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玄幻敬天法祖
37490200000012

第12章 慎城东门

慎河是居巢水泊众多之流之一,而居巢水泊又连接着帝国南江,南江又连接帝国东西疆域,往来船商众多。庐州郡历代郡守也是大力发展漕运,以居巢水泊带动郡内商贸。庐州郡其他三县自然也是萧规曹随,发展河运,唯独慎县境内河道宽窄不一,河床多暗礁,不利河运。每逢雨季,便泛滥成灾,苦了慎县百姓。

‘庐州五县,慎县最贫’,在跑船商客口耳相传之下,不经意间在帝国境内流传开来,慎县的恶名一度堪比一些穷山恶水的帝国边疆穷县。多任慎县县令束手无策,只能勉强维持县内无饥荒动乱。这种现状一直持续到前任县令赴任,慎县才发生改变……

前任县令,姓包名文正,天生异貌,面堂黝黑,额有月牙。为官清正廉明,不畏权贵,待人和蔼可亲,一视同仁……慎县十五年,杀土豪劣绅,为百姓伸冤昭雪。修水利,开运河,兴教育,开明智。一改慎县贫苦,可谓是翻天覆地,百姓无不拍手称好,人送外号‘包青天’。这位包县令凭借治理之功,被帝国召入帝都,如今已过十五载。

夜幕缓慢褪去,白茫茫的秋雾还未散去,在破晓的第一缕阳光下,东方一片微红。朝阳下的慎县内城还是静悄悄的,城东门在咯吱声中缓慢的打开一条一人宽的门缝,走出一个破旧札甲的中年人,四处观望一番,然后一边揉着眼一边对着下属埋怨道:“天天这么早开门,一个人影都没……好了,快些将城门推开……”

“谁说不是?要不老哥你去和县令说下,看看能不能改一下开门时间,让兄弟们轻松一些?”城门卫卒们一边插科打诨,一边合力推开城门,这包铁的实木大门,锈迹斑斑,多处坑洼,一些地方甚至露出里面的实木。

“嗨哟……嗨哟……嗨哟”六个门卫卒在城门吏的吆喝声下终于推开了破旧的城门,一个文书老吏指挥着两个门卫卒将拒马桩安放在城门两侧,对着城门吏说笑道;“咱这慎城四门,就我们这东门最好……再过几年,怕是就剩城门洞了……”

“十多年没曾养护……上次维护还是包县令未走之时……”城门吏靠在城墙上,对着众人诉说着心里的不满“包县令来时,我还是个门卫卒……那时候慎城贪官污吏,劣绅恶霸,鸡鸣狗盗之徒横行……包县令施以铁腕,整顿吏治,惩处恶绅,捉拿盗贼,给慎城带来安宁……又在慎县众筹资金建设,勒令恶绅土霸出资……疏通慎河河道,修筑多座水库,兴办诸乡私塾,给慎县带来富足……那时每个人都挺胸昂头,朝气焕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而现在……”

“王吏莫要乱说……”文书老吏出言打断中年男人的唠叨,见其他门卫卒听了城门吏的话,垂头丧气,神色黯淡。便扶须安慰众人门卫卒:“你们这八个兔崽子,莫听王吏瞎说……如今慎县县令虽不如包县令执政时期……但也比过去好的多了,百姓安居富足……”

慎城门卫卒们大多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离开慎县学堂不久,又遇到了个嫉恶如仇的小吏,在这样的上司手下工作,自然是一腔热血继续沸腾,见文书老吏如此为县令开脱,众人免不得心中不满,但碍于文书老吏昔日情面,只得无声抗议。

此时一个略显稚嫩的门卫卒低声嘀咕道:“城门维护费都发不出……”

“说什么鬼话……”文书老吏先是环顾四周,见没外人出现,便瞪眼呵斥这个门卫卒道:“回家再收拾你……以为自己练了几年炁就很厉害了?……”

“老哥莫生气……大家散了个就其职……有人来了,好好盘查,莫让居巢水寇的奸细混入城中”城门吏见文书老吏又要长篇训斥,连忙遣散众人,拉着絮絮叨叨的老书吏回到门亭边休息。

“老夫连生四女,只有这一根独苗,老来得子……把这小子宠坏了”文书老吏见青年与其他同僚说笑,浑然不在意老父的呵斥,对着身旁的中年汉子诉苦。

城门吏也不言语,只是憨笑的为文书老吏沏了杯茶,听其诉说慎县城内一些奇闻异事或者家长里短……

城门入口摆着拒马桩,来人只能从两侧通行,六个门卫卒组成人墙,将城门路分为进出两道,剩下两个门卫卒立于拒马桩两侧,负责盘问进出百姓。

青年随手将佩刀放在拒马桩上,身子斜靠,回头笑嘻嘻对众门卫卒道:“老规矩……十文钱……猜今天第一个进城之人……男女老少,高矮胖瘦……”

“我猜男”“那我高”“胖”……七个门卫卒抢先喊出自己要的,唯独留下个‘女’给略显稚嫩的青年,一脸得意的看着瞠目结舌的文书老吏儿子。

“你们……算你们这七个混球动作快……我不信这个邪了……一个银币……敢来吗?”门亭里喝茶的文书老吏听到自家独子喊出这个价,相当于自己半个月酒钱,立刻破口大骂道:“你个败家子……”

青年心中低语,老头子懂个屁,我抬高价钱,这七个家伙就不敢和我猜了。根据往日经历推断,第一个进城之人是男人的概率最大,而女人至今未曾中过。用脑子醒醒也知道,现在居巢水寇横行,有乡民在慎河发现过贼船踪迹。现在哪家女子妇人敢这么早进城?……他们不敢继续,那我也不会丢了颜面……哈哈哈,我真是武侯再世,神机妙算……

“既然小张如此豪爽……我等做兄长的岂能不捧场……”七个门卫卒异口同声,望着呆若木鸡的青年,哈哈哈哈大笑道:“别说哥哥们不仗义……真的‘一枚银币’?不换回‘十文铜钱’?……”

青年聪明反被聪明误,又被七人话语一激,一掌拍在拒马桩上“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然后苦闷的眺望远方,一会站在拒马桩上,一会来回徘徊,惹得众人嬉笑不断,时不时有人调侃道:“今天算是值了……能看见这小子如此猴样……还能终结他的七连猜……哈哈哈……”

秋雾里传来‘哒哒哒’夹杂着‘叮叮叮’声,众人顺着官道看去,白茫茫的雾气里显出一个黑影,门亭里的城门吏与文书老吏停下闲聊,也好奇的望向东方,那个即将露出身形的路人。

从雾里先是露出一只毛驴,脖子上系着铃铛,清脆的铃声在蹄子‘嗒嗒嗒’声伴奏下,别有一番悦耳。毛驴上背上放着两个筐,左侧一堆杂物,右侧框里躺着一男子,外貌温文儒雅,清秀绝伦,仙风道骨,一身布衣。两筐中间有一旌旗,上面书写着‘问卜算卦’。

城门处众人,显然没料到会出现这样一位与众不同的人物,城门吏与文书老吏望着徐徐靠近的算命先生,彼此交换了一下眼神,默然不语,继续盯着远处的算命先生。

“是位算命先生……小张你输了……”众门卫卒起哄道,对肉痛不已的青年催促道:“快给钱……哈哈哈……终于让你输了,不枉费我们七人一起坑你……哈哈哈”

官道上的毛驴似乎被闹哄哄的门卫卒们吓到了,驻足在远处,不肯前进。在门卫卒的注视下淡然的吃起路边的青草,躺在框里的算命先生也不催促,顺手拿起本书,诵读起《束竹令》来。青年见此,心念又起,便道:“那位算命先生还未进城……我还未输……”

众人见青年如此咬文嚼字,心中无奈,便只好等那算命先生进城,再讨要彩头。

毛驴上的算命先生突然停了诵读,回首来路,雾里一个身影若隐若现。众门卫又嚷嚷道:“看……又有人来了……”

从雾里冲出一个少女,对襟襦裙,头发凌乱却掩饰不了姣好的面容,在毛驴边停下,汗水顺着脸颊落下,双手撑膝,大口喘气,顾不得擦汗。短暂休息,少女在算命先生的打量下又动了起来,跑向慎城东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