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烽火连天最三国
4654800000023

第23章 命陨嘉德殿

蹇硕被诛杀之后,何进接管了西园八校尉,当时满朝文武恨透了宦官乱政,都想除掉他们。要说何进也不是糊涂到底的人,他也知道宦官对于皇室而言确实是一个祸害(主要是势力太大,与自己构成了竞争关系),他下定决心彻底铲除一切宦官势力,于是亲自入宫去找他的妹妹何太后商量,请求她允许自己处理宦官团伙。

但他失望的是,何太后拒绝了他的要求。理由是:“自古以来,宦官内臣管理宫廷的事,这个是老祖宗立下来的规矩,怎么能违背?且皇帝新亡,我一个孤儿寡母的怎么和朝堂上的那些老头们共事?”

她顿了一顿语气接着说:“和咱们过不去的是蹇硕,现在已经除掉他了,何必牵扯无辜?当年若非这些宦官,又岂有咱们兄妹的今日?饮水思源,不可做忘恩负义之事”(她还良心发现了,其实就是不想杀宦官)

何进沉思了一阵,也觉得妹妹说的有道理,就放弃了这个想法。他回到自己的府里,很多谋士将领都在等待消息。当得知了何进有心思放那些宦官一马的时候,众人立即炸开了锅,纷纷表示不满。

不满又能如何,你们又不是大将军,闹翻了天也不当事儿,因为决定权在何进手里。

司隶校尉袁绍(首都地区公安局长)与何进关系非同一般,名义上虽是上下级,但私下里是哥们。见到这个情况,袁绍深表担忧。他劝何进:“那些在内廷的宦官经常接触皇帝,代皇帝之口传达诏令。如果不将他们铲除,必然后患无穷!而且大将军的心思已经被他们察觉,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一旦他们以皇帝的名义对咱们动手,那就不妙了!”

何进觉得袁绍说的有道理,又进宫和妹妹商量了几次,但结果都差不多。时间长了,何太后就把这个事儿和她妈舞阳君说了。十常侍不愧是伺候皇帝的人,深知笼络住皇亲贵族的重要性,尤其是能说得上话的皇亲。他们私下里给舞阳君与何进的弟弟何苗送了好多东西,舞阳君因此对十常侍的印象相当好。

老太太一听何进要谋害十常侍,当时就火了,她把儿子何苗叫来吩咐他去找何进,把自己的意思传达给他,让他别没事找事,消停的当他的大将军就算了。

何苗见到何进之后,哥俩一商量,何进也深表为难。一边是亲人,一边是大臣。听谁的也不是,这可挠头了!何进送走了何苗,一连好几天也没找袁绍等人商量这件事。

袁绍等人见何进消停了,知道其中有事,这一天他和许攸,陈琳几个人来到大将军府,何进也没什么事就接待了他们。袁绍见何进悠哉悠哉的,也不提诛灭宦官的事,竟扯些不着边际的话。几人对视了一眼,心中各自了然。

袁绍开门见山的问:“大将军,诛灭宦官的事啥时候落实啊?”

何进面露难色,他长长的叹了口气。“不成!太后,舞阳君都不同意我除掉宦官,碍于亲人的脸面,实在是难以下手啊!”

袁绍见在这么发展下去,这事就要歇菜。仗着自己和他的关系,他劝何进:“大将军,如果您碍于情面难以下手的话,何不请外地的诸侯入京勤王?以他们的手除去宦官,既全了亲人情分,也不落别人话柄,说咱们抗旨不遵”

何进一听,立即笑逐颜开,那叫一个打心里往外高兴。他一把拉住了袁绍的手赞叹道:“本初之谋甚合我意,就这么办!”

于是何进命人以大将军令召并州牧董卓入京勤王。

由此可见,当时的董卓其个人能力与军事实力,在袁绍,何进之眼中,不值一提。嗯?不值一提还找他来干什么?就是借刀杀人,杀完了该滚回去滚回去,谁也别碍着谁!

从后来事情的发展情况来看,袁绍此谋失策了,这是一个成为历史笑柄的馊主意。三国演义里曹操对此事件的看法是:“乱天下者,必何进也!”让他猜着了。

那么这个主意馊在哪呢?

一,让地方诸侯带兵入京,一旦发生兵变将难以控制

二,中央政府对地方缺乏约束力,一旦中央发生****,必将导致诸侯拥兵自重的局面

三,小题大做

说话要公平,按照当时何进手里的部队实力而言,即使召董卓入京,也还是可以控制他的。除了手里掌握的军队外,何进还派部下王匡、骑都尉鲍信回家乡募兵,可谓是做出了两手准备。

但是真有这个必要吗?当时洛阳唯一一只对何进造成威胁的西园八校尉,此刻已经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加上北营五校,可以说整座洛阳已经控制在了他的手里。只不过是杀几个宦官,找什么理由都足以除掉他们。

退一步说,即便你碍于情面,也碍于形势不得不给太后面子。那你是不是应该谨慎点?风风火火的派人出去请董卓入京,这边就没事人似得等着,人一到就开刀杀十常侍,这不等于与虎谋皮吗?

外面已经被何进弄的满城风雨了,何太后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于是决定免掉十常侍的职务,遣散回家。惊恐不安的十常侍临时开了一次紧急会议。他们知道,何进是不会轻易放过自己的。现在唯一能挽救自己生命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笼络住太后,只要太后在,自己就可以保全性命。

他们现在还没有产生鱼死网破的想法。

十常侍在何太后的面前痛哭流涕一番,何太后也感到很为难。她内心很害怕,但看十常侍哭泣的实在太可怜,就告诉他们:“大将军不是个记仇的人,你们现在到他府上说明情况,能不能饶你们,就得看你们的造化了!”

抱着一丝生存希望的十常侍立即来到大将军府请罪,哭的那叫一个痛断肝肠,赌咒发誓的声明自己绝对不敢有一丝不臣之心,以后只乖乖的做良民。何进犹豫不决,袁绍劝他趁此机会除掉十常侍,何进拒绝了,将他们放走了。

本来这个事应该到此结束了,因为无论是召董卓入京,还是派人出去募兵,目的只不过是想除掉宦官集团。现在十常侍已经被遣散回家了,纵然没杀他们,想必他们也兴不起多大的风浪来。

坏事就坏在这个袁本初身上。

气愤的袁绍回到家中以后,立即以何进的名义给各州郡写信,让他们把十常侍的亲属家眷都关押起来。还没离开洛阳的十常侍一听说这件事,当时就怒了:“好你个何进,真是把我们往死里整啊!不行,咱们必须得想个对策,不能坐以待毙!”

张让,赵忠冷笑:哼哼,自古以来宦官外戚不两立。不是他死即是我亡,今天咱家就和他斗一斗,看谁能笑到最后!

可是大家都已经被免官了,现在想进皇宫也进不去了,这怎么办?

你别说,还真有办法。

话说张让的儿媳妇是何太后的妹妹(可见张让的地位是多么强悍),也就是说何太后是张让之子的大姨子,是皇帝刘协的姨夫。这还是实在亲戚,于是张让找到了这位儿媳妇,跪在她的面前,希望她能为自己在太后面前说几句好话,让十常侍继续为皇室效命。

见老公公给自己跪下了,她也不敢怠慢,急匆匆入宫去见舞阳君。老太太一听这何苦来的,都是一家人,你看现在闹得。她带着姑娘来找何太后,几个人一商量,决定将十常侍官复原职。

消息很快传遍了朝野,何进听说十常侍不但没回家,还官复原职,立即入宫质问太后,并请求诛杀十常侍。太后当然不同意,何进惺惺而回。在嘉德殿被张让,赵忠等人截住,将他斩杀在嘉德殿前。

一个手握重兵,权倾朝野,一心想干掉十常侍的何外戚,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被干掉了。

我始终不明白,既然你都知道十常侍已经官复原职,而且十常侍也知道你要除掉他们。斗争形式已经趋于白热化和透明化了,你怎么还敢一个人深入十常侍的控制范围?

也许曹操的一句话可以给何外戚一个准确的评价:“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何外戚完了,袁绍不仅把他推上了断头台,还亲自临门一脚,把汉朝的屁股再次踢开了花。现在,只要再轻轻的来那么一两下,它将再也起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