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孔子趣味问答
4968300000076

第76章 孔子创立的儒家与道家和佛家的关系如何

先来看看这三家的基本特点。

儒家讲入世,注重的是生,讲人在世如何才能有所作为,最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道家讲入世和出世,注重的是生的延续,讲人如何有所为,如何有所不为,最好是白日飞升,肉体成仙。

佛家讲出世,注重的是死,讲人在世如何才能摆脱生死轮回,往生极乐,最好是出家修道。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

儒家哲学注重人的自身修养,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对待长辈要尊敬讲礼貌。朋友之间真诚守信用,“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为官者要清廉爱民。做人有自知之明,尽分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统治者要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对待其他人要博爱,“幼吾幼,及人之幼。老吾老,及人之老。”对待上司要忠诚,“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对待父母亲属要孝顺,“父母在,不远游。”“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尊重知识,“朝闻道,夕死可矣。”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提倡人要到达温、良、恭、俭、让的道德境界。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佛教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佛教传入中国的具体时间和年代,现在很难考定。最初传入时,不过在少数人中奉行,未必为上层官府和史官之流所注意。公元前二年,大月支国——原居我国甘肃的一个强盛的少数民族,西迁中亚后建立的国家,国王的使者伊存到了当时中国的首都长安即今西安,他口授佛经给一个名叫景卢的博士弟子。这是中国史书上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最早的记录。我们可推断,由于在此一百二十年前汉武帝开辟西域交通的结果,当时由印度传布到中亚细亚的佛教很可能早已通过行旅往来而向东方渐进。也有传说:在与印度阿育王(约公元前272~26年在位)同时的秦始皇(公元前246~210年在位)时代,已有印度的沙门室利房等18人来到我国咸阳。阿育王时举行第三次结集约在公元前250年,会后派大德赴各国传教,前来中国很有可能。另外,也有人认为宋玉《高唐赋》和《史记·始皇本纪》中的“羡门”即沙门,但因无译述学说传世,无从确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