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重生之空间科技
37583600000144

第144章 不断扩散的影响

超出已知科学的范畴,让技术出生的张学中和任邦国意识到净水瓶的巨大价值,知会防总方面后,两人以院士身份联名向关注防洪工作的姚文江副国首做了汇报。

紧接着武警的介入,很快在水库中就发现35个净水瓶,而随着净水瓶的全部取出,三门峡水库的水位就以每天肉眼可见的速度上升。

黄河的汛期已经开始,洪峰据推算还有四天到达三门峡水库,张学中和任邦国意识到净水瓶在水库中的重要性,请示姚文江副国首后,将后来发现的35个净水瓶放回水库中。

没有搞明白原因的35个净水瓶缓缓放入其中,但水位还是缓慢上涨,虽然上涨幅度开始降低,但还是没有达到原来的水平,这让张学中和任邦国身上的压力一下子重了很多。

两天后,姚副国首乘军机抵达三门峡军用机场,连夜赶到水库进行现场调研,与此同时,陪同的三号首长、防总总指挥宁俊海,还有有中科院工程方面、水利方面等方面的院士。奇怪的是居然还有材料冶金方面的院士。

——

谢晓北不知道自己的净水瓶已经全部被启出,而且居然被国家决策层领导知晓,只能说谢晓北对黄金空间的认识还是不足。

任何超过已知科学领域的事物,且对现实能够造成巨大影响的所有现象、物品都会快速反应在最高层,因为未知才是最让人担心忧虑。

而黄河这么多年的治理过程中耗费大量财力、物力、人力,最终的结果也只是黄河不改道,但河床的逐渐抬高让国家对黄河中下游的陕省、豫省、鲁省这几个重要省份忧心忡忡。毕竟国家考虑问题不是几个月,几年,而是十年,二十年。

姚国首刚下飞机,抬头看看阴沉沉的天空,细雨绵绵,眉间的忧愁似乎更加明显。

国家现在工业不断深化改革,大量僵尸国企不断推向市场,国际金融尤其是亚洲金融已经开始发酵,偏偏这自然环境还要给中华民族打击,连续几天晚上只休息四五个小时的姚文江脑海中不断浮现刚才在空中看见的户户炊烟,目光坚定的走下飞机:“中华民族是永远不会倒下,人民就在我们身后,我们必须咬紧牙关,挺过去。”

“张主任,现在什么情况?”刚到三门峡水库的姚文江没有讲客套话,带着一群人就朝堤坝走去。

“国首,现在五天前上游突发大规模降雨,导致黄河汛期还有二十五小时三十分钟到达三门峡水库,由于我们没有搞清楚类金物的具体作用,现在放回去的35个类金物没有达到之前的目标,我们正在抓紧时间进行讨论分析,并制定预备方案。”

类金就是张学中等人对净水瓶的官方称呼,毕竟净水瓶这个词实在不符合马列现实物质主义。

“这次,冶金材料方面的柴文洋同志跟着过来,就是对类金进行彻底分析,同时,刘院士、秦院士你们都是水利方面的专家,制定一个方案,确保此次洪峰过境不能造成巨大损失。武警方面要全力配合工作,不能出现人为的失误。”

“是,国首同志。武警部队已抽调一个师的兵力赶赴过来,确保堤坝安全,保证人民损失最低。”

“国首请放心,防总方面已经抽调人员过来,现在正在抓紧时间泄洪,确保洪峰顺利过境。”宁俊海代表防总表态。

在会议室,姚文江、宁俊海、任邦国、张学中和柴文洋穿过层层站岗武警,进入类金存放地。由于没有搞清楚原理,谁也不敢将类金带离水库,所以,只能让人员、设备搬到现场来进行分析。

“国首,你看,这个类金材质非常奇怪,除硬度跟黄金略有差别外,其他的一些物理指标一样。”张学中将类金递给姚文江、示意宁俊海和柴文洋这个奇怪的物质。

“我们模拟水库的环境,将类金沉入出水口处,没有任何动静。”张学中将这其中的问题一一说了出来,和柴文洋进行分析。

看着瓶口朝着水流过来的额方向,却怎么也没有反应的张学中,死活也想不到,净水瓶的入口在瓶底。谢晓北在做净水瓶的过程中,因为瓶底较大,省事的谢晓北便将入口放在瓶底上,自然,入口就跑到瓶口处。

这奇葩的设置让张学中他们费尽了心思,也没有找到突破。当然,主要还是说这未知的东西什么都是在最慎重的操作中试验。要知道36个类金装置就能解决一个大型水库的拦沙问题,就可以想象这是多么珍贵。

另一边,国安也参与进来,对放置36个类金装置的对象进行调查,根据材料试验室对类金装置绑绳的检测分析,绳子在水中的浸泡时间不超过一年,根据绳子的样式,进行周边省份的调查,基本可以断定,来自晋省河东地区。

国家暴力机关认真起来真是可怕,国安迅速派人赶往河东调查,但即使范围缩小到河东地区,那也是近500万人口的地区,真的如同大海捞针般。况且调查还不能大张旗鼓进行,越发是不容易。

两边都陷入困局,让刚刚成立的类金研究所的工作进展十分缓慢。

姚文江回到燕京后,立即向一号首长同志汇报工作,并建议加强对类金的关注程度。

针对该事件中类金物质表现出极其强大的影响作用,海国首在姚文江汇报工作后,让办公厅的同志通知各位常委,马上要开的常委会延长2个小时,并请姚文江同志准备一下,会上由他来对大家进行一次全面的说明,并向还在世的几位党和国家的元老通报相关内容,请他们出席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