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儿,你觉得究竟是名门望族出人才多还是寒门子弟出人才多?”杨信回到寝宫又开始考校杨博。
“名门望族人虽然少,但是他们手上掌握着绝大部分的资源,而且这些家族子弟从小接受的就是高等的教育,反观寒门子弟,他们所能接收到的无非是哪冷冰冰的古书,除非天赋过人否则很难有人可以出人头地。”杨博也不喜欢门阀士族的那些所作所为,但不得不说大周长久以来都是靠他们支撑起来的。
“不错,其实我之所以要大举增加寒门子弟的入仕数量就是为了从中挑出几个经世之才,至于那些小吏完全可以交给门阀士族。”经过京城大战杨信明白了周庭的缺陷,青年一代没有人能够支撑大局,如于晋这般年轻时就表现惊人的大才更是一个没有,如此长久以往周庭也将难以为继。
“明白了,原来这些都是父皇的计策,父皇果然厉害。”
最后士族们还是让步了,答应杨信从寒门子弟中择优录取,而杨信也给了他们一个面子,在招收寒门子弟之前就已经将大半空虚官职交给士族,如此一来双方都没意见了。
虽然杨信向寒门子弟扩大了招收数量,但真正向他们开放的职位却少的可怜,而且都是些小吏,唯一一个好点的也就是吏部府给事,从六品,除此之外就只有几个七品的官职,剩下的就是一些八九品的小吏了。
这是一次与众不同的科举,以往朝廷只是定期举行,并没有具体的官职让他们选,可这一次却是摆出了具体的官职来,而且言明此位没考上其余职务也无法再次考取,等于说是只有一次机会。
“考生的名单都汇总好了么?”杨信来到内阁,这一次的科举他十分重视,将这件事放到了内阁处理。
“已经好了,很奇怪,这此赴京赶考的寒门子弟有一千余人,绝大部分都集中在吏部给事和外放吏这两个位置上,一个是六品官好解释,另一个则是录取人数最多的,竞争要小一些。”魏闻身为吏部尚书同时也是内阁大臣,最科举的事责任最大,所以也十分上心。
“这些人我没兴趣,平章宫传信使一职有哪些人报名?”杨信看着名单上上千个名字一时间也找不到自己要看的。
“在这。”魏闻指了靠近后面的位置说道,“这个职务只有十二人报名,倒是此次竞争力最小的。”
传信使顾名思义就是负责传送一些文书的,说白了就是下人,只是工作的地方高级了些,而且品阶也低,是最低等的九品小吏,同样是九品外放吏,这是一个负责京城和各地之间下达消息的职务,虽然官阶并不高,但是每到一处当地的周臣都会对其礼遇有加,要显得光鲜的多。
“嗯,这十二人的卷子到时候交给我,由我亲自审阅。”
一个月后最新奇的科举终于举行,之所以拖了这么久是因为有很多人都是从各地赶来,路途遥远不得不多花些时间,这还是周庭提供马匹才让这些寒门子弟能够如此快速的到达,要是靠他们自己走路恐怕得多花三倍时间,他们能等杨信却不想等。
“上皇,这些是几位主考官考核后合格的卷子,这几份是上皇您指定的,一共十二卷都是报考平章宫送信使的。”魏闻将一叠卷子送到杨信寝宫,这些卷子是他和其余六个主考官花了三天三夜才看完的。
“爱卿辛苦了,忙了几天先回去休息吧,明日孤再找你们一起商议此次科举的最后人选。”杨信也知道他们几个辛苦,而且接下里他要好好审慎一下这些寒门子弟。
杨信花了一天一夜才看完这些卷子,倒不是他看的慢,而是他看的仔细,而且其中还有几篇好文,仔细揣摩之下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等他看完才发现屋外天已经大亮,一旁的糕点盘里也早就空了。
“这几篇文章诸位爱卿看看,都是孤觉得不错的。”杨信一大早就让人抄袭了他觉得不错的几篇文章,传给诸位大臣,最近周庭没有什么大事,而这科举就是目前周庭最重要的事情,每一个都关注着最后的结果,不少家族在科举开始前就已经开始笼络考生,这些都是寒门子弟,在钱财下面很容易动摇,而且还是在他们发迹之前。
“不错,这个叫何进恒的文章写的不错,有理有据,笔法端正大气,可堪重用。”魏闻说道,他身为此次科举的负责人自然私底下动作最多,何进恒就是他花费了大气力笼络的一个寒门子弟,也是他认为十分有学识的一个人。
“嗯,此人确实不错,可以入围。”杨信的决定无疑让魏闻十分高兴,同时也让其他重臣心中开怀,因为仅仅是魏闻的一句话就让杨信决定了这个人的前途看来所谓的寒门科举到最后依然逃不过他们的操纵。
“上皇,臣觉得这个狄直也不错,值得一用。”
“上皇,还有这个。”
重臣一个接着一个的开口,不断推荐自己这方的人,有很多都是没有入杨信眼的,而杨信的脸色也渐渐变差,但他们似乎没有注意到,依然在说着自己心目中的那份名单,到最后好好的一次议事硬是变成了‘菜市场’。
“都说完了么?”杨信脸色铁青,众人这才注意到自己刚刚有多失礼。
“臣有罪。”
“你们还真以为这科举是在帮你们撩菜?那何进恒和狄直确实有真才实学,可其他人,一大半都是名单上没有的你们也好意思说?罢了,既然你们觉得这科举如此儿戏也不必留在这浪费时间,魏闻,张宜,萧旭,欧络,你们四个留下其他退下吧。”退出这门就表示他们将失去此次科举的推荐权。
“好了,闲杂人等都出去了,我们再好好商议一下这次的人选,刚刚他们说的人虽然不怎么样但其中还是有几个可用的,比如这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