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笑忘书之在人间
37395000000016

第16章 热气球

老三远远的站着,等了十几分钟,这螃蟹还是纹丝不动,老三又用大石头远远的砸了十几下,螃蟹还是不动。

终于确认这货死翘翘了。

老三心里石头终于落地。

老三心说,这螃蟹有没有家人和亲朋啊,可不能再来一家子啊。万一有一家子,这可就麻烦大了。

问大海龟,这是最大的?

大海龟点点头。

还有么有其他的?

大海龟摇摇头。

老三这才把心放到肚子里。

还好之前没急着离开这荒岛。要是当时再扎个木筏,让大海龟拉着走,在海里遇到了这只大螃蟹,估计全部都要死翘翘。

不过,收获还是挺大的。这蟹个头够大,估计一两百斤肉是有的。

最大的收获是两只大钳子,上面的锯齿,老三试了下,用作锯子,效果很好。还收获了八只蟹脚,也是坚固无比。这八条腿,也是宝贝啊,也有锯齿,这也是小锯子啊。而且蟹脚尖尖,感觉就是八把小剑啊。

这螃蟹不知活了多久,壳是坚硬异常啊,用石头敲起来,仿佛钢板一样。

老三心说,有了这蟹腿锯子,锯木板,比这砍刀要容易多了。

不过,这螃蟹体内倒是没有什么珍珠之类的。

但最起码个把月不需要担心食物了。

蟹肉,吃起来味道也特别棒,老三和这一驴一龟吃的不亦乐乎。

吃了蟹肉,老三觉得自己的力气越来越大了。别的不说,最起码把这个驴或者这个大海龟举起来,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在总结了这场战争后,老三得出结论,看来这海里不安全啊,要不哥们研究下热气球,咱从天上走。

想到热气球,老三想起氢气。

可是这氢气如何获取呢。

作为学霸,老三当然知道氢气的获取方法,最简单的就是金属锌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但这对于目前的老三来说,是想都不用想的事情。

老三记得有记载的关于热气球的记载是,法国的法国造纸商孟格菲兄弟在欧洲发明了热气球。他们受碎纸屑在火炉中不断升起的启发,用纸袋把热气聚集起来做实验,使纸袋能够随着气流不断上升。

老三认为,这里面应该是二氧化碳气体吧。

而且,以前村里有时也会有孩子制作孔明灯,用细细的竹篾扎出框架,上面糊上薄薄的竹纸,下面点上个蜡烛头,就能飞到很高很高的天上去。在夏天的夜晚,这些孔明灯越飞越高,直到消失在天空的尽头。

作为心灵手巧,爱玩的老三,自然也会制作。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老三做的孔明灯落到了打谷场上的柴火垛上,后果自然是一顿好打。

所以,根据自身经验,老三判断,热气球里面肯定是二氧化碳或者热空气啊。

当然老三知道,还有冲氦气的方法,但对于老三来说,同样扯淡。

另外,还有一个希望渺茫的方法,甲烷气体。

这个稍微靠谱一点点。老三认为,自己做个甲烷池子,应该问题不大。

老三在镇里读书的时候,劳技课上学过沼气池的原理。

老三心说,这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哪有那么多有机物来发酵,从而产生沼气。不过,让大海龟勤劳点,多去捉点鱼,自己挖个沼气池子,把这些臭鱼烂虾丢进去,产生沼气,用沼气来收集甲烷,应该问题不大。

不过,最开始还是试试二氧化碳吧。

作为学霸的郭老三明白,二氧化碳的密度比较大。

但是如果是二氧化碳,热的气体因为体积膨胀,所以理论上是可以飞起来的。

在理论上是可行的,那么剩下的就是验证了。

老三先用细细的柳枝做了框架,上面蒙上鱼皮,用鱼皮胶把缝隙粘好,下面吊着个小罐子,里面点上火,果然可以飞。

从这天开始,老三就变身科学家了。

老三发现,这鱼皮竟然也能分层啊,以前只知道牛皮可以分为头层,二层之类,没想到这鱼皮也能分层啊。

现在老三把鱼皮分出三层。外层的韧性最好,而且不漏气,经过试验,老三认为这头层皮可以做热气球的材料。

自从发现鱼皮可以分层,老三的日子就过得惬意多了。

老三有了新的鱼皮内裤,再也不是之前的那种不透气的皮裤的感觉了,这新的鱼皮内裤,取材于第三层皮,轻便柔软。甚至,老三还创造性的发明了橡皮筋,当然不是橡胶做的,也不是之前的大海蚌的筋做的,而是老三偶然间发现,有的鱼,竟然有筋,既有弹性又有韧性。

老三现在甚至奢侈的用鱼皮下脚料来擦屁股了。

真是不容易啊,一年多后,终于稍微回到了现代人的生活。

日子一天天过,现在过得很是平淡,一方面托大海龟的福,不缺少吃的,另外一方面,老二这货,最近也比较靠谱,采蘑菇也采的比较像模像样。而且,目前来看,大海龟还没有新的对头出现。所以,老三现在过的很是舒服,除了做做饭,就是做研究工作。

老三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

新做出来的热气球,已经有一间房那么大了,目前老三改进了燃料,采用木炭燃烧,因为老三研究过相比较于木柴,木炭的重量轻,热值高。

而烧木炭,对于老三来说,更是小菜一碟。

学过一篇课文,叫卖炭翁,老三还能不会烧木炭?

简单来说,就是把木柴不完全燃烧,碳化了就是木炭。平时家里烧柴做饭,每次做好饭,没烧完的柴火就有一部分已经变成了木炭。

所以,老三制造木炭很轻松,每次做饭,就可以制造一大堆。

新做出来的热气球,虽然有一间房那么大,但老三还没试过能不能飞起来。

现在只是初步的验证了,证明了老三能造出一间屋那么大的气球。

老三心说,这可得好好试验,万一质量不行,飞到半空,坏掉了,那可是直接死翘翘。

天一天天热起来,有一天,听到树林里传来了一阵蝉鸣,老三嘀咕着,夏天到了。

老三不经意的嘀咕一句,便继续埋头工作,但转眼间,想起来,这是荒岛上,这蝉鸣,说明又有好吃的了,

老三开心的不要不要的。

这一年来,吃的都是海鲜,早就吃腻了。

现在,终于可以换换口味,捉知了吃。

想到这,老三连活都顾不得干了,直奔柳树林而去。

一边走,一边听,只有寥寥几只蝉在叫,说明现在更多的蝉,还在地底下,还没爬出来。

老三在柳树林里转来转去,终于发现几个小洞,用砍刀挖啊挖,真的挖出几只。

老三想,这样挖,效率太低,还是晚上来吧。

下午的时候,老三准备了火把。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火把也是提升很多,松树枝,上面包着鱼皮下脚料,蘸着鱼油,火光熊熊啊。

夏天,天黑的晚,老三吃饱喝足,叫上老二一起出发。大海龟好奇的想跟去,老三说,你还是在家等着吧,等你爬到,估计半夜了。

两个货到了树林,老三拿着火把绕着一颗颗树找过去,只见这些蝉一个个的从泥土里钻出来,往树上爬的正起劲呢。

老三当然不客气,一个都不放过,越捉越开心啊。

一边捉,一边又开始回忆从前。

夏天的晚上,村前村后到处都是捉知了的,到处都是手电筒的光柱。简直是人比知了还多。

那个时候,老三每年夏天捉知了,一方面打打牙祭,另外一方面,专门有人来村子里收购知了,一只2毛钱。老三一个暑假,也能捉几百只,算是一笔小小的收入。

知了捉完,老三还有另外一项小收入,就是收集树上的蝉蜕,去县里的中药店卖,这也是一味中药,可以治疗惊厥,镇静,解热,不过这蝉蜕没分量,卖不多少钱。

一边回忆,一边捉,小树林转了一圈,老三差不多捉了两三百只,小鱼篓都差不多装了一半了。

一边捉,一边考虑,怎么去年没有听到蝉叫呢,真奇怪。老三心说,难道这蝉是4年出来一回,还是去年出来的,都被原来的鸟吃完了?

想不明白,就不去想。差不多到了夜里两三点吧,老三感觉今晚能出来的,都差不多出光了,和老二摇摇晃晃打道回府。

回到家,大海龟还没睡,老三心说,这货真好奇。

拿出来一个,给大海龟尝尝,之前没吃过吧。跟着哥,今后保证你吃香的喝辣的。

老三也不想想,现在这每天吃的鱼都是哪里来的,都是谁捉的。

虽然有些困,但老三还不能睡觉。

找了个小水缸,老三把这些蝉全部洗了几遍。蝉刚从地下爬出来,身上难免带着泥。洗干净后,老三把它们全部倒进缸里,撒上盐,腌起来。

在老三老家,吃的是没有脱壳的。脱了壳,就变硬了,不好吃了。

洗好腌好,睡觉。

睡到天亮,只见老二和大海龟大眼瞪小眼的看着他。

老三心说,这是等着吃啊。

老三说,别急,今天咱吃点好的,好饭不怕等。

拿出锅子,架在火上,在锅子放上松子油,然后开始油炸知了。

不多时,这香气就出来了。待到知了炸的金黄,捞出来,把油控控,又撒上盐。

老三捏了个,尝了下,实在是美味啊。

三个货,就这样,你一个我一个,一口气吃掉了200多,其中大海龟差不多吃了一半。

老三说,今晚还有的,不急。

就这样,一个夏天,老三差不多捉了四五千只知了。吃到最后,三个货都不想吃了,老三这种会过日子的,当然是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