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文化与健康:医学人类学实践
4907500000050

第50章 附录三

《四部医典》

为藏医学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全名为《甘露要义八支秘密诀窍续》。甘露要义系指明本书的重要性及意义,有如甘露;秘密诀窍指本书文字的体裁及接受的秘密方式;八支系指其内容的八个部分;续乃佛经之意。

据现代学者考证,本书并非为古印度一部苑文医经的遗本,其内容也与古印度吠陀医学的八支不尽相符。原作者应为8世纪的藏医医圣宇陀·宁玛元丹贡布,著成时间当在8世纪末叶。据藏文史料记载,该书著成时,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依照当时在藏的密宗始祖莲花生的建议,密藏于桑耶寺的柱子下面。后于11世纪才由查巴旺西发掘出土。经过辗转传授,最后由老宇陀的十三世孙宇陀·萨玛元丹贡布于12世纪获得,并经他亲手修改、补充、诠释,始定型而流传于世,亦即今所见到的版本原型。

该书包含古代印度吠陀医学、汉地中医学以及其他某些邻近国家古代医学等内容,其主体则是具有鲜明的藏民族特色的医学,是藏族先民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吸收其他医学精华的新创造。

全书共156章,用藏文偶颂体诗写成,分为四部分。首部为“根本医典”(或称总则本)共6章,简略地介绍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的原则。开篇则叙述本书的来源,认为是西天佛祖所传授。次部为“论述医典”(或称论述本)共31章,先论述人体的起源与形成,即胚胎学,逐周论述胚胎由小至大、由简单至复杂的发育过程,世界各国的古代医学无一可以与之相比。又论述各种疾病的病因、发病的原理、疾病侵入人体的途径、人的起居行为、饮食、药物的性能及剂型,并简略叙述诊断的原则及疾病的治疗方法。在诊断的章节中,重点论述脉诊诸要点及方法、尿诊的内容。该章还叙述了数十种外科器械,足证古代藏医的外科手术具有相当高的水平。第三部为“秘密医典”或“秘诀医典”(或“秘诀本”),共92章。首先介绍隆、赤巴、培根等身体三要素患病时的治法;其次,依次介绍内科发热、传染病、外科、五官科、内科脏腑杂病、小儿科、妇产科等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状、诊断及治疗。由于外科的发达,全身各部创伤还各列专章论述。最末一部为“后储医典”(或“后序本”)共27章。详列各种藏药剂型、各种疗法,并总结全书,又附述尿诊、脉诊之详情。所列的方剂剂型有汤、散、丸、膏、油、酒等多种,治法则包括内服药、滴鼻、泻、吐、放血、灸、嚣敷、穿刺、涂擦等。

千百年来,《四部医典》已经成为学习藏医之必读课本。国内外学者对该书作了深入研究,并先后对它进行介绍和翻译,至今,已有蒙、汉、日、英、法、俄等多种文字的全译本、节译本或部分译本。我国已于1983年及1987年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出版了诗韵体及白话体的汉文全译本。

《配方百篇》

这是一部传自印度古代配方的著作,全书是对临床常见杂病的简单治疗方书,著作者署名龙树。此书后来传入西藏地区,由塔巴地区的译师尼玛坚资全文译成藏文,并被收入藏文大藏经的《丹珠尔》(《注疏部》)中,成为大藏经中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根据全书内容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可能对原文作了一些小的调整和增删,加入藏区一些较常用的药物及常用配方,如用奶酪炒红花,藏医常用的三果(诃子、毛诃子、余甘子)、五灵脂等在方中已经常用,可见译者业已做了一些加工。此书对于后来藏医学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月光》

藏医药著作,全名《集要广注·词义月光》,是对古印度医药著作《八支集要》的注疏本。

《八支集要》是印度寿命吠陀医学重要医家伐八他(Vagbhata)的著作,伐八他梵名帕郭,也称马鸣,是公元2世纪左右的印度哲学家。在医学上,他集古代吠陀医学的精要,著成《八支集要》等书,并著有自注书《医学八支论自注》。公元8世纪,迦湿弥罗(今译克什米尔)学者达瓦拉嘎瓦(Candranandana)对《八支集要》进行了注疏,著成其注释本《集要广注·词义月光》,简称《月光》。这两部著作为11世纪左右的藏族哲学家、医家洛钦·仁钦桑波介绍到西藏,并全文译为藏文医著。在译成藏文时,仁钦桑波作了一些注疏和发挥,使其成为藏医学作品,其藏医的八支即是全身病支、儿童病支、妇女病支、魔邪病支、创伤支、中毒支、返老支及壮阳支,这些译著在藏医中具有较大的影响,部分内容被随后的宇陀萨玛在修定《四部医典》时所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