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追风化成雪
37502100000019

第19章 薛浩然任钦差大臣

上官慧使出最后一丝功力,将逍遥子围困在海棠中间。她急需尸骨精气的补充,只见她张开大嘴,运起“归鸾吸骨”大法,欲将三人尸骨吸取,只见她的手掌冒出浓浓的白烟,像一束光照射在逍遥子身上,逍遥子受重伤躺在地上,感到一股热气腾腾,身上越来越虚脱,他用尽力气挣扎,但却全身软绵绵,毫无还手之力。

逍遥子的内功无比深厚,吸取他的尸骨和一般人比起来,起码相当于数十人甚至百人,要是上官慧把这三人全部吸取,对于她冲击第九层神功,具有决定性的助力。

就在这时,上官慧却听到上官飞雪喊了一声“师傅!”她微闭双眼,毫不理会,专心吸取精气。上官飞雪每次看见上官慧吸取尸骨,就会觉得无比恶心,她觉得她浑身都是肮脏的,但是她对自己有养育之恩,教自己武功,这使她对自己也产生一张厌恶,因而她虽然美若天仙,但却深深的感到自卑,这一点,很少有人知道。

所以,世界上的人往往就是这样,他可能是令人羡慕的,但是他却可能存在着你不知道的自卑。每个人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甚至,连自己也不了解自己。

上官飞雪决不能看着他们被师傅这样吸取,何况一旦她练成了九层神功,就会变得更加魔鬼般恐怖。她对着上官慧,用悲哀而且哀求的语气说道:“师傅,你放过他们吧!”上官慧完全不会理会,她现在必须吸取精气,待会来收拾这个白眼狼。

上官飞雪看躺在地上的逍遥子头发已经渐渐化成了烟,接着就是头还是就是手、脚和全部的身体,这时候出手还来得及,她决心向上官慧出手,在她刚才获得心剑心经后,她更有一种使命感。

所有的恩情都要报答,然而报答绝不应该以助纣为虐或者是纵容行恶来实现。上官飞雪绝不是软弱的人,她极聪明而坚定,纵然她此时感觉到纠结和痛苦。但她已经腾飞了起来,全身散发出白色的光芒,白色的心剑在这样荒凉的地方好像凭添了生气,她拿起心剑朝上官慧的双掌砍去,上官慧连忙把手收回,微闭的眼睛像黑暗中的老虎一样,迅猛睁开,眼神中充满了疑惑、指责、仇恨,上官慧破口大骂:“你好大胆子,你是不要命了。”愤怒使她甩出的丝带更加强劲有力,朝上官飞雪“嗖”的一声鞭打过来,上官飞雪心中虽万般纠结和痛苦,但她现在必须组织她,抖动心剑对准丝带中间,势如破竹般直攻上官慧而去。

秦追风的黄色心剑威力无穷,如发炸弹一样,剑气横扫之处,无所不能破,但上官飞雪的白色心剑不同,她的刀锋无比锋利,要知道,上官慧的丝带并非一般的丝带,一般的剑和丝带相碰,并不能占半点便宜,即使绝情师太的玄铁剑,和丝带相搏,也不能损害丝带分毫。但上官飞雪的心剑却如破竹一般,把丝带搅的像一块破布。

上官慧心里不免大惊,这丫头什么时候练会了心剑,她本来真气损耗已经到了极限,现在上官飞雪向她出手,急怒相交,一时心火上攻,喷出一口鲜血,晕倒在地。

话说秦追风在监狱里苦思心剑心经的含义,”风起云卷云舒,纵横追击万里,书写空性山河,缘来足具重重山。“他自练成心剑以来,对内功心法完全不知道,对心剑的剑法也完全不明白,只是拜师息夫长歌,学了一套狂草剑法,但对于发挥心剑的威力,显然并不匹配。他反复的默念这首诗,内心中似乎有一种力量在涌动,但如何提升功力,却完全不得法。

在监狱中苦思心剑修习之法,倒使他忘记了暂时的困境和烦恼。可是有一个比他更烦恼的人,就是薛浩然,他从自己的姐姐林涂儿,华玄门父女那里听到的消息,完全和他认为的两样,如果像他们所说的那样,冯翰元不但不是忠臣,而是极其阴险虚伪的奸臣。但冯翰元在他面前,却绝不是这个样子,他勤于政务,忠于朝廷,忧国忧民,是他为官的楷模。

他想,毕竟华玄门父女士江湖人士,对朝廷的事了解不多,他们当然不会说假话,但是其中必有原因。他决定去找冯翰元问清楚。从他住处到丞相府,不过一刻钟的路程,他走到丞相府门口,门口虽然有两座石狮,守卫两人,那门却比一般尚书府的气派也不如,显得简朴,给人感觉到一种可亲近的感觉。他让守卫进去禀告一声,:“在下薛浩然,求见冯丞相。”

守卫也显得相当客气,不一会,仍然笑脸盈盈的出来禀道:“薛大人,丞相请您进去。”薛浩然拱手作揖道谢,向丞相府内走去。他这段时间来这里的次数很多,经常聆听丞相的教诲,使他受益匪浅。丞相府内的布置也一样朴素而典雅,散发着一种浓浓的书香,透露出一种读书人的风骨,薛浩然很喜欢这感觉。

他进了书房,看见冯丞相正在奋笔疾书,他静静的站在一边,并不打扰。冯丞相个子不算高大,但却气度非凡,威严中涵养着仁慈,使人望而生敬,他写完了一页,抬起头来,看见薛浩然站在门口,赶紧轻轻的放下笔,满面春风的对着薛浩然招手,道:“浩然,进来了怎么不出声。来来来,我正想和你讨论几个地方奏上来的本,听听你的真知灼见。”

薛浩然平日都是欣然应允,但今天心里有了想法,做出来难免笑的有点尴尬,他实在不敢相信这样的丞相竟然是个奸臣,他不敢相信竟然有这样毁三观的事情。他略显迟疑坐在丞相身边。冯翰元并没有在意薛浩然的不同,继续说道:“江南数地发生百年未遇的洪灾,数以十万计的民宅被毁,数以百万百姓染病,很多人到处乞讨,还有些人结成帮派,到处抢劫为生,我正思量应对之策,浩然,你有什么办法。”

薛浩然一向知道什么说什么,此时虽然心里藏着事,但见丞相每日为国事烦忧,自然知无不言:“丞相,当务之急是救灾,全国各太守抽调救灾人员,清理洪灾受害地方的卫生,恢复民宅建筑和良田,让百姓有归处。对抢劫的人要严厉打击,但是以教育遣返为主,有了归处,百姓自然也不会乞讨,结成的帮派自然也会解散。”

冯丞相微笑着看着薛浩然,不断的点头,“说的好,我也正有此意啊。只是各地太守的人大多是四王爷的人,如果我去抽调,恐怕他们不会配合,况且这些抽调人员需要有银两消耗,也需要户部调拨,也需要四王爷点头。”说道这里,冯翰元顿了顿,露出忧愁的神情。

薛浩然却显得不以为意,说道:“救灾是朝廷的大事,朝廷就是要为百姓做主,这件事情四王爷就算不配合,我们一样可以向圣上禀报,争取圣上的支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只要皇上开了口,四王爷就算不情愿,又能怎么样呢?”

冯翰元仍然是微笑着点头看着薛浩然,这个年轻人的确有冲劲,而且思想正直、单纯,是可造之才。说道:“浩然,朝廷的事有时候不是你想的这么简单,但是你说的未免不是一种方法,不如这件事情我就向圣上推荐你来负责,你看怎么样?”

薛浩然平日虽然议政比较多,也多有比较独到的见解,但是如果说完全自己来负责,倒一时有些拿不准,不过想到可以亲自去实现自己的想法,多少也感觉到兴奋。于是对冯翰元说:“浩然感谢丞相的信任,不过我现在不过是礼部的一个五品官员,怎么能负责这么大的事情。”薛浩然这么说,并不是像让冯翰元提拔自己,只是说出了一种事实。作为一个小小五品,谁又能听他调令呢?

冯翰元却说道:“无妨,当今正值用人之际,你虽然是五品,但是礼部尚书郑礼常近年来身体日渐不行,已经无法承担繁重的政务,我让你到礼部,就是有意让你接替他,只不过你现在身无一点功,我也没办法向圣上推荐。”

薛浩然听冯翰元说让自己接替礼部尚书的位置,一时也有点诚惶诚恐,这是自己想都不敢想的,自己算起来还是二十出头,朝廷的尚书都是朝中重臣,自己能在短短的时间,晋升为礼部的五品,已经是远远超出自己的预期,何况现在还要当礼部尚书,他神色凝重起来,说道:“丞相,浩然虽然有鸿鹄之志,但是也有自知之明,现在我尚且幼嫩,怎么可能担当这么大的责任。浩然现在还需要磨砺自己。”

冯翰元却满不在乎,哈哈大笑起来:“浩然,我在你这么年轻的时候,才能远远不如你,但是当时却已经负责吏部,你不要过于担心。”

“丞相过奖了,浩然哪敢和丞相比高低。”

“虽然你是五品官员,但是如果皇上能赐你上封宝剑,以你为钦差大臣,那你有没有信心负责好这件事情。”冯翰元严肃的看着薛浩然。薛浩然看了看他,坚定的点了点头,“为百姓苍生,我愿意全力以赴。”

“好!哈哈哈...”冯翰元见薛浩然答应了下来,开怀大笑。两人又仔细商量了救灾的方案,及至傍晚时分,薛浩然才离开丞相府。

他本是想问冯翰元关于京都失踪案一事,但是看到他始终都是谈政务,都是关心百姓苍生,实在开不了口。他甚至对自己怀疑冯翰元感到羞愧。这件事情决不能再提,一定是四王爷干的,他深信这一点。

薛浩然离开丞相府后,冯翰元就思量如何推荐薛浩然负责救灾一事。他通过礼部尚书郑礼常向皇上推荐薛浩然,道薛浩然学识广博、才能突出、为人正直、对朝廷忠心,言辞恳切,推荐薛浩然负责救灾一事。冯翰元也极力推荐。张进庭对于救灾的事情,本来就嫌是个烦人的事情,见他们都极力推荐这个年轻人,倒不妨一试。冯翰元乘机奏道:“薛浩然虽然才干杰出,但只是官居五品,调动大规模的救灾,恐力不从心,皇上应该赐他上封宝剑,使他为钦差大臣,一来可以保他调度无忧,二来体现皇上对百姓的皇恩。”张进庭闻言,深以为是。

四王爷见冯翰元推荐一个年轻人负责救灾这种大事,一个毫无经验的小伙,只是读了点书,心里直等着看他们的笑话。本来救灾是户部的事情,但冯翰元抢着自己去做,他也并不想管,这样的事情做好了无功,做坏了有罪。

这日清晨,太阳刚刚从树梢上冒了出来,红通通的映照着大地,洒落在薛浩然居住的院落,“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薛浩然高声朗读,他有晨读的习惯,每天早晨起来,他高声朗读,都会使一天充满了朝气。“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圣旨到!薛大人接旨!”一个尖细的声音划破清晨的宁静,从院落外面钻了进来。薛浩然看来人,正是宫里的李公公,薛浩然赶紧将书放在一边,匍匐跪在地上,三呼万岁。“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江南水灾,扰我臣民,致我数以百万计百姓流离失所,救灾实一时不可耽误,今特命礼部薛浩然为钦差大臣,赐上封宝剑,准予先斩后奏之权,全权负责救灾大事,即日启程,保我臣民,钦此!”

薛浩然再三呼万岁,接过圣旨。李公公用阴阳怪气的语调说道:“薛好人,可喜可贺啊,钦差大臣可不是一般人能当的,年纪轻轻就得到皇上如此赏识,今后前途不可限量,到时候多多关照小的们。”

薛浩然客气的说道:“不敢,浩然承蒙皇恩浩荡,必舍身赴死,全力救灾!谢谢李公公。”李公公也客气一番,将上封宝剑交给薛浩然,方才离去。

华梦云听说薛浩然要去南方救灾,硬要一起跟去,薛浩然再三拗不过,只好答应,即日向数十地太守抽调人员三万余人,浩荡前去救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