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江月何时照初人
37312100000036

第36章 登坛拜将

釜底抽薪,语出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古人还说:“故以汤止沸,沸乃不止,诚知其本,则去火而已矣。“这个比喻很浅显,道理却说得十分清楚。水烧开了,再兑开水进去是不能让水温降下来的,根本的办法是把火退掉,水温自然就降下来了。

此计用于军事,是指对强故不可用正面作战取胜,而应该避其锋芒,削减敌人的气势,再乘机取胜的谋略。釜底抽薪的关键是关于抓住主要矛盾,很多时做,一些影响战争全局约关键点,恰恰是敌人的弱点。指挥员要准确判断,抓住时机,攻敌之弱点。比如粮草辎重,如能乘机夺得,敌军就会不战自乱。三国时的官渡之战即是一个有名战例。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河北袁绍乘势崛起。公元199年,袁绍率领十万大军攻打许昌。当时,曹操据守官渡(今河南中牟北),兵力只有二万多人。两军离河对峙。袁绍仗着人马众多,派兵攻打白马。曹操表面上放弃白马,命令主力开向延津渡口,摆开渡河架势。袁绍怕后方受敌,迅速率主力西进,阻挡曹军渡河。谁知曹操虚晃一枪之后,突派精锐回袭白马,斩杀颜良,初战告捷。

由于两军相持了很长时间,双方粮草供给成了关键。袁绍从河北调集了一万多车粮草,屯集在大本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曹操探听乌巢井无重兵防守,决定偷袭乌巢,断其供应。他亲自率五千精兵打着袁绍的旗号,衔枚急走,夜袭乌巢,乌巢袁军还没有弄清真相,曹军已经包围了粮仓。一把大火点燃,顿时浓烟四起。曹军乘势消灭了守粮袁军,袁军的一万车粮草,顿时化为灰烬,袁绍大军闻讯,惊恐万状,供应断绝,军心浮动,袁绍一时没了主意。曹操此时,发动全线进攻,袁军士兵已丧失战斗力,十万大军四散溃逃。袁军大败,袁绍带领八百亲兵,艰难地杀出重围,回到河北,从此一蹶不振。

————————————

“我也曾陋巷淹留,贫寒常受,红尘火,今日个拜将封侯,才得个功名成就。”

————元·无名氏《暗度陈仓》。

七月初七乞巧节,一座方形砖砌马面的拜将台上,正举行着最后的仪式。

锦烨褪去昔日钟爱的白袍,换了一身深蓝色平素绡劲装,腰间绑着一根苍蓝祥云纹金带,因着几日来茶饭不思谋划对策,口鼻之处蓄起了胡茬,虽显老成,却极是干练。

台下,众人垂手而立,花氏面似波澜不惊,实则暗涛汹涌,那兄弟二人现在算是明白过来,不管他胡庚是出于什么目的,锦烨已经成为先锋之将,除掉他,怕是更难了。

当然,世上皆分两派,按理说,本应因兵权被削弱的禁军统领张螽倒是对此津津乐道,兴致勃勃地抱臂观于一侧,同时,也给满朝文武传递了一个重要讯息:他张螽,完全支持且信任锦烨,换句话说,新将军是他的人无疑了。

不过,真正知道内情的花氏及肖得玟几人,不是张螽有能耐将朝堂新红人纳入麾下,而是这位新红人用了某种手段,使张螽被收服,完全听命于他。

隔着拜将台外许里之地,有二人低语。

“清哥,少爷要是知道您偷溜着从密州回来,又要责骂您了。”

稍魁梧些的男人听了这话,一脸的不情愿,“驰子差人给我送来消息,说是少爷要领兵南下,锦老爷放心不下,所以才让我来的,我可不想刚来就被赶回去。”

“那可就是您的不对了,连我都能猜出八成是你把这事透露给了老爷夫人,何况少爷英明睿智,定能识破你的伎俩。”,年轻人露出景仰的神色,自信说道,“世上有二人我最佩服,一者,是我的首位恩师...二者,便是锦少爷。”,他说到这时,有些哽咽,可刘其清这种心比天大的人却丝毫没有注意到,反而感叹,“早一先生此刻不定如何发愁呢,卜洲乃他父母之邦,叫那蛮子说灭就灭了,怪让人寒心。”

年轻人方意识到前者并不知李早一之事,竟哑口无言,不知如何作答。

“漾儿,你这是和谁嘀咕呢。”,山东人果然不抗念叨,说曹操曹操到,锦烨身着将新的战袍,疑惑地问。

舒漾见锦烨向自己发问,不由得把身旁的人往后推,“少爷...您怎这么快就...结束了?”

“皇上不爱江山爱美人呐!”,锦烨不禁唏嘘,“从前我认为男儿就应干出一番大事业,阖家团聚什么的不过是儿女情长,如今拜了将,也算是圆了儿时之梦,可并没有想象中多么高兴,现在看来,曾经不值一提的举家团圆都成了奢望,无论那‘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了。”

“少爷!您只有自己变得强大,才能有能力去保护别人!”,刘其清不知道从哪又蹦了出来,把舒漾气的脸色发青,直瞪着他。

“大清?你怎么在这?不是让你在密州陪着父亲母亲吗?”,原来和舒漾咕哝的就是他,怪不得自己先前没有注意,锦烨想道,“你连我的话都不听了?”

这世上哪有他清哥这种人啊,好比和人家捉迷藏,藏好了之后又大声呼喊告知别人,不就是引狼入室嘛...不对...引火上身...不对...唉!舒漾真的是无可奈何,看着主仆两人在这僵着,自己又插不了手,干脆脑袋一拧,退到一旁和马儿交流起来。

“少爷您别急,老爷的病基本痊愈,夫人知道了事情便让我来给您帮忙打下手的,密州一切均安,您就放心吧!”

锦烨一脚踹起地上湿润的泥土,然后发急地怒吼道:“你这不是让人釜底抽薪了吗?曹孟德是如何烧了袁绍粮仓后以少胜多的?兵书上写的清清楚楚!既然有人敢给我们下毒,那就不得不防,我要出征,就需没有后顾之忧,你走了,密州那几个娃子能做甚?!你能保证花氏不会兴风作浪?”

刘其清被锦烨一连几个逼问弄得喘不过气来,恍然间他已酿成大祸,“少爷...我真的不知道会这样...我立刻马上现在就回去...”

“从江城到密州最快也要五天!何况我们离江城还有半日的行程!你现在回去...来得及吗......我这个先锋连家事都安排不妥当,又有何用!”

几日前明诀和锦烨曾对后方保障这一问题早就讨论过,有张螽在,他暂时不担心明诀,只想着可以把舒漾发到密州,现在可好了...出征在即,叫他如何心安?

越溪这次举兵委实是太巧了,益帝不在江城,无法及时部署防御,兰雕袭击,还有莫名消失的奏折......所有的事情一股脑的发生在了这个节骨眼上,真相,究竟是什么......?

“少爷,我骑最快的马回去,一定没有问题的...”,刘其清拮据地搓了搓手掌,脸上露出萎靡不振的颜色说道。

舒漾听到锦烨谋发出不想当先锋的念头,急忙阻止:“少爷!您万万不可让外人听见您刚刚说的,您已经拜了将军,怎能说撂挑子就撂挑子呢!”

锦烨真是如饮醍醐,舒漾说的在理,他不能因为一点点家事就置国家危亡于不顾,与此同时,他终于明白陈山为什么三番五次地阻止他,不是刻薄,那是在帮他。

“好,大清,现在责怪也没有用,你尽早回去,密州的一切,全靠你了。”

北风切切吹衣冷。惜别浮桥驻马时。明明是七月盛夏,可江城郊外竟刮起了风,锦烨和舒漾目送刘其清快马加鞭地驶离,未加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