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黑白道之初入江湖
4062200000039

第39章 玲珑白玉塔

按照常理,这个要求比之要方承说出师承门派可是难上十倍。谁知方承居然一口应了下来,淡然笑道:“上官前辈如此挂心,晚辈甚为感激。既是如此,便有劳上官前辈了。”说着,他站起身,把右手伸给上官青河。

这一厅之人见方承答应的如此干脆,都不禁一愕。他们却不知方承此时心里另有想法。方承自然也明白上官青河给他看伤是假,借此探他武功根底是实。只是他本人也真的很想知道,自己所习武功到底源自何处。上次夏元淳的事,他一直记挂在心。这些时日以来他心心念念想的都是这件事,毕竟他落到现在这步田地,都是拜此所赐。他知道上官青河阅历非凡,见识过人,所以反而想借他之手去为他解开这个谜。

上官青河虽没料到方承能如此爽快的答应,但很快回过了神来。右手轻起,三指微微搭在方承腕上,微微笑道:“方少侠那老朽就现丑了。”他搭了一会脉,脸上神色忽的一变,双目一闭若有所思,情形大是古怪。这一厅人众见此情境,都觉奇怪。

方承首先按捺不住,淡然问道:“上官前辈,方某身体无恙吧。”

上官青河听得此音,这才缓过神来笑道:“方少侠内功深湛,些微小伤自是无碍。少侠安心,你的伤势早已痊愈。”

方承把手缩回来,道:“这便好。”随即转身向上官铁秋抱拳行礼,说道:“上官少主,有关邢镖头及白玉塔的事,方某已然没什么可以相告的了。此事到此也算了结了,方某尚有他事,实在无法再行耽搁。如无他事,方某就此告辞。”

上官铁秋忙起身道:“方兄且慢,方兄此去山长水远,不知何日再可一会。方兄对上官世家这等大恩,上官世家该到何时才能报答了?上官铁秋生性古怪,这一生最不喜的就是欠人债务,最怕的也是欠人债务。方兄要走也得等铁秋把你的大恩还了再说。”

方承脸上收回笑容,心中却想道:这上官铁秋的说法,和那位老婆婆倒是如出一辙。不过虽然两人说法相似,但听在方承耳朵里滋味完全不一样。他淡淡应道:“这个,上官少主大可放心。方某此举,只是想还当日邢镖头舍死救命之德。在方某心中,从未觉得由此施予了上官世家什么恩惠。所以,上官少主也大可不必说什么报恩之事。”

方承的回言明显有些冲,任何人都听得出其中的火药味。以上官铁秋的傲气,自然也有些受不得这言语。他正想发作,有一个人却先行站了起来道:“方少侠高风亮节,老朽自是明白。但就算方少侠不以此为恩,上官世家却不能不记下这份恩情。方少侠你可知这个玲珑白玉塔是从何而来,为什么会让我们和东厂番子大动干戈。”

方承一愣,这是几天来他一直都很想知道的答案。他神情一缓,微微一笑道:“前辈,此事恐怕涉及机密,方某虽也好奇这当中有什么玄机,却不敢多做打听。”

上官青河道:“若是换作旁人,老朽自然是不会透露。但方少侠非是外人,就无需相瞒了。少侠可看出此物的大致来历?”

方承对上官青河还是心存敬重的,他对上官青云,上官铁秋时的冰冷,不知不觉收了起来,回复了平常神色。他略作思考,道:“方某实在看不出它的来历,不过,若料想不错,这该皇家之物。”

上官青河点头微笑道:“少侠大概是从它的盒子上猜出来的吧。确实此物是出于皇家,不过却不是本朝,而是前朝。”

“前朝?”方承又一愣。

上官青河道:“此物是在前朝时,用一块波斯进贡的白玉雕琢而成的。那白玉本已是稀世之物,前朝皇帝又请了数个能工巧匠花了数月时间刻制。如果说它价值连城,那也是不为过的。”

上官青河顿了一下,又接着道:“前朝皇帝一直把它当成心爱之物,随身携带。后来本朝太祖皇帝驱除鞑虏于漠北,还汉家正统,此物也就随着前朝皇室到了漠北。”

方承道:“既然东西去了漠北,怎么又会成了你们押送的红货了?”

上官青河道:“这就说来话长了。此物去了漠北,也一直留在漠北,直到十年前,我朝与北方鞑靼和谈,才又回归中土。那是本朝先帝的事了,当时鞑靼与朝庭和谈,提了一要求就是为示诚意,双方和亲。”

“和亲?这恐怕难了,本朝一向自视极高,怎么可能把公主远嫁去漠北了。本朝向无和亲往例,恐怕朝庭不会答应吧,”上官铁玉在一旁插口说道。

上官青河道:“如果是和汉唐那样的和亲,自然是不可能。但这次却不一样。是他们的公主嫁到咱们明朝来,而不是咱们的公主嫁到他们漠北去。这座玉塔,就是当时公主下嫁时的陪嫁之物。”

方承接了一句道:“却不知是哪位皇亲国戚有此福份,能和漠北的公主结为姻好?”

上官青河道:“少侠可听过靖边侯这个名字。”

方承道:“那自是听过的,靖边侯坐镇边关数十年,抵御外寇,兢兢业业,屡见奇功。为本朝安定北方,保护一方百姓,可谓鞠躬尽瘁。实是一位难得的栋梁忠义之臣。”

上官青河道:“那鞑靼公主要嫁的便是靖边侯家的二公子。靖边侯有二子,长子习武一直随父左右,出入战阵。次子习文,在军中充为文书。二子一直追随父亲镇守边关。也不知怎么那二公子就在边关碰到了鞑靼的公主,二人也不知经历些什么,居然彼此倾心,情愫纠葛。后来鞑靼能和朝庭和谈,据说其中也是多亏了这二公子之功。”

上官青河顿了顿又道:“边境安宁之后,靖边侯爷不久就致休还家。一家大小数十口尽皆回到苏北老家。鞑靼公主也随夫到了苏北老家,这玉塔自然也到了苏北。靖边侯既已还家,远离朝庭远离官场,一切本当归复平静。但常言道,树欲静而风不止。靖边侯爷多年镇边,朝中武将不是他曾经的下属便是同袍;他又是儒将,一朝文官不少也和他交情不浅。他人虽不在官场,但对朝局的影响力却是绝不可轻视的。近些年宫中宦官渐渐得势,朝中文官武将多有不满,双方争斗的厉害。两边的人,便都想到了致休在家的靖边侯。靖边侯爷退隐多年,早已倦烦了官场的明争暗斗,不想介入其中。但东厂宦官却始终将他视为一个威胁。也不知怎么,他们知道了当年鞑靼公主曾有如此贵重的陪嫁之物,就在当今皇上面前进了谗言,要靖边侯爷将玉塔送入京中,为皇上贺寿。”

方承道:“然后靖边侯便委托贵镖局将玉塔送往京师,可是如此?”

上官青河道:“本来番子们以为,鞑靼公主不会同意将玉塔交出,然后以此为借口给靖边侯构陷入罪。可他们没料到,一向性格刚强,绝不妥协退让的鞑靼公主为了夫君一家平安,居然十分大方的交出了玉塔。他们见一计不成,又施一计,遣人意图偷走玉塔,幸尔皇天护佑,下手之人失手被擒,让他们的阴谋全然暴露。靖边侯爷为保玉塔能安全送往京师,便找上了敝镖局。”

上官青平这时出口接道:“当年靖边侯镇边驻守之时,对我们长英镖局多有庇护。上官世家数十年荫受其恩,在这种时候,于情于理都该出手相助。所以老侯爷一遣人来请,长英镖局当下便即答允下来,并且调集来众多人手,以确保此行万无一失。可怎么也没想到,那群东厂番子居然如此奸诈狡猾,我们还是着了他们道,不仅把玉塔丢了,还搭上了谦文的一条性命,唉。”

上官青河道:“方少侠这下应该明白了,你的此番义举对上官世家来说是怎样恩德了吧。这次若不亏得方少侠舍生忘死的出手狙杀常盛那厮,夺回玉塔。上官世家上对不起靖边侯爷的信任与重托,下对不住追随了上官世家数十年的邢谦文镖头。说重一点,甚至可能因为我们上官世家之失,而令靖边侯一家数十口陷于危境,累及无数无辜。如是那样,那我们上官世家的罪孽可就造大了,在江湖之中也会名声扫地,长英镖局在北武林恐怕也就很难立足了。”

方承闻言暗生惭愧,心中暗想:亏得自己把玉塔送到这环珮山庄来了,如是一时贪心骤起,那罪孽可就大了。他淡淡的言道:“两位前辈言重了,方某不过一时冲动之举,后来想及尚觉后怕。如不是邢镖头最后那一掌,恐怕当时在林中倒着的尸体就是我了。方某此行,说真的,十分中有七分,倒是为了报当日邢镖头活命之德……”

这时上官铁秋在方承身后冷冷道:“邢镖头死前一掌不见得就是为救方兄而发,但方兄却以此为恩,时刻记挂。看来方兄是个不肯轻易受人恩惠之人,上官铁秋何尝不是。方兄如此便一走了之,却要让上官铁秋如何自处了?”

方承闻言一怔,上官铁秋这一问,倒是令他有点不知如何回答了。方承本身是一个心胸宽广之人,性情十分谦和。他今日之所以如此孤傲,甚至有些不近人情,全是因之前上官世家对他的冷遇蔑视和今天上官铁秋的傲气。上官铁秋这一问,语气虽然冰冷,却反倒让他觉得此人也算是一个性情中人。想及于此,方承回转过身,淡然说道:“上官少主既如此说了,那方某却当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