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杂志谁的青春没有秘密(原创经典作品)
5016500000040

第40章 加黑框的名字

秦德龙

老某的名字印出来了,加上黑框印出来了。老某拿着那张名字加了黑框的报纸,逢人就说:看看,我的名字印出来了,我可以笑慰九泉了!

人们打趣地说:是啊,给你加上黑框了,可以盖棺定论了,可以画句号了!

老某说:怎么样?就凭这个,阎王爷请我喝酒!

老某就这样渲染着他的闪光点,也是最亮的一个闪光点。

没错,老某一辈子都想出人头地。要想出人头地,就得做大英雄,或者做大学问。老某做不成大英雄,就选择了做大学问。他拼命写文章,试图在报刊上发表。可他的文章没人给发表,编辑部说他连个写作爱好者都称不上。他想将稿子交给出版社出版,出版社也不给他出版,说他写的东西不过是一堆文字垃圾。

老某在痛苦中徘徊,多次想到另一个世界寻找知音。就在这样的心绪中,他突然闪现了灵感。那是他看到了报纸上的一篇文章,作者的名字加着黑框。老某的眼睛一亮。加上黑框的名字太醒目了,太有价值含量了!接着,他又在杂志上发现了一个加着黑框的名字。又在电影上、电视剧上,看见了一个又一个加着黑框的名字。那些名字加着黑框,在他眼前闪闪发光。他得到了启示,名字加上黑框,最易受到社会的尊重,最能体现人生的价值!

就这样,老某来到了户籍管理处,要求注销自己的户口。老某说,我谨以我个人的名义,真诚地自绝于人世,不涉及任何谋杀,与任何人没有关系。请理解我的正当请求吧。我每天大约消耗0.75公斤粮食、0.25公斤蔬菜、0.5公斤水果、30支香烟、0.5公斤白酒,或2公斤啤酒,还有水、电、光等资源。1天消耗这么多资源,1年我将消耗多少资源?10年呢?50年呢?100年呢?请你们帮我算一算。我就是不能为社会作贡献,也不能白白消耗这么多资源啊!因此,我请求你们注销我的名字!

老某说得口干舌燥,居然打动了户籍管理员。户籍管理员随手扯下一张《死亡证明书》,让他自己填写。户籍管理员说:其实,你这样的人,真不如去另一个世界寻找快乐!要死你就死吧,就别在这里烦人了!

就这样,老某获得了《死亡证明书》,高高兴兴地走人了。

老某先来到了报社,让报社看他的《死亡证明书》,然后,递上自己的文稿,要求报社将他的名字加黑框发表。

老某又来到杂志社,又如是说。

老某又来到出版社,亦如是说。

报社、杂志社、出版社都在找卖点。社会生活中,每天都有许多新闻发生,但充其量不过是狗咬人。即便是人咬狗,也不稀罕了,也值不了多少钱了。如果人变成了狗,或者,狗变成了人,互相咬一咬,兴许还能让受众找到新的兴奋点。老某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以人变成鬼的面目出现了。报社、杂志社、出版社怎能不为之亢奋呢?

报社当下就买断了老某的着作权和肖像权,并派出资深编辑,编发了老某的文稿,名字加了黑框,让老某如愿以偿。报社比起杂志社和出版社来得快捷,在第一时间内做成了这件事。

几乎一夜之间,老某就名扬天下了。人们望着老某加了黑框的名字,无不肃然起敬。老某啊老某,你的遗作是如此的动人!人们欷歔有声,口耳相传。老某在世的时候,我们为什么没有发现他的才华?美,就在身边,我们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社会的一些阳光部门,也都在讨论这件事情。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渠道挖掘出老某的闪光点,授予老某一个又一个灿烂的称号,为老某开纪念会、座谈会、研讨会……

老某的遗风,传遍了每一个角落。人们都在问:难道,难道我们都要等到死后,才能被这个世界所追忆?

不久,就有许多人的名字,加了黑框,上了报纸,上了杂志,上了电影,上了电视。卖点特别好。有学者撰文说:“在汗牛充栋的文化市场里,我们欣喜地发现了有事半功倍赏析效果的黑色幽默,让人开卷有益!”

老某就这样成为公众人物,引领了文化市场的一款时尚。或者说是裂变,也可以说是颠覆。总之是,老某成为文化名流了,不再破帽遮颜过闹市了。然而,他又面临着一个两难选择,他是个注销户口的人,他已经没有任何理由活在世界上了。

好在理解他、关心他的人,总还是有的。某精神病医院把老某请了过去,让他出任首席医师,条件是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不在社会上抛头露面。这样,老某就真的和死了一样了。

老某医治病人,还是有一套的。精神病患者,说到底,都是让“名利”二字闹的。老某就给他们的名字划上了黑框,照片也划上了黑框。这一招,很灵,患者们号啕大哭后,混沌顿开,全都老老实实的,不再闹腾了。

只是,老某时常独自发呆。只怕是他要永远活在黑框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