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历史与文明
3757800000053

第53章 黎虎先生的学术道路与史学成就(2)

由于上述成就,黎虎先生在学术界确立了自己的学术地位,被公认为魏晋南北朝史专家。1984年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一成立,黎虎先生就当选为常务理事,之后又历任秘书长、副会长,现任顾问。并且先后担任了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分册顾问、《北朝研究》顾问、《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三国两晋南北朝”分支主编等职务。著名史学家白寿彝先生主持的哲学社会科学“六五”国家重点项目《中国通史》项目,由黎虎先生主编其中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上海人民出版社于1995年12月出版。该书获得了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特等奖和北京市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

三、推进学术发展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黎虎先生在对魏晋南北朝史全面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向前延伸到秦汉,向后扩展至唐代,发表了30多篇论文,出版了多种专著,史学成果又有了重大突破。

与第二阶段的研究基础在第一阶段后期奠定一样,第三阶段研究领域扩展的基础工作也开始于第二阶段后期。其时黎虎先生相继主持了国家教委“七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汉唐社会生活史研究》、“八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汉唐外交制度研究》两个课题,收集资料、分析史料、撰写书稿等工作早已开始,但研究成果问世则已至90年代后期。

前一课题的成果,是黎虎先生主编的《汉唐饮食文化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该书出版后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好评。华中师范大学姚伟钧教授在《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年第5期发表《汉唐饮食生活研究的拓荒之作——读<汉唐饮食文化史>》一文,评介此书“是我国学术界第一部全面、系统地探讨汉唐一千多年饮食文化的专著。本书以通观全局的宏观眼光与文化整合的研究方法,揭示了汉唐时期饮食文化发展变化的轨迹和内在规律及其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间的互动关系。”“本书在学术上有许多重要的创新和突破……以其突出的成绩将中国社会生活史的研究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史学史研究》1998年第2期发表了鲁瑜的《开阔的历史意识——评<汉唐饮食文化史>》,特别强调了本书“反映出作者对汉唐历史的开阔见识”的特点。《书品》1999年第5期发表了陈业新的书评《汉唐饮食的社会相——读黎虎先生<汉唐饮食文化史>》,文中总结了该书的七个特点:一是“研究视觉新颖”;二是“对中国饮食生活史研究在理论上有重要建树”;三是“注重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但又不囿于这些研究成果,因而产生了不少新见解”;四是“注重进行深层次的开掘,即努力发掘沉潜于饮食表象之下的政治与文化内涵”;五是“既有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又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史与论做到了有机的统一与结合”;六是“不仅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七是“对于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并非一味赞扬,而是能够实事求是地揭示和批判其种种弊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了《二十世纪唐研究》,总结20世纪唐代饮食研究时指出:相关著作“多数还是资料汇总,描述居多,深入到文化层次的著作不多,但还是出现了如黎虎的《汉唐饮食文化史》这样相当有深度的专著,受到学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