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
3917000000002

第2章 002太尉周忠

李傕郭汜等人本来就不打算在京城久住,因而没什么顾虑,杀回长安这么叛逆的事都做了,也不怕多担些罪名,加之西凉军从不信什么孔圣人的学说,长安城内外时有被抢劫的事情发生。李傕、郭汜、樊稠三人共同把持朝政,随自己喜好任免官员,又常纵兵劫掠,要是继续这样,不出几年,百姓肯定损失殆尽。汉代司隶校尉负责监察京师百官和三辅(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河(河东,河内,河南)及弘农七郡的官员。初置时能持节,表示受君令之托,有权劾奏公卿贵戚。司隶校尉除监督朝中百官外,还负责督察三辅(京兆、左冯翊、右扶风)和河东、河南、河内、弘农七郡的京师地区,起到和刺史相同的作用,但它比刺史地位高。朝会时和尚书令、御史中丞一起都有专席,当时有“三独坐”之称。东汉时司隶校尉常常劾奏三公等尊官,故为百僚所畏惮。司隶校尉对京师地区的督察也有所加强,京师七郡称为司隶部,成为十三州之一(见两汉州部)。司隶校尉成为政权中枢里举足轻重的角色,连董卓也称之为“雄职”。曹操在夺取大权后,也领司隶校尉以自重。故李傕领司隶校尉则可以完全控制朝政,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在这种环境下,一个现代人看到这些也会发自原始的愤怒,明目张胆的抢掠,随意更改大臣,朱儁等人更是义愤不止。作为牵兵回京的贾诩深知自己为大臣们所恨,所以深居简出。他也知道,皇帝没有责怪他的意思。卢羽却想着如果再继续坐以待毙,曹操一来,这个山阳公肯定没法逃的了。

六月扶风下雨雹,华山崩裂。汉朝崇尚天人感应,一旦有天灾,皇帝肯定不愿意辞职,故而都是逼大臣辞职甚至逼大臣自杀,汉成帝时宰相翟方进便是一例。但是毕竟做的不人道,所以之后都是将大臣免职,以应上天示警。现在免职的是三公之一太尉周忠,这人的名气,刘协从未听过,但既然能在乱世位居三公,应是有过人之处。于是便唤来身旁的宦官来询问(此时宦官都不叫做太监,叫做宦者、内侍),为了防止十常侍的事件再次重演,如今的文武大臣虽然意见相左,这点却保持一致,每日侍奉刘协的宦官都不是同一个人。

还在徘徊间,早有宦官通报,贾诩拜见。刘协一愣,这是整个三国时代最狡猾的老狐狸,居然那么快可以见到了,道:“快宣!”“慢着,朕的衣冠是否得体?”

“禀陛下,衣冠端正,未有不妥。”一个宦官柔声道。

“那快宣。”刘协不由望了一眼这个小宦官,暗忖一个小宦官应对都可以不卑不亢有礼有节。汉朝皇帝私下都自称我或吾,当自称“朕”时便说明要临朝了。这也是这十余天来刘协恶补汉宫礼仪的收获。这小宦官年纪尚轻却懂礼法,足见宫中礼仪森严。

不一会,贾诩到了,峨冠博带之下,一张稍显清瘦的面孔,沉稳的目光暂时看不出悲喜,只有笃定。

刘协内心虽然激动,但为了不穿帮,还是循例问贾诩前来所为何事,贾诩道:“陛下,上天示警,三公中太尉周忠失职在前,应该引咎辞职。”

“只是不知道太尉如何失职?”刘协道。

面对一脸茫然的刘协,贾诩也不知道他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按道理今年大年初一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皇帝不至于这么健忘;但又听说上次皇帝受了惊吓,难道记忆全无?狐疑间,道:“今年正月朔,日蚀的时候,未晡八刻,太史令王立就说此次没有日蚀,好在陛下英明,密令臣再等一下,果然一刻钟不到,就日蚀了。”

贾诩偷眼再看一眼刘协,道:“当时臣就请奏该办了太史令王立和太尉周忠的渎职之罪。”

刘协道:“那搬来当时的诏书。”小宦官听罢便去搜寻,不一会儿,便寻来。展卷一看,诏书写着:“天道幽远,事验难明。且灾异应政而至,虽探道知微,焉能不失?而欲归咎史官,益重朕之不德。”大概的意思是,天气这种事不确定性太多,怪不了任何人。看样子是没听贾诩的建议,梁子也算是结下了。

贾诩如今旧事重提,就是要找周忠的茬子了。刘协不禁疑惑,这贾诩不该是向着汉家朝廷的么?怎么一副咄咄逼人的态度?他不是在后世被称为最会保全自己的老狐狸么?怎么现在一反低调的常态露出一副要杀人的爪子?

刘协道:“朕尚未到亲政年纪,贾尚书,可在朝议之时提出,让大家决断。”

贾诩目视左右,刘协会意,叫宫女宦官都退下。贾诩才说:“陛下,万万不可由朝臣决议!如果给他们决定,西凉军士方面肯定要处死周忠;文臣这边必定会密谋反击,到时候又是一场骚乱。如今最好就是免了太尉之职,以抚慰西凉军心,万万不可和正月初一的诏书一样偏袒文臣,否则就会逼反了李傕郭汜。这将会对陛下大大不利!”

刘协到此刻才知道自己和贾诩的关系应该不是一般的好,否则大年初一的时候怎么可能只密令他再等一刻钟。想起以前,一时又是头痛。贾诩继续说道:“此时正是陛下立威的好时机,文官结成一体,固然可以制衡西凉军。但长远来看,如不加以威慑,陛下以后的命运必然会被这群结党之人所左右,陛下爱读史书,我大汉自光武皇帝以来,被权臣掣肘的事还会少么?”

刘协没想到,一次简简单单的天灾竟也能牵扯出这么多关系。恨不得现在就恢复在汉朝的记忆,但偏偏一点都想不起来。只好说:“依贾爱卿的意思,该怎么办?”

“三公之位有名无实,此番应该免了周忠之职,但是绝不该让西凉人当上太尉,否则他们行事会更无禁忌。”贾诩道。

“那就免了周忠,再从文官里选一个有名望的官员担任?”刘协道。

“正是!”贾诩用笔在宣纸上写出:“士孙瑞”,见刘协会意,淡淡一笑,便告辞而去。

过了半天,周忠也来拜见,刘协宣进来,期间刘协翻出周氏族谱,才知道这周忠和他父亲周景都曾身居太尉,且周景是东汉中期名臣,政绩斐然。而哥哥周崇官职是甘陵相,主要掌管族中事务。

周景的父亲周兴自小就有才名,曾任职尚书令,也就是贾诩现在的官职。

周兴的父亲叫周荣,在汉章帝、汉和帝两朝均官至尚书令。汉章帝便是光武帝的孙子,和父亲汉明帝共同缔造了“明章之治”,但是章帝死后,外戚专权,周荣和袁安一起对抗,经常被人以死威胁,他写家书最常的话语便是:如果死了,不用派人来收尸,以免连累家人。后来外戚倒台,得以此名满天下。因此有了显赫的庐江舒县周氏。

刘协临时抱佛脚,看书没看全,尽往周家的列祖列宗看了,他不知道的是,周家族谱里有个周忠的晚辈,会比他的先祖们更有名,那人叫周瑜。几年之后,每每回忆这个时候,刘协心塞得想吃后悔药。

周忠显然不知皇帝留心他的族谱,因天灾,引咎辞职。刘协正好顺坡下驴,便问:“何人堪当此任?”

“若让臣明言,前太尉朱公伟可当此任,但为西凉军所忌惮。”周忠侃侃道。“只能退而求其次,让士孙瑞接替臣下了。”

刘协愉快地答应了。看来这是多方谈判妥协的结果。

小会定乾坤,大会闹哄哄,朝议那天,吵来吵去,最后还是让士孙瑞当了太尉。这便是贾诩教他的政治的入门课:分配公平。公平分配就像当年陈平分肉一样——并不意味着每块肉都分得一样多,而是每块肉都分得刚刚好满足每一方的意愿。

正是:懵懂愚童初闻道,练达智叟已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