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先跟对人,再做对事
4910600000005

第5章 宁可拜错神,不要跟错人(4)

普罗克特·盖勃公司是美国著名的清洁剂制造厂商,在这个公司里工作的人员,只要在工作上有杰出的表现,马上就会被升到更高一级的职位,不论年龄、资历,甚至不重视学历。汉雷对自己的能力是深具信心的,因此,他很快就对这项人事制度发生了兴趣。他相信,只要他在这个公司里干下去,他一定是有前途的。

这时候,正好普罗克特·盖勃推出一种新产品——汰渍清洁剂,需要在市场上大力进行宣传、销售。汉雷立刻抓住这个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推销能力,一面与同行进行竞争,一面与同事之间展开业务竞赛。一年中,他在同一推销地区连获三次第一。这样一来,便得到了调升的安排——公司任命他为洛杉矶地区的高级推销员。

在此后的三年中,汉雷又获得了两次升迁,其职位已接近地区经理。当时,普罗克特·盖勃公司已是全美大企业中排名前二十位的了不起的企业了,他们培养管理人才的优良制度在当时是出了名的。汉雷看准了这一点,所以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这个企业出人头地。又过两年之后,汉雷升任为地区经理。

在职场上,或许要找到一个完全能符合你要求的贵人很难,但至少我们要注意千万不要过多地把时间浪费在以下几种类型的上司身上。

多疑型。

傲慢型。

无能型。

吝啬型。

嫉贤妒能型。

任人唯亲型。

下面就是一个任人唯亲的例子。

来自湖南的文祥在家乡的一家服装厂当车间主任。服装厂里除了他,很多人是厂长的亲戚。这种事情在家族企业非常普遍。厂里的财务科长是厂长的小舅子,采购科长是厂长的妹夫。他们平时在厂里作威作福,威风八面,工人们意见很大,因此辞职的人不在少数。

尽管厂长比较看重精通技术、善于管理的文祥,并委以重任,但文祥定的规章制度与决策在车间里却往往得不到执行,其原因就是厂长的亲戚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文祥和厂长就执行的问题作了几次沟通,也没有什么效果,便心灰意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混日子。

跟人是一门艺术。路对了人、跟好了人,你上楼时有人扶,过河时有人渡,不小心摔跤了有人替你用海绵垫在身下,落水了有人抛救生圈。反之,如果跟错了人,你在上楼时有人踹,过河时有人拆桥,摔倒了有人踩几脚,落水了有人扔石头。另外,还有一种情况也可以认为是跟错了人,那就是对方想扶你渡你、保你护你,却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跟错人的后果往往比没有贵人提携更严重,因此,我们要谨慎地选择贵人。所谓伯乐善识千里马,然而,在当今社会,千里马同样需要会识伯乐。不然你即使在河中间摸着了过河的石头,也只会打滑掉进水里。

跟对人是前提,跟住人是关键

所谓贤臣终须靠明主,跟对人的重要性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了。但是在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不是因为没有跟对人而失败,而是因为跟对了人却不能坚持,从而东张西望,总想着另攀高枝,另寻明主,结果却发现其实眼前的才是最适合自己的老板,从而丧失了绝佳的机会。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在跟对人的时候能够跟住人则是成功的关键。

现代社会是一个人才流动性很高的时代,人才和老板都是一个双向选择的关系。老板可以选择你,你同样可以选择老板。正因为如此,很多人便总是心情浮躁,不能安稳地工作,总想着弃暗投明,跳槽到更好的地方去。纵然,经过冷静的分析和考虑,认为跳槽的地方确实是更适合自己发挥的平台的,跳槽当然是明智之举。然而,如果只是盲目地想要一朝麻雀变凤凰,总想一跳便鲤鱼跃龙门的,则往往是越跳越往下走。因此,尽管说跟对人很重要,跟住人同样也很重要。

下面这个例子就是盲目跳槽的反面典型:

志坤毕业于北京一所高校,并顺利进入一家合资公司,在行政部做职员。刚进入公司的那段时间,志坤工作非常卖力,在业务方面也肯下工夫钻研,工作能力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赏识,因此半年之后,便进入人力资源部。

在人力资源部工作了近一年时间之后,他升任招聘专员,开始负责公司人才的选拔招聘,在此岗位上也发挥得很不错。但在此后的两年时间内,公司已经进入平稳发展时期,很少有人员进出,因此志坤在招聘专员的职位上一直没有变化,而薪水也一直在6000元左右徘徊,这让他感到有些不甘心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自己的朋友那里得知一家私营企业招聘人事主管,于是准备了一份简历投递过去,并马上得到了回应。他迫不及待地向原公司递交了辞职报告,很快来到新公司上班。但由于他以前没有人事主管的工作经验,试用期内,并没有完全发挥出自己的能力,以至于老板对他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因此向他提出了苛刻的条件:想留下可以,但是月薪只有4000元。一时没有更好去处的志坤只能暂时委屈自己,而别无他法。

在其后的2年时间内,志坤为了找到合适的公司,频繁跳槽了4次,而月薪也一直在2000~4000元之间波动,再也没有回到过6000元的高点。

从上面的例子看,跳槽并不一定是一种上升,如果你没有经过慎重的思考便盲目地跳槽,则你得到的很有可能是与你的期望完全相反的结果,正如上面例子中的志坤一样。其实,过去的工作都是宝贵的经验和积累,跳槽则意味着这种积累的中断和重新开始。如果你的跳槽不是在你的积累到达一定程度,有了质的飞跃的时候,那么这种积累的中断和重新开始自然会给你的职业规划和能力的锻炼带来损失,那么这样的跳槽便是失败的跳槽。

虽然说在现代社会跳槽已经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了,但是,如果太频繁地跳槽,无疑会让其他的用人单位对你的心态和能力产生怀疑,这自然是对你人生的一种负面的影响。

关羽千里走单骑的故事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了。刘、关、张三英雄自桃园结义以来便一直是生死与共。关、张二人对刘备可以说是忠心耿耿,绝无二心。徐州一战,关羽败北,保护着刘备妻子等家小被曹操军马包围在一座山头上。张辽上山劝关羽投降曹操,关羽思考再三,答应降曹,但有三个条件:一,只降汉朝,不降曹操;二,用刘备的俸禄养他的二位嫂子;三,一旦知道刘备的下落,便要去寻找他。

随后,在曹操与袁绍的大战中,关羽得知了大哥刘备的下落,于是他便保护二位嫂嫂前去寻找刘备。虽然曹操百般阻拦和挽留,关羽终不为威逼利诱所动,执意要前去寻找刘备。

一路上,曹操设下了重重埋伏,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始终不忘与刘备的结拜之义,最后终于与刘备重逢。随后,在刘备的带领下,三兄弟招兵买马,共图霸业,终于成就了三国鼎立之势,成了彪炳青史的英雄。

其实,以关羽的才能,在曹操手下同样能够获得重用,成就一番事业。而且,当时曹操的势力远比刘备大,投奔曹操某种程度上来说未尝不是弃暗投明。然而,如果他这样做,虽然也能成就一番事业,但是一世的英名却会由此毁于一旦,也会遭到天下人的唾弃。而正是他这种始终忠于刘备的忠心,使得他成了“义”的代名词。

刘备是一代英才,关羽看准了这一点,所以甘愿为他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一点上可以说关羽跟对了人。然而,在曹操的威逼利诱下,关羽不为所动,始终牢记与刘备的结义之情,这点上则是跟住了人。正是这种跟对人又跟住人的做法使得他最终帮助刘备建立了不朽的伟业,也成就了自己的一世英名。

在今天的商业时代,虽然很多人不再讲情义和忠心。但品行却依然是公司考量人才的重要方面。跟对人体现的是你的眼光,跟住人则是一种坚持和意志,跟对人又能跟住人则会让你名利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