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威武大汉
37497900000006

第6章 求和闹剧

秋天的夜空,繁星依然点点,铺陈一条灿烂的银河。晚风习习,吹起了汉阳城内外交鸣的夏虫,声声地挽留着刚刚才过去的夏天。

随着虫儿飞鸣,一个手持大汉符节、儒雅和蔼的使臣最后回头看了一眼汉阳城,向着城楼上随风轻舞的绣着“汉”字的大旗一礼到地。星光照映在他身上,显得那样孤独又坚定。他站直身躯,慢慢转过身去,抬起汉人骄傲的头颅、挺起汉人宽阔的胸膛,大步流星地向着城外那支张牙舞爪的大旗走去,义无反顾、视死如归。

三韩大营的寨门外,一个身影在星夜下走来,早走士卒前去报信。望楼上的哨兵大喊大叫,叽里咕噜地用韩话恐吓着来人,但那人毫无惧怕之意,继续走来。哨兵见恐吓无效,三三两两地向那人射击。一根根箭矢呼啸而过,有的插在了脚前,有的射向了身后,有的穿过他的袍袖,有的划过他的鬓角。他不闪也不躲,一步一步走到了寨门前。三韩士卒都不禁佩服他的勇气和魄力,停止了无礼的行为,有会说中原话的,结结巴巴地问着来者何人,报上名来。“三韩的待客之道,我算是领教了。”使臣轻笑着道,“告诉你家大王,大汉使臣来拜见。”

没过多久,寨门大开,刀斧手凶神恶煞地在两旁注视,使臣紧了紧手中的符节,昂首阔步走了进去。大帐中三韩王早坐定,众韩将都分坐两边,无一人有起身迎接之意。使臣站在帐中,也不行礼也不说话,之看着三韩王。帐中韩人大怒,马韩王叽里咕噜的用韩话大吼使臣,使臣笑到:“怎么三韩人连话都说不全吗?”韩人纷纷拔刀相向,都狠狠地瞪着他。朝韩王止住了众人,用不太熟练的中原话道:“你说你是汉人使臣,你就是这样出使外国的?”

使臣见这朝韩王倒有礼数,向他行了一礼道:“汉家使臣,在汉家的土地上不说外语,不随外俗,只用汉礼。大王见谅。”辰韩王也用中原话道:“你出使来此,意欲何为啊?”那时中原大国,影响极广,鲜有蕃邦部落不会说中原话,除非是蛮荒之极的部族。使臣道:“特来救三位性命,保三位部族。”说着从袖口取出轩辕端亲笔和书,自有左右呈上。帐下韩将有的用中原话喝道:“我们大军三十万,围住汉阳水泄不通,要灭你们北汉易如反掌,你怎么敢口出狂言要救我们?!”使臣看着三韩王正读着和书,悠然道:“议和,则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开战,唯有玉石俱焚。”

“议和,你们凭什么议和,我们兵临城下,你们是求和!”辰韩王放下和书道。

“凭什么议和?就凭我汉军三十万精锐的赤血!凭汉阳城的百万军民!凭我大汉各地的成千上万的大汉人民!你们三韩加起来也不过百来万人,够不够我们杀的!”使者变色道。众韩将听了,都不禁打了个冷战,有些后怕。朝韩、辰韩二王面面相觑,心道:“这轩辕端也不知道说了算不算。这么多的物资、金银,我们三韩一辈子也没见过。更别说还送这么多汉家女人,结为兄弟之邦,汉为弟、韩为兄,永不相侵,岁岁有贡。这么丰厚的条件,还打什么仗啊!”

就在三韩王犹豫不决之际,一个浓重北方口音中原话的沉着声响起:“确实是好气魄啊。”锦帽貂裘的神秘人从帐外走了进来,三韩王正思虑,朝韩王道:“贵客以为如何呢?”

“尊敬的三位阁下,从我们在汉阳南港登陆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没有退路了。回想一下我们一路上遇到的汉人,无论是商人、渔民还是士兵,全都抵抗至死,无一投降。就连这个汉人中的文弱的文人,都有这样的气魄。这就是汉人,天生的战斗民族又是礼仪之邦,中原人中的优良品种――我们大斯帝国和你们北方部族的心腹大患。如果这次我们不能成功地灭掉北汉,可以想象他们的报复会有多么可怕!”他紧了紧貂裘,看着使臣道。使臣饶有兴趣的看着他道:“原来是大斯帝国在撑腰,怪不得小小三韩竟成了气候,敢来犯我大汉!”那人笑了笑,继续道:“我们大斯帝国远在西北,还有东胡、北胡做屏障,也不怕他们报复。可你们三韩小部,只怕会被汉人杀的鸡犬不留!”三韩王额头上满是冷汗,面面相觑。“实际上我们大斯帝国早就厉兵秣马准备南下了,只要汉阳一被攻破,汉王在前线的军队就会失去后援,随时会被我们歼灭。到时我们会师灭汉,杀光汉人。我可以承诺,汉阳一破,城中所有女人,物资归三韩所有。汉阳西南土地,全部归三韩所有!”“呜!”帐中的三韩人欢呼起来,留下使者立在当地,轻笑不已。

“把这个汉人押下去,明天攻城祭旗!”马韩王用韩话吼道,他们可不管什么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刀斧手前来押解,使臣挣开束缚,持正符节,正了正衣冠,昂首阔步走出了大帐。

“不过说来倒也奇怪,这汉人个个都是硬骨头,汉王的王子更是出色的汉人。可是这个十王子轩辕端看起来倒是个软柿子,用这种条件和低声下气的态度求和。”那貂裘人道。

“贵客有所不知,这轩辕端啊,他的母亲是个中原朝廷的齐王府的丫鬟,汉王酒后乱性,这才有了他轩辕端。他自小长在中原,不知生父,出身卑微,被人瞧不起受欺负,所以学了周人那一套。后来他得知自己是王子,千辛万苦到达北汉,以致他的母亲死在路上。”辰韩王解释道。

“还有北汉那个丞相陈汤,其实是中原朝廷派来监视控制汉王的。大周的四个邦国的丞相,都是这样来的。”朝韩王补充道,“主和应该就是他们的主意。”那人听了,不禁轻蔑一笑。

这边汉阳城内是愁云惨雾,再不复昔日的繁荣辉煌。轩辕端和陈汤连夜清点府库,一心求和。更是以组织救伤队为名,强征民女锁在宫中。求和的消息不胫而走,人民都堵在正阳门口。汉阳父老跪地一片,泣不成声。轩辕端恼怒,下令驱赶人民。士卒不肯,轩辕端令自己亲信动手,汉军自发保护人民,几乎引发兵变。幸得温匡及时赶到,约束士卒。军民和轩辕端对峙,闹剧持续了一夜,全城人民,民情汹汹。但出于对汉室的眷恋和忠诚,始终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冲突。

大风卷起城楼大旗,风云际会,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