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淮南鸿烈传
37250300000014

第14章 桂花漫城酒飘香

案:由于汉初大力推行无为政治,诸侯坐大,开始形成“尾大不掉“之势。文帝的即位又使刘氏宗室内部在皇位继承问题上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文帝三年(前177年),皇侄济北王刘兴居发动叛乱,首开同姓王国武装反抗汉廷之先例。文帝派兵镇压,叛军顷刻瓦解,刘兴居被俘后自杀。三年后,皇弟淮南王刘长又举起了叛旗。但尚未行动,即被朝廷发觉。文帝派人传讯刘长入京,罢去他的王位,将他发配蜀郡。途中,刘长绝食而死。两起叛乱虽被平息了,但汉初诸侯王势力的恶性发展,实际上已成为对抗中央朝廷的分裂势力。

雷被从五云岗回来,自去复命,暂且不提。

且说刘迁、刘陵两个傻瓜一样地站在屋外等了半天,全然不知地窖里发生了什么。每次急得想往下冲,都被雷被留下的士卒拼死拦下。等雷被出来看他脸色,也猜到了个大概。

两人顶着星光,回到王府睡觉,一夜无话。

第二日,两人约好在市中闲逛,东走西走一天,也没听到什么消息。槐巷还像往日一样安静,只不过巷口多了些议论的百姓。谈论的也都是:“昨夜官府来人了,闹出好大的动静。”“地下的龙脉似乎惊动了,有打雷一样的声音”之类的闲话。

刘陵询问了几人,也确实未听说有谁家的儿子经常出入这里。有个老大爷甚至说,里面的房子早就荒废了。说是那家人的儿媳妇毒死了老头,老头的儿子又杀死了儿媳妇报仇,最后又自杀。从此这里就有闹鬼的传说,槐树阴气又盛,连小孩子也不来这里玩。他有时在巷口的槐树下坐一整天,都不见有人进去。

刘陵听到这里,不禁起了疑心。按理说帮会要发展,总要从附近的百姓开始宣传。可这附近的百姓都一副毫不知情的样子,帮会的招新目标莫非不是居民?而且她上次在地窖里看到了十几个人,如果不从这里进出,难道全从五云岗出入?那不是本地人的概率就更大了。

刘陵正想着,刘迁伸手在她眼前晃了晃,打断了她的思路。

刘迁听了半日,实在不耐烦了,又拉着刘陵要去喝酒。

此时二人有王命在身,要探查市中消息,而酒楼历来是人员混杂,消息流通之地。喝酒也能喝得理直气壮。

刘陵心想,如此也好,便问道:“我们要去哪家酒肆?”

刘迁立刻来了兴致,如数家珍道:“城中酒肆有三家。解忧乡的美酒最香醇、云梦楼的珍禽最丰富,不过这两处都是官家开办,说起话来多有不便。如非王府门客,多半还是愿意去渌月斋的。”

刘陵道:“如此甚好,就去这家吧。”

两人说着,就向城西走去。西汉以东为尊,城东较城西要繁华不少。只见晚霞初上,百工大多回家吃饭,路上行人渐稀。

刘陵忽想起一事,眼见四下无人,低声问道:“我说阿兄,你好歹是国之太子,怎么身边连个身手好的护卫也没有?”

刘迁轻轻一哼:“要什么护卫,还不都是派来监视我的?被我教训了几次,都不敢再跟着了。本殿下什么身手,还用得着那帮小喽啰碍事?”

刘陵不置可否道:“打得过一般市井混混,打得过几品高手?”

刘迁道:“这你就不懂了。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我在外面从未暴露身份,只要不主动与人家打架,又怎会有危险?”

刘陵一想,这话倒也说得通。又问道:“你天天在外面鬼混,总交了一些朋友吧?”

刘迁一拍脑袋:“啊呀!自从我拿了墨阳剑,只想着练成天下第一的武功,再回去和弟兄们炫耀。说起来已经多日不曾联系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今日不如一起喝一杯?你看如何?”

刘陵心想,这也不失为一个扩大信息来源的机会,便道:“也好。”

刘迁带着刘陵微一绕路,就到了一户豆腐坊门口。据说豆腐是淮南王刘安的原创,此时刚兴起数年,民间纷纷效仿制作。在门口扣了五下门,就闪身到一旁。过了一会儿,一个白面瘦弱少年探头探脑出来,看到刘迁立马小跑着过来:“这么多天不见你小子踪影,终于想起兄弟来了?”转头又看见刘陵,惊道:“厉害了我的老哥!这么漂亮的妹子,你从哪儿骗来的?”

刘迁在少年头上打了一下,道:“不许胡说!这是我亲妹妹,阿陵。”又向刘陵道:“这是杨无敌,也算半个读书人吧。”

杨无敌笑道:“妹子好啊。在下稍微看过两本书,不足道,不足道。”

三人又走了一会儿,到了另一家门口。刘迁照例扣了五下门,出来一个黑壮的汉子,此人名叫刘三江,感觉上颇为内秀。但以刘陵的直觉,能和刘迁混在一起的,多半不是什么正经人。

边走着,刘迁边给刘陵讲述他们三人的陈年旧事。几人平日里也就喝喝酒,侃侃大山,偷鸡摸狗,没什么正事好干。杨无敌说以后想当个文人,写出传世文章。刘三江想出将入相,总揽朝政。刘陵心说,西汉能传下文章的,地位最低也得是小山这种。买豆腐家的儿子,还是想着怎么举孝廉入朝当官,可能性还稍稍大些。汉初以来,官员几乎都是世家子弟,直到武帝登基,为了培养一批完全终于自己的官员以对抗窦太后势力,平民入仕的途径才被稍稍打开。只要会迎合武帝的心意,刘三江想当官倒也不是全无可能。

几人来到渌月酒肆时,天色已经暗下去了。酒肆门前打着两个灯笼,周围种植着桂树,桂花的香气不时飘来。

酒肆只是个平常的院落,四面有二层的建筑,围起了中间的庭院。庭院四周零散摆着坐垫和几案。夏日炎热,客人多半愿意在庭中饮酒。院中是几位歌女,吹拉弹唱助兴。四人要了一坛当令的桂花米酒,各自斟满酒杯。刘陵尝了一口,度数不高,但味道清甜,不禁连喝了几口。

还是刘迁先想起来正事,问道:“我说啊,你们最近有没有听说,城里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组织?”

二人眼睛立马亮了起来,道:“你说什么组织?”

刘迁道:“这个组织会先给你一个兵器,让你用牲口的血,每日喂养它。据说到了七七四十九日,兵器就能威力大增!”

杨无敌道:“我知道!是夔蚿帮新开的分堂!”

刘迁一惊,道:“你也知道?消息已经传开了?”

杨无敌一拍大腿:“岂止如此啊。临街的张三就是加入了这个堂子,结果被鬼迷了心窍,杀死了自己的妻儿,还烧了房子。幸好我没加入,不然也要遭殃咧。”

刘三江哈哈一笑:“哪里是你不想加入啊,人家夔蚿帮说了,只收高资质的有缘人。前几天是谁哭着喊着要加入的?”

刘迁道:“实不相瞒。其实我之前也加入了夔蚿帮……亏得迷途知返,才没铸成大错。”

杨、刘听到这话,都大吃一惊。

刘陵则心里膈应了一下,心说:“那个婢女都如此惨死了,还叫没铸成大错?”

此时,旁边桌子的一个男子忽然醉醺醺地跑过来,双手在几案上一拍,酒杯颤了几颤。他直勾勾地盯着刘迁问道:“此话当真?”

刘迁下意识点了点头。

男子已经酒醉,竟流了两行眼泪下来:“夔蚿帮当年对我家有恩,我怎么也不相信,它竟然会堕落到如此地步!”

男子声音颇大,吸引了附近的人都围过来,七嘴八舌道:“是啊,夔蚿帮历来正派,想来不会干出这种事情。”

又有人道:“李帮主在的时候自然正派,近几年换了那个段青梨,我可听说他们党同伐异,在江湖上掀风弄雨,没干什么好事。”

刘陵拍了拍手,大声道:“诸位可知,这夔蚿帮用什么方法招募帮众?”

一人答道:“夔蚿帮主要在寿阳南巢湖活动,无事不入国都。这次开新分堂,只听说来国都里招募年轻人,具体如何,真不知晓。”

其他人纷纷附和,说不知情。

刘陵又问:“诸位可有认识的人入了白眉堂?”

话一出口,刘陵就意识到自己问了一个愚蠢的问题。就算有,多半也不会供他出来。果然,无人应答。

一群人讨论一阵,唏嘘一阵,也就散了。

他们没有注意到,上酒的小二的眼神一直在他们身上游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