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幻十元
37505400000001

第1章 往事

地上有一个人躺在那里。

你是谁?

这人似乎有些眼熟,冯穆想凑近些去看,但他却迈不动步子。

你是谁?有人吗?

冯穆想叫却叫不出声,只能眼睁睁看着地上这人不停地抽动着,身下满是鲜血。

冯穆眼前一黑,晕眩着摔倒在了地上。

“穆穆,醒醒。”

冯穆被身边的胡柚推醒,这节课似乎已经过去一大半了。

“啊,怎么了,老师点我名了吗?”

冯穆的语气里夹杂着一丝不耐烦和残留的睡意。

“没有啦,老师布置了一个课后分组调研,咱们仨一组,看你睡得正香我和胖倪就决定把上台汇报的任务分给你了,”胡柚挤挤眼,不怀好意地说,“下周三汇报,拜托咯~”

“可是……”

“啊对了,我下节还有课,先走了。回头把汇报资料发给你,拜拜~”

胡柚说着,看也不看冯穆一眼就走了。

冯穆只好一脸懵逼地看着胡柚的背影和另一边正在认真看书的胖倪。

“胖倪,老师说的分组调研是什么啊?”冯穆说着,用手帕擦掉了之前流在桌上的口水。

“哦,那个你不用担心,我和胡柚会把资料都找好。你只要做一下汇报材料然后上台汇报就可以了,”胖倪头也不抬,继续看着书。

冯穆这才看清,她哪是在看什么书,分明是在一心一意地在打怪。

“其实就是对历史上一个时间点进行编程重现,咱们组分到的是宋朝。”

“历史重现?”冯穆绝不是学渣,可是他现在的记忆确实有些混乱,“这么大的课题一个星期多点的时间就凭咱们仨怎么可能搞的定?”

“放心啦,老师又不是傻。只需要进行最基础的编程就可以了。选取一个或几个人物,对其性格、故事进行编写,然后记录他们的行为就可以了,不需要和真实历史一致。哝,这个是老师发给咱的编程机器人,每组5个。故事线不需要庞大,胡柚说他脑子里好像已经有些想法了,咱们这周末可以讨论一下。”

冯穆的头有些疼,似乎他所听所看都和自己的记忆有一些矛盾。他环顾了一下教室,似乎想找人,但他也不记得自己想找谁了。

“胖倪,今天几号了?”

“3月5号。”

“哦,我刚刚睡觉好像着凉了,头有点疼,我先回去了。”

“这才上午第一节课……你下节没课了吗?”

“应该没有了,走了啊~”冯穆拿起背包,走出了教室。

冯穆不清楚他是怎么走回寝室的,再回过神的时候自己已经躺在床上了。

此时的冯穆头痛欲裂,但却异常清醒,记忆开始从这个时间点倒退。

今年大二的冯穆,是二城大学院心理学系社会认知学院的学生,今年20岁,出生在四城。

胡柚是冯穆的室友,同是心理系的学生,不过他的专业方向是神经生物学。他来自一城,是个百分百的权二代。他的原名叫胡心宥,大家感觉他这名字实在太拗口了,因此就胡柚胡柚的叫了起来。

而胖倪则是他们同班的学霸,也是修神经生物方面的,她原名叫做倪小萤,来自五城。小萤其实是个很可爱的女生,平时很容易害羞,长着一张娃娃脸和150多点的身高,显得整个人圆滚滚的了,因此大家都爱叫她胖倪。这个昵称本无恶意,胖倪也说“让人感觉很亲切”地接受了这个名字。

冯穆生活的星球被这里的人类命名为地球,地球上一共有9座城市,由星球政府统一对全球进行管理。政府简单粗暴地给地球上的人划分了等级。

简而言之——一城最为发达,位于远洋大陆北纬30°,占地全球面积15%,人口10%,聚集了星球上近60%的财富、权力和科技资源;而相反地,九城则是星球上最落后的地区,位于北极大陆。

其实早在21世纪50年代,地球上的人们同样也在为了自由、民主、平等而乐此不疲地奋斗和斗争着。

但是,随着资源再生技术的诞生,人们不再需要担心资源问题。

引力技术和材料技术的大爆发为人类创造了更加广袤的生活空间。

而量子、神经科学的飞速发展更是孕育了具有人工智能的仿真机器人。

也就是说,人类不再需要工作和创造,就可以得到近乎无限的物质条件。

于是,人类也就开始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前人们所削尖了脑袋都渴望享有的一切了。

到了2092年,世界财富高度集中在了5%的人手中。

各国政府也清楚再这样下去其他的人类将不再具有基本的人权,因此策划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期对世界格局进行洗牌。

13年后,星球政府结束了战争,战争结束后,全球的人类基本已经完成了自然的分层。

于是政府就按照当时的发展水平将地球分为了九个城市。他们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划分,尽可能地平均分配财富和权力。

此后,国家的概念不复存在,只剩下了九个城市。

到了2146年的今天,地球的经济、政治、科技、资源产业都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即使是在最落后的九城,人人也都能够过上温饱和幸福生活。

这也是星球政府将这里分为九个等级城市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类的基本生存早已不是问题,等级的划分不过是便于管理。每个人都可以在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肆无忌惮的生活,也就不会有人在去关心自己位于社会的哪个阶层了。

为了确保地球的稳定,政府特别招募了一群人类学家,对地球上的人类行为进行观测。

通过对这个阶段人类行为的长年研究,他们发现:在资源充足的情况下,人类渐渐产生了两种不同的价值观。

第一种价值观认为生活就应该是建立在快乐的基础上的,因此这类人认为人生在世独求一乐,既然存在本就没有实质性的意义,于是他们选择追随本心,潇洒过活。

而第二种价值观则正好相反,他们认为人类的存在就是为了接受考验,是为了探寻真理。这类人更像是一群殉道者,如同极端的狂热分子一样地进行创造和研究,他们对现状不满,于是决定通过自己去改变现状。

其实冯穆也不清楚自己属于那种人。在冯穆心中,他所认识的大多数人其实都在这两种价值观之间徘徊,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方向。

当然,这两种价值观本身是没有错对、高低之分的。但很显然第二种人的生活创造的社会价值自然远远高过第一种人。因此,第一种人也就渐渐地沦为了生活在5-9城的“底层居民”。

星球政府这样的等级划分,即不会引发社会矛盾、人人各得其所,同时政府也可以更好的进行星球资源的分配,和乐而不为?

政府每年会按城市等级分发补贴,分发的补贴足够让一个人过上100年前贵族的生活。

普通的人类当然欣然地接受了星球政府这一慷慨的举措,他们大多都放弃了工作,而将自己的时间和金钱都花在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之上。

随着时间的推进和政策的成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这种“自由”的生活。人口也不断地流向了下面的几个城市,社会再次形成了金字塔结构,但较之以往却稳定了许多。

与此同时,愿意生养子女的人也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和机器人结婚,而刚刚生下来就被抛弃的婴孩也逐渐增加。

因此,政府出台政策成立培育学院统一抚养新生儿,父母随时可以去看望孩子,但孩子每年只有两次探望父母的机会,并且要经过父母允许。

每个城市几乎都有10所以上的培育学院,每个孩子出生后医院就会询问父母是否需要自己抚养孩子,基本所有的父母都选择将孩子交给政府来照管了。

冯穆就是一个特例,他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冯穆的父母都是四城大学院的神经科学教授,在他出生的时候,他们毅然决然地决定要自己抚养他。不过也因为这一点,冯穆在初学院时一直遭受着身边同学的嘲笑和白眼,因为那里的孩子们都看不上那些被自己父母抚养长大的孩子,认为他们都是“乡巴佬”。

只有冯穆自己知道,虽然自己是被父母抚养长大的,但他的家庭生活却比培育学院里更加冷清。他从小很少看到父母的笑容,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他自己也成长为了一个“感情缺乏”的人。

想着想着,冯穆渐渐发觉自己的头疼没那么严重了,但他却始终没能睡着。一睁眼,外面的天已经黑了,伸手不见五指。他身体唯一能感受到的就是鼻腔里弥漫着一股泥土和草本植物的清香。

“胡柚,你回来了吗?胡柚?”带着一丝睡腔,冯穆试着向着一片漆黑喊了一声。

“冯大夫,您醒了?感觉好些了吗?”不远处传来一个苍老的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