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双瞳匠
37212100000035

第35章 停尸房

昏暗的灯光根本无法完全将黑暗驱走,恰恰相反,黑暗如同一张无形却十分有力的网将灯光紧紧握在手中。风在门外吹着,晃动着张牙舞爪的树枝。门廊下一挂吊铃不停地摇动着,发出叮叮当当急促的声音。

两个穿着黑色衣服的大汉一前一后推着一辆长条的四轮车。他们把车推到门前,前面的大汉走上去推开门进去。后面的那个大汉哪里也没有去。他必须看着四轮车上的东西。

风忽大忽小,卷起了地上的尘土还有塑料袋,碎纸片。一个黑色的塑料袋不老实地粘在了四轮车上。

四轮车上用一块白色的布盖着。不过,你不要以为那是一块非常洁白干净的布,实际上,那上面有大大小小的黑色斑块,脏兮兮的。

风似乎不想让塑料袋呆在那个地方,它要带着塑料袋飞向天空。于是加足了马力吹向塑料袋。

塑料袋终于不再粘着四轮车,它往上飞去,却一不小心将白布撩起来了一个角。瞬间,一张血水模糊的脸孔出现了。

啊,躺在车上的就是吴子明!

车后的大汉嘴里骂着:“该死的风,每当死人的时候就刮的这样邪乎!怎么没见你刮死过人呢!”

这时,门开了,从里面出来两个人。

一个人是刚进去的大汉。跟在他身后的还有一个人。

这是一个老头。头发已经花白,但从眼中露出的精光可以判断出,这个人虽然有些岁数但身体却非常之好。他四方脸型,棱角分明,两道卧蚕长寿眉毛,也是花白。往脸上看,肉皮紧绷,却没有半点褶子。

外人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老者往那里一站,就是给人一种提神的劲头感觉。让你顿时觉得有一股生机勃然而起。这人一看就是有内涵的人。

他身上穿着一身蓝色工作服装,手上还带着两只长袖的大手套。

“常叔!”在门外等待的那个大汉见到老者也出来了,于是亲切地打招呼。

看来他们是常来这里跟,跟这个叫做“常叔”的人才会这样熟悉。

常叔点点头,说道:“那辛苦你们两个把他抬进去吧。”

两个大汉一前一后,将车上的死人抬到里面。

进入门后,左拐是一条长廊,大约有五十多米长。走到尽头是一扇铁门。常叔在前,早将铁门打开。

两人抬着死人进到铁门内,里面阴冷潮湿,加上白炽灯发出的通红光芒,更是一片恐怖气氛,让人不寒而栗。

常叔指了指屋中一旁的一张不锈钢板床,说道:“放到那里吧!”

两人将死人放在不锈钢板床上,身上早已经抖如筛糠,不等常叔说话,早已经跳出了铁门,到了走廊上。

“我们回去了,常叔,回见啊!”两个发颤的声音已经消失在走廊的那一头。

常叔微微一笑。这种情况他见得多了。虽然守着刑场,隔三差五就能看到死人,但那是在青天白日,不像今天这样月黑风高,再加上屋里的灯光、阴冷,胆子大如牛的人也会害怕,颤抖不已的。

常叔走到门口,将大门锁上之后,再次回到了放置死尸的房间里。

这是他昨天就接到通知中所说的那个年轻人?

常叔抬手轻轻将盖在尸体上的白布撩起来。

白布下先露出来的是一张沾满了血迹的瘦小的脸。血迹已经有些干了。是的,在那样的大风中呆上三分钟了,血中的水分就会被蒸发掉的。

鲜血变成了黑色斑块,凝结在他的脸上。

“好一个年轻的生命,到底是为了什么事情呢?唉,年轻人,不管是该死还是不该死,我老这个老家伙要对不住你了!”

常叔在尸体前祷告一番,从不锈钢板床下拽出来一个抽屉样的盒子,他打开盒子。

盒子里面有刀、有钜、有凿子、有镊子……活像一个百宝箱,只要是拉割尸体的工具都是应有尽有。

常叔从盒子里面先拿出来一把剪刀,将死尸身上的衣扣剪掉,他用手把衣服往两边一拨,露出死尸的胸膛来。

刚才送死尸的人告诉常叔。这个死尸的器官需要摘下了,心肝脾肺肾都要,眼角膜也要。

这个死尸就如同一个工具,要让他发挥最大的贡献!

这是常叔接到的指令。

但是,正当常叔要用一把尖刀刺向死尸的胸膛时,他突然感觉到一股力量,让他的右手偏了一下。

在这么多年动刀取器官的阅历中,还从来没有遇到这样的怪事!常叔心中奇怪道。

他停下来,细细地体会,却又发现不了原因。于是,常叔调整了一下呼吸和节奏,继续把尖刀刺向了死尸的胸膛。

奇怪的事情再次发生了,常叔的手中刀又被震了一下。要知道,如果这么一震,刺错了方位,那么器官也就会被损坏的,取出来也无用了。

常叔将刀放下,那种震颤的感觉顿时消失了。

这不是来自常叔自己身体的震动。这一点常叔还是能够感觉的到的。

常叔默默地看着死尸,感受着周围的环境。这种神秘的力量到底是来自哪里呢?到底是谁在跟自己捣乱?

如果是换做别人,早已经被吓跑了。但常叔并不是“别人”。

常叔在这个刑场死尸处理科已经工作了有二十多年了。这个科没有科员,只有他常叔一个人。因为没有一个人愿意干这种活干一辈子。

这可是与死人打交道的事情。搞不好染上尸毒症,搞得终身上下痒痒的不行,挠破的地方又化水,流出阵阵恶臭来。这是这个行业的风险。

常叔不同。他并不认为跟死尸打交道是一件丢人的事情。活着的人指的尊敬,死去的人也一样值得人们尊敬。不管是活人还是死人,我们都应该给他们充分的尊重。

只有彼此尊重才能缓和气氛,只有缓和的气氛才能让所有人都平心静气地讨论问题。这个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二十年前,常叔接了这样活。在这二十年里,这样的工作就再也没有停息过。

这是何等漫长的时间,又是何等坚毅的毅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