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杂志谁的青春没有秘密(原创经典作品)
5016500000020

第20章 梅花锦

非花非雾

江南曹府,几世为皇家供奉锦缎。清末以进献奇缎异锦得慈禧恩宠,权倾京师。

伶俐秀美的梅儿三岁时,从民间选入曹府,和一帮织锦女习练曹家秘传织锦技艺。

两年后,梅儿和几名最优秀者,被令观看梅、兰、竹、菊、荷、牡丹,最爱什么花,便被以此花命名。梅儿因嗜爱梅花被选专为慈禧织梅花锦。

梅儿从此被封闭在梅苑中,日日吃进掺了药饵的饮食。渐渐,梅儿发不出一个音节,也听不见一丝声响了。曹家又不教她识字,只叫她朝夕与梅为伴,睁眼合眼便全是梅花。

梅儿长到十六岁,她的饮食中被杂进一种秘药,延缓其发育。不知不觉,梅儿便与世俗岁月告别,让花儿含苞初放的一瞬成为永恒。一生无论经多少寒暑,只有一十六岁。她也因此失去生育能力。

梅儿无法以语言、歌舞、文字表达自己心中梅的意象。她只有依着幼年所学织锦技艺去理丝、织锦,用丝和梭表达心中的一切。这种艺术创造短则几年,长达几十年,织成的锦缎人间无双,天上难觅。那是织锦女灵性与生命凝练的奇珍!老佛爷也只得到一匹杂锦,她把玩赞赏不已,赦令进贡梅花锦。

梅花锦在梅儿的心中还没有构思成匹。大清的国势便如狂风暴雨中的残船,转眼樯倾楫摧,分崩离析。

梅儿流落到袁世凯部下冯定远手中。冯定远为袁世凯在安阳造袁陵,梅儿与众织女被派管理陵园花木。实际半是殉葬之人。

中原有一武姓财主,忠厚起家,因多有才之贝,便少了无贝之才。单传到武修仁,读书到二十多岁,还写不成一封书信,只是会记账。相貌也不过比乃祖武大略强些。指腹为婚的邹小姐,才貌俱全,又读过几年洋学堂,嫁到武家,不足月生下一子,取名裕德。武修仁宽厚,喜爱裕德如掌上明珠。邹氏闹了两年,得表兄在南方军中的书信,计划私逃。武修仁看留不下她的心,竟派家人护送而去。

袁世凯下台,守陵园的冯大人敛资返故里,遣卖梅儿诸女。武修仁正在安阳,得信前往。

因前面邹氏的教训,武修仁只在众女中寻找姿色差些心智蠢些的,偏偏那些女子见他貌不入眼,忠厚有余,有意回避。倒把天生丽质的梅儿闪到前面。

梅儿懵懂无措,跌扑于地。只有眼中泪珠滚滚,却出不得声,道不得苦。

武修仁可怜梅儿残疾,便买她回家,任其行走,并不强她成婚,也不另娶。

梅儿种梅于园,日日携小儿裕德浇水养护。又打扫守园小屋,安设织机,夜夜闭窗锁门,燃烛焚香。年复一年,并无一尺半寸布帛织出。武修仁也不责怪,更加小心呵护她。

裕德五岁入学,回家,便教梅儿识字。梅儿渐知人间有父母亲人,望梅垂泪,哀切感天地。那情境深深地烙印在裕德幼小的心灵。

梅儿日益成熟,情窦亦开,常痴痴地望了武修仁脸红、含羞。终于在入武家十年后,一个梅花灿烂的冬日,梅儿委身武修仁。

从慈禧垂帘到段氏执政,已是六十年。梅儿略有二十之貌,依然二八处子之身。

又是风雨飘摇四十年。

梅儿四十年如一日夜夜织锦。

武修仁四十年体恤爱护如初。

这年,武修仁八十二岁,貌若三十的梅儿,实际已愈百岁了。

病卧的武修仁知道自己大限已到,招在外成学者成名士的儿孙们回来。

武修仁弥留之夜,苦苦等待织锦的梅儿,不肯咽气。

天亮。梅儿携一匹平淡无奇的素锦而来。一夜间,梅儿形容憔悴,心血将尽,老了三十多岁,站在武修仁身边,倒像结发的夫妻了。

梅儿示意侍者点烛燃香,缓缓展开素锦。

在香雾光晕中,白色锦缎上闪烁变幻七彩华光,一朵朵梅花如生似活浮现在锦缎上。朵朵不同,枝枝别样。单看寸寸成画,整看全幅一体。反正两幅图,对灯透光又一色……梅花共万朵,朵朵如临风轻颤。众人都迷醉在这梅花的梦幻中了。

等香尽烛灭,大家回过神来,见梅儿与修仁相依而坐,含笑升仙了。

众人要以梅花锦陪葬,裕德阻止:“让梅娘忘掉梅花锦,来生做个平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