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代都市灰色世界
398400000092

第九十一章 史海钩沉(上)

对我来说,1996年,实在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年份。因为在那一年里,接连发生了很多或大或小,却又与我息息相关的事件。大的,也曾在当时轰动全国,并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终究还是湮灭在了历史的长河里。而小的,尽管在外人眼里,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可于我,却犹如那毕生难愈的伤口一般,直到今天还在令我隐隐生痛。

先是新年的第一天,也就是元旦那天,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W同志,就莅临康都,对康宁高速进行了视察。在为期一小时的视察过程中,针对副总理的安保,一共被分为了三层。最核心的,当然是那些混杂在随行官员中的国安特工。这些看似漫不经心的特工们,实际上却都拥有一双鹰般犀利的眼睛,在不停地从各个角度,捕捉着外界的每一丝风吹草动。一旦出现袭击,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将保卫目标团团护住,直至脱险。

负责第二层警戒的,便是我们在新闻中最常看到,用来维护现场秩序的制服军警。由于驻扎在高速公路上的我们,本身就是训练有素的机动部队成。因此,中队的多数战士就和普通民警一起,构成了这一相对轻松的环节。

整个安保的最后一层,就是便衣巡查。这个工作,是由我们尖子班和中队的几个干部班长一起,配合当地的特警完成的。记得那天,我穿着件米色的风衣,怀里揣着七九微冲,就象条猎狗一般,神情警惕地游弋在乱哄哄的人潮里。似乎看谁,都象是在居心叵测地观察我们,又似乎谁都有可能会在下一刻,拔枪行刺。直到任务结束后,我才发现,原本厚实的秋衣,早已被满身的汗水打得一片湿漉。

紧接着,在副总理离去的几天后,康宁高速上的某个收费站,便又发生了值勤武警踢死闹事司机的恶**件。事情的起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一名喝高了的司机在出站时,因为拒缴过路费而与工作人员产生纠纷。车被扣下后,又和值勤武警发生了语言和肢体上的冲突,撕打的过程中,由于被恼羞成怒的武警踢了一脚,导致倒地时刚好后脑撞上花坛的棱角,当场死亡。

过失杀人的武警,最后因为不当值勤,被判了三年劳教,同时也引发了汉东总队对所有在外值勤部队的纪律整顿,为我们的最终撤出高速,打下了一个伏笔。

如果说,这次事件,还只能算是一个意外,没有在社会上引起太大恶劣影响的话。那么2月2日凌晨发生在北京的那起凶杀案,则完全可以被称为,中国武警部队史上最大的丑闻。

想要知道为什么一宗凶杀案,竟会成为整个武警部队的耻辱,我们就不得不从头讲起。先来看下整个事件的官方资料。

张金龙,男,1977年生,原武警北京总队第二支队第一中队一排二班战士,事发前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沛瑶的住宅警卫。

李沛瑶,男,1933年生,广西苍梧人,事发前为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民革第八届中央主席。

1996年2月2日4时许,张金龙利用值勤之机,潜入李沛瑶寓所行窃,被李沛瑶发现并责令其离去。张金龙惟恐罪行败露,即起意杀人灭口,遂将李家厨房内两把菜刀装入裤兜内,适逢李沛瑶下楼查看,张金龙持一把菜刀向李沛瑶头部等处猛砍,因刀身脱落,张金龙又掏出另一把菜刀继续行凶。李沛瑶虽奋力搏斗,呼救,终因身体多处受伤,致急性大出血死亡。张金龙将李沛瑶尸体拖入楼内,藏匿在门厅的暖气井中。张金龙于6时换岗后,又返回李沛瑶寓所,将人民币700余元、照相机3架及皮衣、首饰等大量物品(款、物价值人民币26000元)装入两个手提箱掠走。张金龙携带财物逃跑时,被值勤哨兵发现,当场被抓获归案。

值勤武警杀害自己的警卫目标,而且被害人的身份又是如此显赫和特殊。案发后,举国上下,自然一片哗然,甚至引起了国外媒体的密切关注。当然,他们之所以会对一起发生在中国的凶杀案表现得如此,恐怕还得归功于李沛瑶的最后一个身份——中国民革主席。中国民革是什么,说穿了就是中国的在野党!于是,有关部门不得不出面紧急辟谣:李沛瑶案,没有任何政治因素和其他背景!

那么李沛瑶案,真的就只是一起因行窃引起的凶杀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