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理科生读宋史
37246400000009

第9章 姑苏慕容

前一节我们讲了,有个人开始了自己夺取皇位的计划了。

这个人是谁呢?他是慕容氏的人,你们记得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里的北乔峰南慕容吗。南慕容就是姑苏城的慕容复,姑苏慕容家的绝技武功叫斗转星移。这门神功就是创始在五代末年。

慕容龙城,是武侠小说家金庸笔下《天龙八部》中的人物,相传他生于五代之末,他是一位武学奇才,独创“斗转星移”绝技,纵横江湖,当世无敌。他就是慕容复家五代时期的嫡系祖先,他是鲜卑族人不是汉人。他的名字由来我未曾看到介绍,不过我在读司马光《资治通鉴》的时候读到这么一段描述契丹上都的句子:“黄龙府,慕容氏和龙城也。”或许这就是金庸先生取慕容龙城的灵感来源,至少我个人是这么觉得的。

鲜卑族人曾经在南北朝时期在北朝建立过国家,而且鲜卑族是后来强极一时的契丹族、蒙古族的祖先。鲜卑族有个伟大的发明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里我卖个关子以后会专门讲到的。

慕容复的家族正是曾建立过后燕国的皇族,所以他们家族一直都谋求伟大的复国计划。这个慕容龙城有个这样的故事:他不忘祖宗遗训,适逢天下大乱的五代末年,纠合好汉,意图复国,但可惜可叹慕容龙城武功虽强,终于无所建树,因赵匡胤建立的宋朝计划彻底破灭,郁郁而终。

这里我讲了这么就是要引出一个情况很类似的人。在五代末年他趁郭威刚刚建国根基未稳之时,他北联合北汉契丹,南联合南唐,内结绿林好汉起兵造反,意图复国,但最后兵败投井而死。

咦,咋一看这个人是不是很像慕容龙城。这个究竟是谁呢?

他叫慕容彦超,后汉大将,他确实也不是汉人,他是沙陀族人,他是后汉高祖刘知远同母异父的弟弟。其实慕容彦超跟慕容龙城还真扯不上关系(废话,慕容龙城是虚构人物,压根就不存在)。不过我感觉或许金庸所描绘慕容龙城的原型或者说灵感源自慕容彦超。

我一提到慕容彦超的哥哥是刘知远相信就知道他为什么要造反了。慕容彦超理由很强烈,就是因为郭威灭了后汉,作为皇位有资格的继承人之一当然不认可郭威,但是开始因为郭威的势力太强所以慕容彦超不得不先郭威称臣。但是一有时机他就会造反。

郭威是个资深的老政治家当然看得出慕容彦超的反意,因为郭威知道慕容彦超是刘知远的弟弟,刘知远的亲弟弟刘崇就已经造反了还建立北汉并且依附了强大的契丹国,所以慕容彦超是个不小的隐患。

郭威知道兔子急了也是会咬人的,已经反了一个刘崇了,要是有更多的人继续造反局势将会恶化,政治嗅觉灵敏的郭威首先就赠送玉带,写信安慰慕容彦超,而且郭威都不称慕容彦超的名而把他叫弟弟拉拢他。但是打定注意要反的慕容彦超可不吃这一套。

这时候第一个反郭威的人出来了,他叫巩廷美,这下不少手握重兵的阴谋家们开始坐不住了。

北汉的刘崇跟郭威有杀子之仇,刘崇也拉拢了契丹,战争不可避免的到来了。

慕容彦超势力是不如刘崇的,刘崇本身是为了镇守契丹手握重兵的一个地盘很大的节度使,而且他又不可能依附契丹,因为契丹跟他的领地完全不接壤。不过机会也是人为创造的,慕容彦超做了几步打算,他联络哥哥刘崇要求北汉和契丹联合从北攻郭威,又联系南唐和自己起兵从南功郭威形成夹击之势。

这看起来是个不错的完美计划,不愧是诡计大师。

我们先说北方北汉和契丹这边。北汉很有诚意其实本身就打算进攻郭威的,而且前期就请求过契丹一起发兵攻打郭威,不过很不巧的是契丹皇帝因为内乱被杀了。

不过北汉的靠山契丹现在是怎么个状况呢。新皇帝是第四任辽穆宗耶律璟(契丹名耶律述律),他是个年纪轻轻的皇帝,才二十二岁。他只喜欢游逛玩耍,完全不喜欢处理朝政,每天夜晚都爱喝酒喝得大醉而且要天亮才去睡觉到中午才醒。作为职业政治家居然这样荒废,每天该上早朝的时候才去补头一天的瞌睡,大臣们肯定内心狂抓,契丹国的人给这个皇帝起了个绰号——睡王。

这个睡王登基还取了个别名叫耶律明。明字是日和月组成,白天睡觉晚上狂欢还跟皇帝生活方式挺配的。这不是屌丝的生活方式吗?这是现代的人穿越去当皇帝的吗?汗!

皇帝虽然不是个好皇帝,但是契丹国总之是收了刘崇的礼,加上前任契丹皇帝跟刘崇可是有合同在身的。契丹收了人家的钱,拿人手短吃人嘴软,而且从政治上北汉也是后周之间的缓冲有着共同的利益关系,这仗契丹必须打。

契丹发兵五万和北汉刘崇的两万一共七万联军南下在晋州(山西临汾)和郭威的后周守军开战了。

七万大军可不是小数目,而且有勇猛的契丹骑兵参战,这是一场足以改写历史的战争。

前线战线紧急,郭威也急坏了,这可是关系后周政权生死存亡的关键战争。郭威也知道契丹曾经两次灭掉中原政权,这不是开玩笑的。在开封的郭威也坐不住了,郭威亲自下诏晋州守军司令表示要御驾亲征同契丹北汉决一死战。

晋州前线指挥官王峻知道了郭威要亲征的消息连忙提醒奏报郭威:“晋州城池坚固,虽然敌军众多也不是能轻易攻破的,我现在死守不战不是因为我胆怯而是要避开刘崇大军的锐气,现在跟他们耗等他们士气下落就迎来转机了。而皇上您决不可离开京城,您要是出了汜水关,慕容彦超就有机会攻击开封,那时候就GAMEOVER了。”

慕容彦超:“接我一招,斗转星移……咦,我怎么会说这台词!感觉怪怪的!”

郭威接到奏报,连扇自己耳光的说:“差点败坏了大事”。恍然大悟的郭威立即下令取消亲征的计划。

这个时候慕容彦超接到了最先造反的巩廷美等人在徐州造反失败被杀的噩耗。而后郭威又派人来安抚慕容彦超,并且还跟慕容彦超立誓言语尽是相信慕容彦超的话。但是慕容彦超听了更觉得事态严重,心里的危机感四伏。慕容彦超派了人前往开封见郭威并表面表示自己的忠心,还给郭威看有人他勾结造反的书信。

老谋深算的郭威立马识破了慕容彦超的阴谋。一场没有硝烟的政治斗争已率先打响了。

不久,慕容彦超形迹就开始显露了。慕容彦超开始试探性的上疏给郭威表示要到开封朝见。这个上疏内有玄机,从慕容彦超的角度看,要是郭威准了的话慕容彦超就能名正言顺的领军出门郭威肯定要提防自己到时候就不可避免开战了,要是郭威不准的话慕容彦超就知道郭威对自己不放心;反过来从郭威的角度看,不能不准这封上疏,因为一旦不准慕容彦超就会让他认为自己不放心他带兵进京。所以郭威没有其他选项,他立刻批准了。

慕容彦超看来郭威这是明摆着不怕自己带兵入京了。郭威的回应让慕容彦超知道这东京之行不能去了。慕容彦超又立马上疏说自己的地盘上盗贼遍地不敢随便离开。

我们先回到北方的战场看看局势。因为后周的援军赶到,围城的契丹北汉联军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兵力优势已经荡然无存并且面临腹背受敌的危险,联军的士气开始低迷。

或许你会问契丹骑兵不是很强大吗而且来了有五万人之众,如果在平原上对战骑兵对步兵有着压倒性的优势,但是攻城战的时候骑兵也只能算个骑着马的步兵。而且契丹士兵更乐意打草谷因为没有什么风险,攻城战攻城方劣势很大一旦强攻无论胜负牺牲将会非常打。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契丹人参战本身就是因为你北汉给了好处费被北汉拉着一起来的,他们本身也没有那么强的参战欲望。契丹人:“这次我们只是雇佣军,大家都是为了钱,没有去玩命吧。”要是契丹人那么喜欢打战也就不会内讧把皇帝都杀了。所以契丹人内心上就不想打这场战争。

契丹北汉联军围攻晋州已久了,要完成攻下晋州和绛州的任务几乎不太可能了,本身厌战的契丹士兵更加有思乡的想法了,离撤军只差指挥官的一道命令了。

当时正值隆冬十二月的天气,天降大雪,当地老百姓为了不受契丹军队的抢劫纷纷聚众占山,武装自保。我们讲过契丹士兵不爱带粮草,他们一般都是以打草谷的形势抢劫老百姓的物资作为战略资源补充,这下抢老百姓都不好抢了,又天降大雪人无粮马无草,军队中严重食物短缺。

自古有言道:“皇帝不差饥饿兵。”契丹人可不愿忍冻挨饿跟本汉去打仗。

这时候后周援军马上就要抵达的消息传来了,马上就要腹背受敌的契丹人彻底坐不住。再不走可能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契丹人也顾不上自己的小弟北汉了,契丹人可是骑马的,他们要是逃跑起来谁也不要想追上。契丹军把自己的营帐烧了仓皇北逃。

这时候只剩下靠两条腿跑路的北汉军了。大哥跑了,小弟实在顶不住了,可是要逃却也只能在冰天雪地里靠双腿了。

这回家之路是人在囧途啊!

而在契丹北汉逃军身后的后周大军可是刚刚抵达战场就发现自己已经赢了,士气正盛,全体官兵都急着立功请赏,战斗热情高涨。大家都舍不得这错过升官发财的大好时机。后周大军似乎在高叫:“给我站住,我要双杀,三杀……我要暴走,我要超神!”

这场彻底的失败让北汉元气大伤,后汉复国计划破灭,承重的赋税让更多人前往投靠后周。刘崇认识到了如果再不休养生息,自己就要钱没钱要兵没兵了。北汉和后周迎来了一段时间的和平局面。

这场战争最终以北汉契丹联军失利而告终,史称平阳之役。

现在我们在来看看南边的局势。南唐接到了慕容彦超的内应很乐意的接受了这次计划。

不过南唐虽然是十国中的第一强国,但是国力有限,就在这一年南唐刚出兵灭了在湖南建都的南楚国抽调了不少军队巩固自己的新疆域。另一方面,南唐没跟后周打过仗也不清楚后周的战斗力如何,也不敢冒然派大军前往,同时因为南唐周边还有些政权比如南平、南汉、吴越等存在不小的威胁,互相之间边疆战事不断。所以南唐不可能像北汉那样敢举全国之兵大力伐后周。

盼星星盼月亮慕容彦超期待的南唐援军终于等来了,不过让他非常失望的是只有五千人前来。

这么一只小规模的军队战斗力也跟预想的一样低下。在沭阳(江苏沭阳县)南唐军队被后周打得惨败,一仗下来屠杀以及淹死的就一千多人,将领燕敬权甚至被活捉了。南唐军队打一仗就直接打道回府了。慕容彦超期待的救星就这么来打了一趟酱油。

就这样走上造反绝路慕容彦超只有孤军奋战了。

后周军队在击败了契丹北汉联军和后唐的进攻后开始抽出手来对付慕容彦超了。占据绝对优势的后周军队没有直接强攻,而是用起来了当年郭威对付李守贞时的方法——围城。

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时间已是公元952年的5月了,郭威在处理好了朝廷的大事后亲征慕容彦超来了。

这时候的慕容彦超已经是穷途末路了,几个月的围城导致军心民心涣散同时物资严重匮乏,慕容彦超暴露了他贪婪残忍的面目。一面他搜刮抢掠民间财务,一面还花钱招募绿林好汉,可是这些绿林好汉虽然粗狂彪悍却收了他的钱只当了下群众演员,都不愿意为他卖命。

郭威派人向慕容彦超发出了最后的招降通牒,不投降就攻城了,心灰意冷的慕容彦超拒绝了这最后的救命稻草。

面临大敌的慕容彦超没有备战,他请来了巫师,一面做法祷告期待奇迹的出现,一面埋藏这自己用酷刑搜刮来的金银珠宝。北宋末年面对金军围攻开封宋钦宗也玩了类似的把戏,结果也是一样的凄惨。

最后为慕容彦超的卖命的军民们已是人心涣散,全无斗志,官兵们前赴后继出城投降。

绝望的慕容彦超带着妻子儿女走向了人生的终点——投井自尽。

郭威再次成了最后的胜利者。

郭威虽然当了皇帝,可天下一直都不太平,当上皇帝不仅没能让郭威高枕无忧反而让郭威更加心力憔悴。

朝政的压力不堪重负,即便是正值壮年的壮小伙都很难吃得消,更何况此时的郭威已经是快知天命的年龄了。

五十岁被叫做知天命的年龄,然而不知还好点,一知才知道郭威的天命已经快尽了。

接班人的问题又成了新问题,因为郭威的造反是的刘承佑把郭威在京的家眷全给杀了,郭威唯一活着的子女只有一个排行老四的女儿。

武则天只是个例外,我国古代社会是不准许女人来做皇帝的。接班人的问题成为郭威生命终点前最后的大事,但又是必须做出决定的大事。

那么皇位该传给谁呢?当然不是赵匡胤,主角光环了不起吗,赵匡胤跟郭威攀不上什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