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悬疑惊悚海盗王宝藏
388300000141

第三十九章 海盗精神(3)

“这么说来,您认为海盗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了?”一姝问道。

“是的。”董商儒正色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一个人的评价,总是先扣了一顶帽子,其评价标准是‘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十德,几乎是苛刻地要求人要全面发展,让中国人活得很累。其实,大凡有所成就之人,总会有所缺陷,哪里真有人十全十美?就拿林道乾来说,这十德他至少占了义、智、信、节、勇五德,但因其对朝廷不忠,就全盘抹煞了他,是有失偏颇的。因此,我们看一个人,是看他的长处,不是看他的短处。经过这些年的研究,我倒有了一个小小的心得:中国之所以在近代丧失了‘天朝’优势,落后于西方,正是缺少‘海盗精神’!”

“海盗精神?”萧邦被这四字一震,“请问董总,您所说的海盗精神是什么?”

“我的理解,主要是激进探索、弘扬商道、追逐梦想、不屈不挠。”董商儒道,“就‘盗’而言,庄子曾以盗跖所言之‘圣、勇、义、知、仁’为强盗辩解,但说的是‘陆盗’,海盗则有所不同。众所周知,就强盗而言,陆盗虽然凶险,但毕竟可以啸聚山林,居有定所;而海盗除了同样受到敌人的威协,还有变幻莫测的大海也是一敌,生命随时都有可能被吞噬。因此,海盗虽以凶残著称,但个个都是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热血汉子。从这一点上来讲,海盗比陆盗更可敬。”

“这一点,我不太同意。”一姝有意为难董商儒,“我虽然对中国历史了解不多,但从几本文学著作中了解到,中国古代的陆盗很会宣传自己,譬如他们就有自己的行动纲领,打出了诸如‘杀富济贫’、‘替天行道’的旗号,为自己的抢掠找到了正义的借口;而纵观中国海盗,连自己的诉求都不能很好地展示出来,怎么能说比陆盗更强?”

“我说的是更可敬,”董商儒纠正道,“不过你硬要说更强,也是可以的。我问你,中国历史上的陆盗,有什么可敬之处?张角、黄巢、瓦岗队伍、方腊集团,以致上个世纪初的多数军阀,的确提出了自己的口号,但不是被剿灭,就是被收编,终究被传统文化所吞没,仅限于权力斗争而已,对社会没有任何的推动。而明清两代的中国海盗,以王直、你祖上林道乾和郑芝龙父子为代表的大海盗,自发组织民间商贸力量,形成了全球贸易的雏形,这是被历史忽视的事实。现在我们嘴边常常挂着一词:全球化。而我认为,全球化的开端是从海盗开始的——海盗的纵横驰骋、努力探索,为全球商贸打开了门径,商路得以通畅,使物资得以交换,经济得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