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江自东流
37418100000077

第77章 蜀书人物简介3

卷三十八许糜孙简伊秦传第八

许靖,字文休,河南平舆人。年少以才学著名,后受聘刘璋入蜀。受到刘备尊重,出任太傅。虽年过七十,然好交际,引进后生,且清谈不止。222年去世。实为一位对时事有益的老者。

糜竺,字子仲,江苏连云港人。益州平定后,封为安汉将军。虽雍容敦厚,但文雅有余而干练不足,然受赐丰厚,无人能比。

孙乾,字公祐,山东昌乐人。早年追随刘备,拿下益州后,升任秉忠将军,所受礼遇仅次糜竺,与简雍等人相同。不久去世。

简雍,本姓耿,字宽和,河北涿州人。青年时与刘备征战四方,性情简傲,不拘礼法。CD被围数十日,是简雍说服刘璋出的城,因此深得刘备厚爱。

故事:刘备入主CD后,蜀地遇到了天灾。当时天旱少雨,粮食减产,老百姓吃饭都有点问题了。为减缓灾情,国家实行了禁酒令,对偷酿酒者实行了重罚。但府衙下的官吏,为完成任务,连家中有自用酿酒用具的人户,也进行了拘押。官员中有反映者,却始终没得到重视。一日,简雍陪刘备到郊外游观,一对男女说笑着从他们身边走过。之后,简雍说:“不知主公注意到没有,那两个男女要乱搞了,该派人把他们抓起来。”刘备说:“你又在乱说了。”简雍反驳道:“我没乱说啊,他两人都自带了乱搞的家伙啊,就如同那些家有酒具必定私自酿酒一样。”刘备听后哈哈大笑,于是下令,把那些家中有酿酒用具的人都放了。简雍那滑稽多智的事,像这样的还有很多。

伊(yi)籍,字机伯,山东金乡人。为人机敏,很有口才,为昭文将军。后与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等四人,共同制定了国家大法《蜀科》。

秦宓,字子敕,广汉绵竹人。开初羡慕隐士高人,后又不愿藏愚守拙,终至名实乖离。226年去世。但文思敏捷,文采可观,也是一代才学之士了。

卷三十九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

董和,字幼宰,湖北枝江人。祖籍重庆,后入蜀地,进而升为云南普宁的太守数年,深得南方民众爱戴。刘备入主蜀地后,被召回升任掌军中郎将,与诸葛亮友好,掌管朝政机要二十余年,去世时家无余财,遵循淳素之轨,深得追怀。

刘巴,字子初,湖南邵东人。一生恭谨沉默,退无私交,有严守清贞高洁之气节,222年去世。

马良,字季常,襄阳宜城人。马氏五兄弟皆有才气,因马良眉间有白毛,世有谚语“马家五常,白眉最良”。刘备称帝时,被任命为侍中,后入湘西地区招纳当地少数族。恰值刘备于湖北宜昌(夷陵)战败,马良也在湘西遇害,年仅三十六岁。

马谡,字幼良,马良弟弟,以荆州从事身份随刘备入主CD。后出任过CD令、西昌太守等职务,才气过人,好谈军事,深得诸葛丞相器重。228年,街亭一战败北,下狱忧郁而死,时年三十九岁。诸葛亮为之泪流。

陈震,字孝起,河南南阳人。自荆州时追随刘备,后入蜀地。后主时期升迁为尚书令,掌管朝廷文书,为蜀汉重臣,忠勤一生,老而愈坚,235年去世。

董允,字休昭,董和之子。董允匡救后主之失,义形于色,时人将其与诸葛亮、蒋琬、费祎四人敬称为“四相”,又名“四英”,246年去世。

陈祗,字奉宗,河南息县人。许靖哥哥的外孙,十九岁即知名于世。善卜算术数,矜持高傲而威严。总管朝政十余年,然上揣后主旨意,下与阉宦合流,暗挖国角,将蜀汉国家推上了灭亡之地的边缘,258年去世。

吕乂(yi),字季阳,河南南阳人。少孤,好读书弹琴,因才干升为巴西太守等职。因州郡有美政,后入朝代董允为尚书令。虽谦和俭约,为政简而不烦,却喜用舞文弄墨之官吏,在朝声誉日下。251年去世。

卷四十刘彭廖李刘魏杨传第十

刘封,原姓寇,刘备义子。武艺高强,为刘备入主CD立下功劳,为副军中郎将,深得器重。后败逃回CD,因欺压孟达,又不救关羽受到刘备责骂。诸葛亮虑其率直粗狂,恐换代之后,难以控制,劝刘备尽早除之。刘备含泪赐死,其结局可悲啊。

彭羕,字永年,广汉人。身长一米八,高大伟岸,放肆而骄傲。不能容人,自以为是,还上蹿下跳,到头来只有死路一条。

廖立,字公渊,湖南常德人。少以才干著名,不满三十,提升为长沙太守。219年,刘备称汉中王时,召为侍中。后因朝中人事等事宜,常常口无遮拦,愤恨于言表,终至祸败。

李严,字正方,河南南阳人。因才干逐步升入朝廷重臣,有与诸葛亮共辅后主之责。但其为一己之私利,而弃国家之大业,最终走上灭亡。234年,被贬李严得知诸葛亮已去世,焦愤中不久也去世。

刘琰,字威硕,山东曲阜人。为人风流潇洒而健谈,但操行浅薄。232年,因与魏延不和,口出狂言,受到丞相责备。后因其妻入宫,受人调拨,毁妻面容,受到国法制裁。

魏延,字文长,湖北枣阳人。以战功随刘备入主CD,深得刘备器重,可谓蜀汉忠臣。但因战略理念与诸葛亮有分歧,加之与同僚张仪为敌,不懂化解冤仇,以自我为中心,最终因私仇被杀,可惜啊。

杨仪,字威公,湖北襄阳人。建安年间,因善军国大计,得到刘备重用,升为尚书。诸葛丞相去世后,他借机杀了魏延,自视才能超越蒋琬可为丞相,日渐目无朝廷,甚者上书诽谤朝廷,终致自杀,可悲啊。

卷四十一霍王向张杨费传第十一

霍峻,字仲邈,湖北枝江人。荆州时归顺刘备,任中郎将,蜀汉一员大将。霍峻在职三年去世,年仅四十岁,迁葬于CD。

故事:初,刘备进围CD,留霍峻固守广汉,抵御了张鲁的诱降。213年春,刘璋派部将扶禁、向存等率万余北上攻城,攻了近一年未能攻下。时守城将士才数百人,霍峻趁敌懈怠,挑选几百组成精锐,由其带领,夜袭敌营,斩向存首级,敌溃逃。214年夏季,刘备入主CD,再次任益州牧,将广汉梓潼分出,任梓潼太守、前将军。

王连,字文仪,南阳人。固守节操,可谓义士,建兴二年去世。

故事:刘备起事广汉时,由南猛攻梓潼城。但刘璋的梓潼令王连,闭门坚守,拒不投降。刘备赞赏其义士,放弃攻城,转而向CD进发。214年,刘备入主CD,任命霍峻为梓潼太守,任命王连为今双流的广都县令。刘禅时兼任丞相长史。当年,南方各族叛乱,诸葛丞相欲亲自南佂,王连再三进谏不宜冒险,言辞恳切。诸葛亮没即可发兵,拖了很久,直至王连去世。

向朗,字巨达,湖北宜城人。自荆州归附刘备后,向朗数任巴西太守等职位,数有政绩。刘禅时代,代王连出任丞相长史。227年,马谡街亭失利,向朗知情不报,被诸葛亮免除长史职位。之后三十年,潜心典籍,引导后生,只谈古代大义,不干政,备受敬重。248年,年过八十去世,

张裔,字君嗣,四川CD人。言行机敏,克尽职守,是蜀汉不可多得的佳臣。刘禅初期,加封辅汉将军,依旧兼任丞相长史。建兴八年,230年去世。

故事:早年,张裔被押至东吴。刘备过世后,邓芝出使孙吴,请求孙权放回张裔。但张裔到东吴后四处躲藏,孙权不知道,也就顺势答应了这个要求。临行前,邓芝带上张裔拜谢了孙权。此时,孙权好奇地问:“听说蜀地寡女卓文君,私奔是为了司马相如,难道是蜀地的风俗所成?”张裔随口答道:“我看寡女卓文君,要比买臣之妻贤惠得多。”(注,《汉书·朱买臣传》记载,西汉年间,今江苏吴县人朱买臣,家贫又不治产业,却好读书,其妻不安分离他而去。后来,朱买臣当上了会稽郡太守,回吴县时,在路边看见前妻正与其夫在修路面。朱买臣停下车,将二人带回太守府中,并安置好住处,供其饭食。一月后,其前妻上吊自杀。张裔借此反驳孙权的讥讽。)孙权一听,知道此人非常人,就说道:“你这次回去,一定会受到朝廷重用,不会再当农夫了,哪你有什么来报答我呢?”此时,孙权就动了留下张裔的心思。张裔不假思索地说:“我负罪而归,就等待有司的处罚。若侥幸不被处死,五十八岁前是父母的,那日后我的命就是大王您的了。”孙权听罢,会心地笑了。但碍于情面,还是礼送他们上了路。

刚出城,张裔就急忙对邓芝说,他后悔该装愚钝,孙权想挽留他,我们应加紧赶回蜀国。于是邓芝下令,日夜兼程,走水路回国。果然不出所料,不久孙权就派人快马追来,只是这时邓芝一行人已经进入蜀地永安地界几十里了。孙权得到回报后,万分后悔没有留下张裔这个难得之才。

杨洪,字季休,犍为武阳人。一生忠贞无二,先前协力刘备攻下汉中,后助力刘禅平叛了内乱。在举荐国家有用之人时,杨洪忠贞无私,视国家之事为自家之事,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干为国家出力。建兴六年,228年去世。

费诗,字公举,四川乐山人。秉意直言,虽屡受打击而终不悔,为国家尽心尽力。蒋琬主政时,费诗被任命为谏议大夫。后来,在家乡去世。

王冲,四川广汉人。曾任牙门将,是江州都督李严的部下,因二人有矛盾,王冲惧怕获罪只好逃亡曹魏,后任魏国的山东乐(lao)陵县太守。

卷四十二杜周杜许孟尹李谯郤传第十二

杜微,字国辅,四川彭水县人。年少时受教于四川新津县大儒任安,刘璋时召其为从事中郎,主参谋议事,不久因病辞职。后虽刘备召其入朝,皆声称耳背,闭门不与外界交往。建兴二年,224年,诸葛亮选拔他为丞相府主簿,他坚拒。丞相亲自去拜会他,诸最终还是随从他的意愿,拜他为谏议大夫。

周群,字仲直,南充市阆中人。年少聪慧,随父学天文,在家中建一小楼,日夜观星,很有所得。刘备领有蜀地后,批准他担任了儒林较校尉。周群依据天象,推测攻伐之事,一般都如其所言,由此受到朝廷重用。去世后,其子周巨传扬了其方术。

杜琼,字伯瑜,CD人。年少师从任安,刘璋时任从事,一路升迁。刘禅继位后,拜其为谏议大夫,渐升至太常。为人沉默,自守节操,不参与世间人事,深得器重。延熙十三年,250年,寿年八十有余。

故事:杜琼精熟方术,并不注重天文,但对人事、世代更替有所议论。通儒谯周年轻时常去求教,问及方术与天文之事时,杜琼回答:“想弄明白方术十分困难,必须亲自观察,辨识天象之形色,不可轻信他人之言。昼夜观察十分艰辛,方可知道其特异征兆。然而知道了又泄露了天机,还不如不知道。自此之后,我也就不再观星云了。”

“过去周佂君认为当涂高就是曹魏,这是为何?”谯周因此问道。

“魏,是阙名,阙挡道又高大,圣人连类比赋就有了这个说法,仅此而已罢了。”杜琼看了看眼前这位博学的后生,又问:“还有什么可奇怪的吗?”

谯周摇了摇头,说:“我还没有通晓啊。”

杜琼笑了笑,继续说道:“古人早已用曹字来命名官职了。自大汉建朝以来,官职多以曹字定名,文官称属曹,武官称侍曹,这大概是上苍的旨意吧。”

许慈,字仁笃,河南南阳人。少好学,精于郑玄之学。建安中,与许靖等人由广州入蜀地。因蜀地偏远,典籍奇缺,身为蜀汉学士的许慈等人勤劳搜集,丰富了蜀地文献。后官至刘禅皇后的近侍官首领大长秋,死于任上。其子许勋传其学业,官至博士。

故事:蜀地初创,文献典籍困乏,诸生竭力搜集。但各学派分离,致使学人因观点相异而相互攻击,直至大打出手。许慈与胡潜同为蜀地学士,常以言谈与神态中相互怨恨,书籍不互通有无,发展到互以小棍棒鞭挞。刘备十分怜悯他们,但又无法化解他俩之间的矛盾,只好请来伶人(艺者)扮演他俩形象,在歌宴中起舞,先是言辞互相刁难,继而发展到最后用刀仗使对方屈服。刘备以此为宴席助兴,借以感化他们。胡潜先亡故。

孟光,字孝裕,河南洛阳人。汉末潜入蜀地,潜心专研三史,好《公羊》、《春秋》而鄙薄《左氏》。刘禅时任符节令,掌管宫中事务。孟光常直言无所回避,直指时人之弊端,为当代人所嫌弃,官职止步,后因事免官,九十余故去。

故事:延熙九年,246年秋,朝廷大赦令下。大司农孟光朝政会上,当众指责大将军费祎。言及“如今皇上仁爱贤明,百官称职,却屡次实施非常之恩泽,实乃惠及奸佞之恶,在上有悖天理,在下违背人伦。臣下年老昏聩,不通晓治国之礼数,私下认为此种做法难以持久,岂能具备百姓所期盼之高瞻远瞩而惠及天下之美德呢?”面对责备,费祎无奈,只好恭敬谢罪罢了。

来敏,字敬达,河南新野人。汉末由荆州入蜀地。善《左氏春秋》,初任王太子刘禅的家令。刘禅继位后,官至光禄大夫,因言语不加节制,触犯时政,但因其荆楚名族,东宫旧臣,职务屡遭升降。当初,孟光干预朝政,严重程度超过来敏。景耀年中期去世,寿年九十有七。

尹(ying)默,字思潜,梓潼人。青年时游学荆州,后回蜀地。刘禅为王太子时为仆射,专门为刘禅教授其精通的《左氏春秋》。刘禅继位后,拜其为谏议大夫。诸葛亮死后,任太中大夫,主管议论,死于任上。

李譔(zhuan),字钦仲,梓潼涪人。诸子无不遍读,好技艺,善卜数、弓弩、机械之奥妙,深得王太子刘禅欣赏。后因举止轻率好戏谑,不为当时所重用。景耀年间去世。

谯周,字允南,四川南部人。身高八尺,朴素而坦诚,内藏机敏,诸葛亮时任典学从事,总管益州学术。面对蜀汉后期连年兵伐,著《仇国论》以鉴时弊。后迁光禄大夫,位次九卿,词理渊通,誉以蜀中孔子受世人尊崇。后针对蜀汉国弊,忍辱促成刘禅降魏,平稳过度,维护了蜀地之稳定。270年冬去世,七十有余。三子谯同承其德行。

故事:263年冬,魏军入蜀,CD大乱。刘禅急召群臣商议,有言东投吴,有言奔南中,朝堂混杂,难以定夺。唯谯周大声呵斥,今日蜀汉乱象乃群小之祸所致,曹魏是当今强国,可吞蜀并吴。尔等群小要君王现今降吴,数年后再降曹魏,哪有让自己的君王再三受辱之理。再说南逃,本应早做计划,然南中动荡,假若变故,群小之心无一可依,南中不可去。

朝堂鸦雀无声,突一刁难者言,曹将邓艾已入城,恐会予以拒绝,怎么办?

谯周答道,当今东吴窥视,邓艾孤军不得不接受蜀国,更不会不以礼相待。若陛下降魏,魏不割地封赏,老臣必亲到京都,以古礼相争。

群臣再无理由可抗衡谯周之礼,刘禅只有休朝。后在谯周再三礼劝之下,刘禅放弃了南奔之路,按古礼降魏,受到封地之赏,为自己与蜀地平民带来了平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郤正,字令先,河南偃师人。少孤贫好学,博览古籍,二十岁入朝任秘书吏。身任内职,与宦官黄皓周旋三十年,虽官级不过六百石,却免于忧患。263年刘禅降魏,请降书出自其手,弃妻孤身随刘禅入洛阳。刘禅感叹,后悔当初不识其才。272年,晋王朝感其恪守大义,拜之为巴西太守。278年去世。

卷四十三黄李吕马王张传第十三

黄权,字公衡,四川阆中人。原刘璋部将,后归顺刘备。刘备称帝,固执伐吴,镇北将军黄权不得已降魏。刘备自责,叹自己有负黄权。在魏,以守义得敬重。239年,升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次年去世,谥号景侯。

李恢,字德昂,云南澄江人。地方望族,后投奔刘备。221年,任庲降都督,坐镇云南富源,兼今越南河内刺史。后在平定南方中,战功卓著,封为云南建水的汉兴亭侯,加安汉将军。后迁住汉中,231年去世。其子李遗承其爵位。

吕凯,字季平,云南保山人。时任云南保山的永昌郡府五官掾功曹,恰刘备去世,地方大族雍闿叛乱,吕凯坚守忠义,拒以为伍。不久,诸葛亮南征,平定叛乱,吕凯被任命为祥云的太守,封阳迁亭侯。恰巧被叛乱军杀害。其子吕祥承袭爵位。

马忠,字德信,四川阆中人。少孤,取名狐笃,后恢复马姓,青年时即得刘备赏识。自225年起,任南方太守,宽宏大度且恩威并举,深得部落民众爱戴。234年,斩杀部族头领刘胄,威震南中,为蜀汉朝廷稳定南方边疆建功卓越。242年回朝,加封镇南将军。244年留守CD近一年后回到南中。249年去世。

故事:建安年间,刘备率军征伐东吴,不幸于猇亭(今湖北宜都)大败,急待援军。时巴西太守阎芝征调各县兵源,遣马忠前往。刘备逃回永安,与马忠一席交谈,对尚书令刘巴说:“我虽失黄权,今日又得狐笃,世上真的不乏贤人啊。”

王平,字子均,四川渠县人。少孤,后恢复王姓,一生识字不过十余个,善用兵,为安汉侯,加封镇北将军,都督汉中,捍卫了蜀汉北方边境,名声显赫。248年去世,其子王训承袭侯位。

张嶷,字伯岐(qi),四川南部升水镇人。少孤,二十岁为县功曹,受器重。后逐渐升迁,随马忠镇守南方,建功卓著。刘禅加封其为抚戎将军,仍兼任西昌太守,共十五年,捍卫了蜀汉南大门。254年,张疑战死沙场,刘禅为之落泪,西昌民众为之立庙。

故事:254年,魏国大将徐质进军甘肃临洮。张疑身患严重风湿,手持拐杖,坚持随姜维出征。行前,刘禅视之如父,但难以阻止其上战场之决心,含泪相送。此次出征,张嶷奋战,战死疆场,刘禅为之痛哭。

卷四十四蒋琬费祎姜维传第十四

蒋琬,字公琰(yan),湖南湘乡人。年少以才干闻名,诸葛丞相后任尚书令,主持朝政,公允有威望,誉为蜀汉贤相。然桎梏皇权,一手压制,虽使国家安稳,却促成了安于偏安一方之国家心态。246年去世,谥号恭。

费祎,字文伟,河南罗山人。少入蜀地求学,通达而博爱,后主持大政。执政一心顾及安稳,但求个人声望,毫无社稷长久眼光。252年年初,春宴上被害,谥号敬侯。次子娶公主为妻。

姜维,字伯约,甘肃甘谷人。243年升为镇西大将军,249年皇帝直接授予假节。263年,蜀汉亡国后次年,与魏将钟会作乱CD,被魏军所杀。姜维粗疏,虽略有文武之才,但不明分辨是非,决断不周,终至身亡。

卷四十五邓张宗杨传第十五

邓芝,字伯苗,河南新野人。汉末入蜀地,未受到政府重视。刘备入主后,因政绩入朝为尚书。诸葛亮死后,迁为前军师前将军,封阳武亭侯。243年升为车骑将军,后假节,率军平乱。居官忘家,德行可敬,251年去世。

故事:邓芝汉末入蜀,未被政府重视。于是,他请益州从事张裕相面。张裕说:“您年过七十之后,必位至大将军,封侯。”邓芝得知巴西太守庞熙喜欢交际,就前往依附,得到优待。

张翼,字伯恭,四川彭山人。本地大族,受到重视。238年入朝为尚书,后封都亭侯、佂西大将军。为官正直,能抗衡姜维之强锐。264年正月,钟会作乱CD,为乱军所害。

宗预,字德艳,河南南阳人。建安年间,随张飞入蜀地,后逐步入朝为尚书,六十余岁领受兵权。出使吴国,敢顶撞孙权之权威,归国后升为大将军。264年春,与廖化同迁洛阳,因年迈病逝途中。

廖化,字元俭,本名淳,湖北襄阳人。关羽被害时,他装死潜回蜀汉。后渐升为右车骑将军,假节。一生以果烈闻名,

杨戏,字文然,四川彭山人。年少以才学闻名蜀地,然放纵脱略,智量有限,几乎蒙受不测之灾。在世独佩服谯周,261年去世,留有《季汉(蜀汉)辅臣传》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