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崇祯帝的户部尚书
37209700000009

第9章 徐钊的任务日记

春节之后,正月十七,接到皇帝的调令执行任务,跟锦衣卫的弟兄简装衣服,离开皇城,经过永平抵达山海关,那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到达山海关,清晨的浓雾混杂着海风的气息锁住了视线,深吸一口,从喉咙到肺都充满凉意。直到离关隘二百步,才隐约看到,高大的城墙,清灰色的砖块带有倾斜角度让驻足城门之下的人抬头仰望,是那般的凛然不可侵犯,清晨雾气渐渐散去,城墙凝上一层露珠。

接待我们的是总兵吴襄和他年轻的儿子,后世赫赫有名的吴三桂,这时的吴三桂看着比自己还年轻,除了略显不同的将官铠甲,和其他士兵一样,戒备严肃,目光蚀人,又带有血腥。完全看不出有未来做汉奸的迹象,现在看来顶多就是两父子拥兵自重罢了。休整间歇,我也在山海关的集市上给几个月大的儿子买了一把精致的长生锁,作为送给他的礼物。

正月十九,在山海关盘桓两天补充口粮这次执行的是联络关外朵颜部及护送前往朝鲜的秘密使节,听说还有一只走遵化出喜峰口前往关外蒙古部落进行联络,想来是朝廷有意联络察哈尔部落的林丹汗,蒙古人称呼为呼图克图的那位,现年三十多岁,常把成吉思汗挂在嘴边,却也被女真压的喘不过气来。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看来大明的官僚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不堪。

正月二十五,抵达朵颜部已经有几天了,虽然受到了好酒好菜的招待,第一次在明代吃着但总觉得朵颜部有着轻微的抗拒和淡淡的敌意,气氛有些压抑。

二月初一,见识到了大明腐朽的军队系统,大明王朝自开国皇帝朱元璋以来,就奉行军队补给由地方就近承担的愚昧政策和军职世袭的,眼前的军队战斗力奇低,松散的几百人的卫所,人数严重不足,竟然有不少老人孩子,如果不是穿着制式军服,谁也不会想到这是大明前线的部队。

二月初七,朵颜部和游击将军府发生冲突,原因竟是游击将军府向朵颜部索取供给,甚至压榨无度。士兵也多有不法者,如此看来,明军有何关外来打秋风的蒙古人,女真人又有什么区别。不过按照大明的后勤保障系统,关外的这些部队出了皇帝派发的每年两千万两左右的辽饷,层层贪墨,到士兵手里的也不会太多。这里背靠山海关,接近京师,没有战争,就没有战功,靠名义上每年五两银子的固定工资,又时常欠饷,生活不易这样敲诈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月初九,经过厮杀,我们终于逃了出来,任谁也没想到,昨天晚上还觥筹交错,今早朵颜部的巫师祭司布堪(虚拟)竟然利用部落民众对游击将军府的仇恨,说是我们击杀部落首领哥格温萨尔(虚拟),那位宴席上十分豪爽的有着大明百户官职的朵颜部汉子。

朵颜部认定是我们干的,而且找来了“人证”,人赃并获地地道道的大明的特有的宦官和一群锦衣卫的尸体。这阉货竟然说他是我大明派来探听朵颜部落虚实的,必要时处理朵颜部首领,祭司这些关键人物。而我们使团就是用来麻痹朵颜部的明棋,而他们是暗招,却不料损失惨重。

我发现陈列的锦衣卫尸体很是眼熟,却一时想不起是谁。人肯定不是大明杀的,朝廷还需要拉拢朵颜部抵御女真。我们自然辩解,要知道,虽然我大明皇帝时常派宦官到军队作为监军,却从不会向执行皇命的锦衣卫小队派。锦衣卫和东厂作为皇上的两把利刃,却是向来分工明确,井水不犯河水。信王殿下登基之后更是亲近文臣,雪藏了锦衣卫和东厂,我带领的小队也不过是以执行先帝的任务,探查红丸案,捎带着护送前往朵颜部和李氏朝鲜的使节而已。

二月十二,朵颜部的追杀已经三天了,追杀者中竟然有女真鞑子影子。很明显,这次的朵颜部事件不是意外而是阴谋。经过商议,我们一致认为,要完成任务必须先解决朵颜部的这个问题。否则前往朝鲜的礼部侍郎一定会遇到相同的设计。

二月十四,花了两天我们终于抓到了这同样逃亡的那该死的宦官,据他供述,曾经在皇宫供职的他因故被陛下驱逐,失去生计的他流落街头直至被一山西商人救助,报恩的代价就是冒充陛下的探子指正我们,而事后可以得到一千两的安家费。显然,他只是个弃子。

二月二十,我们终于重新回到山海关,总兵吴襄已经向朝廷奏报,并且驱兵围困朵颜部。我们的及时出现化解了一场可能的战争。大明不需要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低点和错误的敌人进行一场错误的战争

冷静下来的朵颜民众也对首领的死表示了困惑,而我们带给他们的解释,目标直至皇太极,也是很有说服力的,虽然战争得以避免,朵颜部落却和大明变得离心戒备起来。

礼部侍郎吴观应(虚拟)认为事情依然平息,而他身负皇命,必须继续出使朝鲜,我自然不同意,却也没权制止他,加上同伴的劝慰,只好继续执行护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