习武修文,成人后或随军征战或外放就藩治理地方。

襄王多年来随军东征西讨,立功颇丰;晋王在都城岐淮所在的雍州任乔东郡守,也是兢兢业业。孟戍迟疑多年,依旧难以下定决心,虽然心中更偏爱晋王,对襄王也是满意。

太祖皇帝太宗皇帝都未曾定下规矩太子首取嫡长子,但历代都是如此便也成了不成文的规矩,贸然立晋王只怕会有意想不到的风波。

犹豫不决之时,一件事情的发生让孟戍最终作出了决定。乾狩十五年一月,襄王长子,皇长子长孙孟哲染病夭折,次子孟端便成了长独子,而孟端的母亲正是左将军苏戈的女儿苏仪。

苏戈地位重要,是孟戍为安定天下在南方布下的最重要的棋子。不出所料,丧事后不久,苏戈的态度逐渐明朗起来,数次上书夸赞襄王仁厚。

五月,孟戍发出上谕,派襄王去北三关外的磐城巡视,拜谒东陵——以往这是太子册封前的最后历练,去往孟家发迹之地谒陵,一切趋于明朗。

当年三位皇子都还同时在朝堂时,勾心斗角便已经很是激烈。权利是最巨大的诱货,奉天殿上那位老人所坐的位置代表着普天之下最大的权势。

为了这份权势,骨肉亲情一钱不值。不用说太宗皇帝为了皇位杀死自己的三个弟弟与两个叔叔,就是当今天子为了握紧手中的权利登基当年便用当时太后的懿旨将所有兄弟都废为了庶民。

------------------

就在岐淮城沐浴在一片宁静中,身居高位者为了自己的利益明争暗斗之时,遥远的北疆以外,正处于一片忙碌当中。尘沙漫天,战马嘶鸣,旌旗蔽日。

大大小小部落都向着北方迁徙,向着一个共同的目的地。而各个部族的主力也开始集结,大部族的精锐紧张地进行整编……

“父帅,一切就绪了!”

“甚好!南疆的锦绣河山,我赫月部的勇士来了!”

这一切,岐淮城内没有一个人知晓,就算知晓也不会在意,这个帝国已经沉浸在霸者的迷梦当中太久……

---------------------

在襄王北巡的谕令下达的同一日,一封书信递到了虞燧的宅子中。

“虞燧,你和杨茂,石镌一同走这一趟,看看梁昀是何打算。”襄王手中拿着那份书信说道。书信来自于梁昀,想要约定虞燧去游猎一番。虞燧自然会把书信交给襄王,得到了襄王的许可,他才会去打探梁昀的意图。

狩猎当日,虞燧照例叫上了蓝絮。虞燧一行人出了北兴门后,便是策马狂奔。一个时辰后,便到了岐淮城外的红木林。

就在虞燧一行策马奔出北兴门的那一刻,不知道多少探子也在同一时刻四散开去。去往相府、侯爵府、将军府以及多匹快马从各城门出发奔向各地。

蓝絮多年在虞燧身边,很清楚这些年虞燧身边的眼线从未断过。只要储君之位悬而未决,岐淮城中的暗流就不会停止涌动。

这红木林外围地势平坦,树木稀疏,但每一棵树都长得颇为挺拔,越到中心草木越是繁盛,树木也是生得千奇百怪。林中珍禽异兽颇多,贵戚公子只要爱好武事便会在闲暇时光来此地狩猎。

传说这片密林中还有猛兽出没,却也只是听说没有人见过踪影。

在林外已有一批人等在此处,正是梁昀以及他的下人仆从,已为他们建好了营帐,备好了酒菜。

几个陪同的猎户也牵着几条狼狗等候着吩咐。

虞燧看上去心事重重,跟随他来的,也是襄王的伴当。二人也是护从队的校尉,杨茂和沈促,襄王十三伴当,这三人分别排行第二,第五,第六。

虞燧拿了一壶酒自斟自饮,他尤其喜好饮酒。除了外出带兵外,酒不离身,那个白色的葫芦中装着的都是醇香的美酒。不过今日既然是应邀而来,梁昀备下的美酒自然是要享用一番。

“鹿鸣的十年陈酿,梁二公子果然阔气。戎生,你想过今后的日子吗?”虞燧似乎随口地对身边的杨茂问道。

杨茂收起了笑容,不知为何此时虞燧要如此问话,思索了片刻便正色道,“自然是要建立一番功业,名扬天下!”

虞燧点了点头,意味深长地说道,“说得好,建功立业,名扬天下!”虞燧又抬头看看远处的沈促,“六弟等急了,走吧。”

杨茂摇摇头,自己这个二哥到底在想什么,他始终没明白过,不过他相信虞燧的志向。那段一起在破草屋中的孩童岁月,让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哪怕两人机缘巧合共同成了襄王护从,对于出身寒门的二人,出人头地也不是容易的事。要想的太多,索性也不再多想,杨茂翻身上马,跟了上去,前面是整装待发的梁昀和沈促。

梁昀对这样狩猎之事最是喜好,看众人都已经准备妥当,便大喝一声,“看今日谁的收获最盛,驾!”便一马当先,绝尘而去,众人也相继挥鞭策马。

梁昀兴致盎然,刚进红木林便搭弓射箭,“嗖”地一声,一头半人高的野鹿哀鸣一声便倒了下去,“小爷我这算开张了。”

不远处的杨茂和沈促见到此情景,都齐声夸道,“公子好准头。”言罢也各自寻找目标。

虞燧此时心不在焉,策马上前,这时,一只小兽从草丛中窜出,虞燧一惊,拨转马头,张弓搭箭,却失去了目标。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之间蓝絮手持铁胎弓,催马进了林子,飒爽英姿引得诸人的亲随纷纷侧目。虞燧得意地看着这少年,得意自己把他培养成了如今这般英气勃发,一如当年那位老人如此看待自己。

此时先前那只小兽又在远处现出了身影。虞燧静静地瞄着猎物,悄悄地拉弓搭箭……

就在虞燧要松开弓弦之时,一声虎啸响彻红木林,林中禽鸟纷纷四散飞去,那小兽也再次溜得没了影踪。林中狩猎的众人都凝眉静立,警惕地提防四周以防不测。

只有蓝絮听到这啸声后兴奋不已,往日只是听说林中有猛兽,从未见过。今日若能将他猎杀或许虞燧就会让自己跟着前往北方。

蓝絮如初生牛犊,而座下的马驹却是止步不前,在原地粗声喘气转起了圈。这匹马蓝絮也骑乘了多年,但始终不如意,此刻他也只得下马徒步向着虎啸传来的方向赶了过去。朝着密林深处行了许久,蓝絮终于发现了踪迹。

四周显得很是静谧,只有些许虫鸣。蓝絮心中莫名地紧张了起来,一股被注视的感觉从心底升起。正是烈日当空的时刻,密林深处虽然昏暗,但他却不自觉地打了个冷颤。

此时身后一身脚踏枯叶的动静传来。蓝絮猛然回头,一只吊睛白额猛虎正呲牙注视着他。冷汗顿时从额头上流了下来,一人一虎之间仅仅一丈的距离。

蓝絮当即抬起颤抖的双手,张弓搭箭。猛虎也磨了磨爪子,“嗷”地一声狂啸,在同时向蓝絮扑了过来。羽箭带着啸声向着猛虎飞了过去,正扎在了左前腿上。这猛虎刚扑上来了两步,吃痛又跳了开去。

蓝絮暗松了一口气,却不料猛虎此时发起性来,接着又是一声狂啸,扑了上来。蓝絮不防,第二支箭还停留在手上,而前胸的镶着铁叶的皮甲被一爪扯落,而他也被扇出了十步之远。

倒在地上的蓝絮手上紧抓着铁胎弓,眼见猛虎再度跃向了自己,忙架起来抵挡。又是一声虎啸,整片密林都为之震动。猛虎两步便扑到了蓝絮身前,没有给他起身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