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在那遥远的地方
5020600000053

第53章 7月13日 玉树——三江源头的文化摇篮

我们上午6点便从玛多出发,今天晴空万里,天气很好。7点多,我们站在鄂陵湖边,恰逢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就在浩渺的鄂陵湖上徐徐向上,湖边的冰面熠熠闪光,整个大地一下子充满了生机,山坡上的绿草被朝霞镀上了一层金,顽强地展示着生命的鲜活力量。我非常高兴,总算拍到了黄河源头的日出。10点左右,我们到达了海拔5082米的巴颜喀拉山的山口,在巴颜喀拉山的山口立着一块界碑,碑的正面写着果洛,反面是玉树。同时有“国务院,1997年立”的字样。我们知道过了这块界碑就是玉树的地盘了,而巴颜喀拉山口,也是划分黄河和长江源头的地方。

自青藏铁路开通之后,玉树可能成了最后一片神秘藏域。它是唐蕃古道最光芒四射的一站,它是三江源头,是藏传佛教教派最多的地区,它的海拔高度超过西藏很多地方,它有着热情奔放最能歌善舞的人民……

到达玉树首先便要经过久负盛名的玛尼石刻景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玛尼堆——新寨村。新寨村创建于公元1715年,奠基人为第一世加纳活佛宗求帕文,为了纪念加纳活佛,这座玛尼堆又被当地人称为“加纳玛尼堆”。

在这里有很多石刻艺人,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新寨,将刻画玛尼石作为一门职业,同时也是为自己今生多积善业,他们整日在玛尼城边虔诚地刻画着,铁钎磨秃了一个又一个。他们口中一遍遍吟诵着六字真言,伴随着刻石的叮当声,口中诵出的六字真言印刻在石头上,有一字一石的,也有六字一石的,于是,冰冷的石块有了灵性,这有了灵性的石头又被虔诚地放入玛尼堆中。经过近300年的积累,在这里已有各种玛尼石25亿块,其中尤为珍贵的是几万块刻有律法、历算、艺术论述和各种佛像的玛尼石精品,其中有的竟然是将整套的佛经完完整整地刻在很多块石头上,甚至连封底、封面都完美无缺,真可谓精美绝伦,让人叹为观止。这些石头被整整齐齐地排放在玛尼堆上,组成一套套“经书”。据说玛尼石上刻的经文有近200亿字,可以称得上是“世界第一石刻图书馆”。

过了新寨村,很快我们就到达了玉树州的首府——结古镇。在军分区稍做停留,我们几乎是马不停蹄地立刻向地处结古镇南方12公里处贝沟的文成公主庙而去,那里有一座文成公主留下的珍贵雕像——大日如来佛像。

文成公主庙也叫大日如来佛殿,现属禅古寺管理。庙宇坐北朝南,背靠险峻岩壁,傍临涓涓清溪,面对鸟语花香的巴塘山。由于白纳沟环境幽雅清静,风景绮丽多姿,气候温和宜人,当地群众把这里视为玉树高原上难得的“洞天福地”。庙宇的窗门和墙壁全部刷成褐红色,天晴日丽时,远望庙宇,红光闪闪,犹如明珠生辉。当我一进寺,里面的主持告诉我,他已从电视上认识了我,遂主动向我介绍了文成公主和寺庙的很多故事,还特意批准了我在寺庙里拍照。

公元641年唐蕃第一次联姻,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当时,文成公主携浩浩荡荡的陪嫁队伍离开长安,经日月山、勒巴沟,驻驿贝沟,因长途劳顿,便决定在贝沟休整一个月,在这里,当地藏族头领和群众为公主举行了她进入吐蕃地界以来第一次极为隆重热烈的欢迎仪式。为弘扬佛教文化,也为感谢和报答当地藏族人民,文成公主令随行工匠于贝沟坐北朝南的悬崖上雕刻了汉式浮雕佛像九尊,端坐中央高达7.3米的巨型佛像是大日如来佛,他双手禅定,吉祥端坐于莲花狮座上,在菩提树的陪衬下,显得十分庄严凝重。佛像雕刻精致细腻,是藏汉文化互相交流的结晶。在这遥远的藏区,能看到汉式的佛像,不禁让我油然而生一种亲切感。

玉树是一个平均海拔3700多米的地方,在这里野草都生长不易,树就更难成活了。而驻地部队的数千名官兵,20多年坚持与当地群众一起打造军民共建林,原本的荒滩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种活了数十万株树,改善了玉树的生态环境。

2009年7月13日22∶00写于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