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崇祯帝的户部尚书
37209700000013

第13章 大明的税收和百姓

把标识了敌我态势的战略图让小荷挂在了书房显著位置,倪睿站在门口看了一眼,心满意足点了点头。倪睿回到桌前,手掌拂过黄花梨木材质的书桌,眼睛盯着流云一样缱绻的花纹,右手食指轻轻的有节奏滴缓慢敲打着,小荷凝视着公子,心想原来公子专注的神态竟然是这么迷人,好像又想起了什么的样子,脸微微一红,轻轻摇了摇脑袋。

“必须要先了解一下大明的经济状况到底到什么程度了,要想办法提升国家实力,虽然现在还没有有影响的身份,也要尽量影响大明的社会,如果靠走做官这条路,即使是老爹这种学霸,估计大明亡的时候能混到一部尚书就不错了,果然金钱才是最快的进阶方法。”

找到目标的倪睿找来了管家刘伯向他说明了自己的一些赚钱计划,刘伯却摇了摇头。

“什么,大明有银行了?”

“公子,那叫钱庄。”

“那纸币呢,用发行纸币的方法应该可以吸引不少资金吧,然后再贷出去赚差价。”

“公子你这是放印子钱,老爷知道一定会责罚您的,而且私自伪造宝钞,这罪过也很大。老爷有官身,你这样被有心人说结交朋党,是要掉脑袋的。还不如做点粮食食盐布匹生意,这些东西在这种灾年要远比金银珠宝啥的可靠的多,而且也好出手,银子攒多了没好处,也不方便交易。”

倪睿还不死心,继续向刘伯追问“那为什么不见大家用宝钞呢。比起沉甸甸的银子,又是朝廷做担保,应该不少人用才对啊,为什么来往的商人宁愿用食盐,粮食也不怎么喜欢宝钞铜币和银子呢。没道理啊。”

刘伯轻轻叹了口气:“公子你不知道,像我们倪府这种有官身的人家,公子这种有功名的士子,是免除赋税的。然而大多数普通百姓确实没这么多钱财和时间来照顾公子的生意的。”

倪睿困惑滴说“我们大明那么多人口,每人存点,这生意也应该不错啊”

刘伯摇了摇头,“普通百姓除了每年两次(两税法)的田租(土地税)外,有丁税(人头税)还要承担各种差役(劳务),里甲正役。有些人还要承担衙门的力役(在编公务员,但是只干活不发钱的),要为驿站提供饮食差役,每五家要有马差,早些年的时候每三年上缴两匹小马驹。这些虽然前些年实行十段锦法和一条鞭法许多折成白银,但力役还是有的,而且说好的衙门负责收税和运输,实际依然要我们送到朝廷制定的地方,有时县里可能只有几百两的杂税,却要解运到二十几个地方,到边关,到京城或者哪个指定地点。到许多人家破人亡,一贫如洗,哪有那么多人能存钱借钱,还有许多家妻离子散,卖儿鬻女。”

说到这里,刘伯像想到了什么事情,眼睛一红。

“这还只是平民。我大明除了士农工商外,还有些许多地方,大量贱籍,陕西山西乐户,河南的丐户,浙东的堕户,徽州的伴当,宁国府(注意,是地名,不要和红楼梦的宅子扯上关系)的世仆,福建两广的疍户,南直隶宁国府的世仆。可怜他们生生世世列入贱籍不得从事其他行当,不得参加科举,不得当官,不得与良人通婚,倍受百姓鄙夷,疍户甚至限制上岸,终日漂泊水上打鱼为生,上岸甚至不得穿鞋。唉”

倪睿第一次了解到了什么叫封建社会的阶级压迫。即使是平民出身的朱元璋,也不会想到自己建立的王朝,仅仅二百年竟然变成如此吃人的社会。倪睿有些懂了为什么李自成张献忠这些起义军会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懂了为什么一句均田免赋就可以搅动的关中大乱,李自成振臂一呼,从者如云直到京师。如果不是活不下去,又有谁会造反呢。

我叫倪睿,我在大明崇祯二年,大明发生了无法想象的灾难,我一定要活下去,并且修改那个我绝不认可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