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康熙帝国的那人这事
5011100000001

第1章 序言

在康熙大帝统治期间,中国形成了一个疆域辽阔、民族众多、繁荣昌盛的封建帝国,傲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这使那些正在把触角伸向中国的早期西方殖民势力受到了阻遏,这无疑对亚洲近邻国家抵制西方侵略势力的斗争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和保护。

当时,一位法国在华教士白晋称赞康熙皇帝是“ 连做梦也未曾见过的伟大尊贵人物冶,“统治天下的帝王当中最圣明的君主冶。 日本学者西本白川谈到康熙的雄才大略,远见卓识,敏锐的洞察力、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强的意志、非凡的天赋、渊博的学识和好学精神、修明的治绩,直至他个人的仪表、风采:炯炯双目、端正的五官、高雅的嗜好……无不钦佩。

我出生在吉林乌拉街的一个满族家庭,我的外祖父家是吉林将军的后裔,从迈图任打牲乌拉总管起,五任(袭爵)七人,九十二年为清廷服务,其中穆克登将军在历史上最为有名。 一个民族的文化,经过历史的变迁、改朝换代,掉了许多东西,摒弃了许多东西,淘汰了许多东西,但它的主体文化似乎并没有受到多少影响,就像我们念书时,或是在外场时,像汉族那样管母亲叫妈妈,但回到家里仍然叫额娘一样。但强大的中原文化,从满族入关以后就影响着它,通婚、迁徙……一代又一代过去了,事情在渐渐变化着,比如说我自己,从小会说一些满族话,和小朋友玩耍时,喊:“哈奇! 哈奇……冶 不喊加油,直到青年也不理解为什么赛跑要喊加油,怎么加油。 不知哪一天,我也接受了加油,到哈斯拿东西,愿意说到仓房(库)拿东西。 我汉语说得很“溜冶 时,我的外祖父—一个清末的旧文人,同我谈起满族旧闻,他夸奖我记住不少,并且希望做些笔记(散文),将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已到了外祖父当年和我说话时的年龄了,我忽然有一种使命感,写写满族的历史故事,这就有了《 桦木屋札记》、《 讷殷河夜话》、《讷殷河私语》 和这本《康熙帝国的那人这事》,尽管我的学问不到,常识不够,资料不足,阅读目力有限,我仍然勇气勃勃地一路写下来,笑骂由人了。

写康熙的作品市面上已经很多了,有的情节编造得过于离谱,闹出大笑话,这就误导了当下年轻人对历史的正确认识。 我写康熙这位清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的轶事生活包括:他的家事、少年生活、十四岁亲政、智擒鳌拜、平定内乱、收复台湾、抗击外敌、安定蒙藏、治理河害、发展经济、文化建设、招贤纳士等历史功绩,以及他个人的感情生活,这些都是以正面以史为根据的,既有较强的历史凝重感,又极具可读性和启迪性。

本书反映的社会生活比较广阔,包括了不同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除了主人公康熙、博尔济吉特氏、鳌拜、索尼、索额图、明珠、苏麻喇姑、吴三桂、施琅、郑成功、郑经、熊赐履、李光地、高士奇等主要人物外,还写了忠臣、官吏、幕僚、衙役、武弁、商贾、市贩、游棍、庸医、相士、刀笔师爷、风水先生、江湖术士、世家公子、纨绔子弟、市井无赖、师姑道婆、绿林好汉、僧、尼、妓等三教九流人物,各具性格,各有形貌,过目

留影。《康熙帝国的那人这事》大幅度反映了 17 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面貌,记录了中下层社会与芸芸众生的思想状态与生活状态,同时还大量使用了民俗掌故:问卜、算命、扶鸾、相宅、镇鬼、祛邪、婚娶、丧葬、科闱规程,跑马卖廨、市廛景色、佛道风光,男女着装,四季风俗,设意遣词,多姿多态,既可作为民俗资料,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社会历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