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崇祯帝的户部尚书
37209700000024

第24章 文华殿夜,君臣分裂

同一个夜晚,紫禁城文华殿中,灯火通明。小宫女打着瞌睡,19岁的崇祯皇帝(1611―1644)依然在伏笔批阅奏折,终日的劳作让他有些疲倦,揉了揉有些干涩的眼睛。登基一年多的皇帝经历了太多,想着历代祖宗的伟业和动荡的时局,年轻的皇帝伸了个懒腰,振奋精神叫了一声:“大伴,现在什么时辰了?”

此时约么四十岁模样的宦官端着一碗粥小心地走了进来,微笑着,脸上皱纹堆成波浪一样。这个大太监是崇祯皇帝朱由检还是信王时候的亲信,叫做曹化淳。受魏忠贤势力迫害在南京看了几年皇家陵园,信王继承皇位才被招了回来,负责清理魏忠贤时期的冤案。“皇上,已经酉时了(晚九点),皇后娘娘让人煮了碗粥,您喝点吧。”

年轻的皇帝看着粥,表情很是温柔,闭上眼睛。过了一会接过宫女递上来的粥拿着勺子吃了一口,放下之后向曹化淳问道:“大伴,你属下的王承恩做事我很放心,我可要挖你的墙角喽。”

曹化淳神色很慈祥地说到:“都是为皇上做事,王承恩既然能得到陛下赏识,那是他的福分,臣自然不会妨碍他上进的。”

“这么晚了大伴不用亲自端粥进来,让宫女做就好了。”

其实是锦衣卫同知徐大人深夜求见。“恩?”听到这个名字崇祯皇帝皱了皱眉头,脑海中却是这家伙的资历,这个礼部尚书徐光启的庶孙,深受皇兄生前器重,掌握着兄长生前最神秘的一支谍报力量“天启影卫”。自己那个不太熟的姐姐弋阳公主朱薇杉也对这家伙极具好感。徐钊并非科举或者荫官得到重用,而是因为他是兄长天启皇帝小时候的侍读,一直到兄长登基,徐钊受到重用。

他引导皇兄搞了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在皇兄在位的时候,受宠程度比客氏和魏忠贤都要厉害。客氏魏忠贤顶多是多送东西讨好魅惑皇兄,而徐钊俨然是皇兄的知己,虽然没有到东汉董贤那种宿龙床的地步,但是却是被皇兄真真正正当做朋友的存在。更因为这家伙貌美,传出了断袖的皇家绯闻。

崇祯脑海中闪现出天启皇帝朱由校驾崩时候的情形,半夜被诏进宫的自己在龙床前看到骨瘦如柴的兄长,兄长用他干瘪的柴火一样的手握住擦拭自己眼角的泪痕。喉咙中嘶哑地吐不出字,让侍奉的宦官交给自己代表遗命的圣旨。而在交待后事之后,皇兄竟然死撑着等待一个人,那个皇兄以前提及的可以帮自己中兴大明的人。而在那个像女子一样柔美的家伙觐见走到兄长床榻前,卧床多日的兄长竟然回光返照自己坐了起来!极不合理法地倚靠他怀里,慎重地要求自己答应他三个条件。在艰难地吐出只言片语,得到自己的许诺之后,最终溘然长逝。

对这家伙,崇祯很是忌惮,因为他负责的影卫自己没能够接手,敷衍自己说是派往了海外。自己派人进行过调查,完全无影无踪就像没有过,只有帝国的清江造船厂有情报说确实有一只锦衣卫拖家带口在船厂制造宝船并出海的记录。如果不是他那未卜先知般的情报能力,自己甚至也会认同远派海外的说法。无法掌控的力量总让人心神不宁。这家伙甚至过分地用掉一个皇兄给他争取的承诺保住了魏忠贤的性命,使得曾经权傾朝野的“九千岁”对外宣称自缢,却能够默默无闻地在皇兄的皇陵做了守陵太监。

幸好自己接受东林一派的大学士的计策,派他送使节经陆路前往联络朝鲜,顺便执行调查红丸案的任务,人员自募。这场风险极高的任务他失败了,带着残兵败将黯然回来,被自己发配钦天监养老。却也留下锦衣卫同知的虚衔。

崇祯皇帝平复了一下心情,“诏他进来吧。”

徐钊一只手臂绑着干净的棉纱布,用另一只手撑着跪地行礼扣首,“请陛下恕微臣刀伤在身不能依礼法行礼。”

崇祯皇帝冷冷地看着他,“徐同知不在家养伤深夜觐见有事吗?怎么,泰昌皇帝的死因查明了?先帝的任务完成了?要来向朕交接么。”而一旁服侍的大太监曹化淳却一脸大仇得报的脸色。

徐钊苦涩地跪在新皇帝面前,体味着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酸楚。这位历史上有名的亡国之君饱经磨难,不知为何对自己颇不待见,并没有那么好相处。或许是保下了魏忠贤的缘故吧。总之,第一次正式单独见面,自己就在皇权面前低下了穿越人士高贵的头颅。

“启奏陛下,这是影卫及其家眷花名册,影卫确已派往海外,这些信息陛下可以派人核实,还请陛下御览。”

曹化淳从徐钊手中拿过名单要递给崇祯。崇祯皇帝摆了摆手,“核实的事情交给曹大伴,朕信你。还有其他事情么?”

崇祯皇帝的的不信任让徐钊想要投效的话语噎在喉咙怎么也吐不出来。这种浓浓的不信任或许是基于自己当时要保魏忠贤,拿着他的誓言说事。又或者是因为影卫的事情。无论怎么说,自己沉浸在由校逝世的哀伤中没能及时宣布投效,已经错过了最佳机会。

“今天臣和几名士子前往西郊谭柘寺遇到刺杀,锦衣卫逮捕了几人,发现是女真鞑子……”

话说到一半,徐钊注意到崇祯皇帝面色不虞,透出淡淡的杀气,“锦衣卫为何助你。”说完崇祯皇帝端起那碗粥慢慢搅动,挖了一勺送进嘴里。这在面对朝堂上那些老家伙他是万万不敢的。

徐钊意识到大明皇帝已经不是纵容自己的职业木匠、天启皇帝朱由校,或许自己穿越而来中兴大明的愿望要已经随着天启皇帝的驾崩而破碎了。锦衣卫毕竟是皇帝的直属机构,自己恐怕不经意触碰了崇祯的底线。

“是臣受先帝恩宠太多,考虑不周,擅自动用锦衣卫,微臣知罪,以后绝对老老实实在钦天监观测星象。”

崇祯自顾自地吃了一勺,“接着说吧。”

“臣探得此次的建虏探子是建虏前四大贝勒之一,莽古尔泰手下(徐钊并不知晓多尔衮),此獠深受奴酋皇太极器重,是硕果仅存的四大贝勒。此次前来还有重要任务是勘测地貌,收集情报,为伪金探路,建虏恐怕有南下劫掠的意图,可能会兵犯京师。”

“够了,徐钊,你当朕是傻子么!你这些情报从哪来的,是影卫还是什么,难道你要告诉朕是你最拿手的天文,是你夜观星象所得么!正好今晚孤星如斗,要不要说是七杀星象有贼人乱世之兆。还是说你掐指一算。啊,说啊!还有,朕才是现在的大明皇帝!

徐钊苦涩地不知如何回答,总不能说自己穿越三百年而来,这些都是历史记载的事实吧,估计会被当疯子直接拖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