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云梦河山
37345700000069

第69章 我有准备

很快杨璟便得到了回复,返京修养,而对于堂堂征东将军居然被人行刺之事,朝廷也是大哗,纷纷表示应严厉追究,只是刺客已经死了,再说这些都已经是毫无意义了。不过杨璟这样做还是得到了众臣和百姓们的同情,顺便也使得死的不明不白的三弟得到了应有的待遇。在林越的墓前,杨璟和文枫等人正在祭拜。

杨璟倒了一杯酒,然后说道:“三弟,朝廷下旨了,追封你为卫将军,封伯爵,可惜你却再也不听不到了。数年征战,屡立功勋,这个封赏对你来说并不过啊。当年我们结义,立誓上报国家下安百姓,这十多年我们也是一步一步这样过来的,虽然我们至今未能实现愿望,但是却无愧于心,三弟也请放心,总有一天,我们定能扫清寰宇,重振江山社稷。”说着已是眼含泪水。

眼泪不断的文枫也上前祭拜,心中说道:三哥,我知道你是含冤而去,死的不明不白,你就在九泉之下看着吧,我一定亲手宰了那人给你报仇雪恨。

此后一日,在一处极其隐秘的地下密室中,楚王、陆氏家主、杨璟等几人进行了联盟之后的首次正式的秘密商议。楚王先开口道:“陆老大人、程玉贤弟,眼下父皇身体日渐衰微,眼见哪天或许就……虽然我回京之后,父皇也曾流露出改立我为储君的意思,并多次与大臣讨论,但是至今却并未下旨。而如今这种状况,父皇一旦驾崩,那么当今太子所生的孩子就名正言顺的登基为帝了,而太子年幼,到时间本已经大权在握的王氏不敢想象将到达何种地步,到那时,你我这些与王氏十分不对付的人又将如何自处?甚至于后果我们现在都能想到,不知你们可有应对之法?”

陆氏家主闻言后,徐徐说道:“楚王莫慌,眼下最为关键的就是怎么能让已经意动的圣上尽快下诏改立你为储君。若圣上下旨的话,我们则变为名正言顺;但若是没有旨意,我们就算夺取胜利将来也恐怕被骂个作乱之名。老臣当想尽办法联系他人让圣上改变主意,尽快立楚王为储君。不过王氏手中有兵,眼下守卫皇宫的御林军和守城的禁军大部分力量都掌握在他们手中,我们的力量却全在外面收复故土,老臣生怕即使咱们拿到了旨意,王氏也会犯上作乱啊。”

说完这陆大人和楚王齐齐看向杨璟,因为作为保证的武力这块则是杨璟在负责,见两人焦急的目光,杨璟微微一笑:“楚王殿下和陆大人放心便是,此事我早已安排。眼下这宁京外围的山区里有近五千人马,上千人已经混入城中,要不然我怎得让四弟在这节骨眼上出城远去。除了这些,由于我上奏称自己被刺客刺杀为保安全便希望能够多带卫士回京,所以我这次回来足足带了三千精骑,当然他们现在都藏着一个隐秘之处,由于采用昼伏夜行的方式,别人只知道我带了一千人回来,而彭州那边也做了准备,让外人看不出有大批兵马离去,且那边的将领已经做好了随时南下的准备。另外我想陆大人对于张朝等将领也有已经有了安排吧。”

两人听了先是低声惊呼,感到十分不可思议,万万没想到杨璟居然暗中派了这么多人过来,当然对于如何做到的,两人倒是没问,杨璟也不会说。最后说道陆大人的有所安排时,他居然脸上显现出尴尬之色。楚王闻言后问道:“程玉贤弟,你前后来了近万人,不会对前方战事有所影响吧?”“殿下至今还担忧国事,真是让杨璟敬服不已,楚王放心便是,决不会对战事有影响,在下以项上人头保证。”

“程玉啊,你可别这样说,你这脑袋还是留着杀敌吧。”楚王说完,几人相视一笑。片刻之后,楚王却不放心的问:“这宁京之中御林军和禁军有两万多人,浙闽一带离宁京距离也比较近,我们只有万余人,对付他们有绝对把握吗?”“殿下请放心,我们这些可都是前线和残忍的敌寇拼杀过的军队,岂能是南方内地这些平时剿个土匪的军队能比的,更不要说禁军那些少爷兵,草包们了。”

此后,陆老大人便上表奏称,国家动乱,望皇帝能够改立楚王殿下为太子,当然王氏一党马上就有反驳,理由无非是仁义道德等等。在陆氏家主上表后,又有几十位大臣上奏言说此事,奏章是接连不断,甚至于最多一天有十余人上书。还有许多人则是接连上书请皇帝改立储君,除此之外在朝会上也是必说此事,非要弄个结果;相对的,王氏一方的人也接连上书说明改立太子容易造成社稷不稳等等。

精力缺乏的皇帝几乎是瞬间淹没在了奏章的海洋里,但是不得不打起精神来一一观看。这立储之事向来是官员禁忌,很容易让皇帝感觉皇子与大臣互相结党,并且毕竟立储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皇帝家事,没有人喜欢别人总是干预自个的家事。但是如今居然这么多的大臣以及豪门世家完全不顾这样做的风险来直言改立太子,看来这斗争应该是十分激烈了。观看着奏章的皇帝心中也是感叹,看来自己是确实老了,这些大臣们不得不要选择一方作为以后的赌注了,他不由的想起了那天城楼上看到的落日之景。

批阅完众多的奏章,皇帝心中也大概有了个判断,这王、萧等家族是支持太子的,而已陆氏为首的谢、顾、刘等族第显然是支持改立楚王为储君的,双方几乎是势均力敌,皇帝一时间还是无法决断,为了安稳众人,他下旨追封楚王绍的母亲也就自己的原配夫人为皇后。

本来皇帝的意思是先稳定大家,没想到这下更是让众人疑问加深,如此一来,楚王就算是名正言顺的嫡长子了,于是上奏称当立楚王的人则变得更多起来,甚至于陆老大人都判断这是册立楚王为太子的前兆,只是等了数天之后却在没动静。原来王氏见形势不好,立马又发动了一批武将来上书争辩,对于军中武将,皇帝虽然厌恶其干预朝政,可是又不得不考虑他们的意见,毕竟眼下多事之秋,国祚社稷还要指望他们来保护,所以就继续耽搁下来。

对于此,陆氏家主冷笑一声:“他们有军武,难道咱们没有将军吗?”于是杨璟等也准备上奏此事。但是这时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了,郑石部下的行军司马张朝的一封战报让正为立储闹得不可开交的朝廷又陷入到另一种沉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