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从康熙走向民国
37207000000013

第13章 0014.祸乱前夕(四)

相士者,国士也!

古今君王之事,其功过是非,大半取决手下相士。此类人特点之一,便是奇门遁甲无所不通,五行八卦无所不晓,其中佼佼者例如卧龙诸葛之辈,青田刘基之人。再者便可驰骋沙疆场,尽管身处于困境,仍能破釜沉舟,一击逆转,诸如韩信张良之辈。

倘若资质平庸,无法洞察天机世道,也不必灰心,只若能忠厚秉直,算得一手好帐,也不失青史留名。

会算账,乃相士第一才能!

东汉之时,曹操以天子之命,兵锋席卷之势,横扫南北枭雄。如此决计之下,各方名士纷纷站出来算帐,孔明先生倒是人杰精算之辈,却也理不清江东的账务。唯有鲁肃等人,方使孙权一锤定音,才有了日后三足鼎立。

太祖朱元璋,若非周德兴掐指一算,岂能有大明两百余年的江山?

进则帝业之尊,退则沦为枭雄。

已是傍晚时分,吴三桂辗转在书房内来回踱步,在北京的细作已传来消息,朝廷已然放弃削藩之举。康熙年幼,却不乏神武,满朝文武大臣,倍感圣恩眷顾,可谓是君臣一心,盛世将临。如今罗刹陈兵东北,朝廷自然不敢专断削藩,如此以来,自己便也有了退路。

吴三桂戎马一生,与当世名将大半都交过手,可谓是胜败参半。扪心自问,康熙帝的文治武功,无疑是百年罕见的圣君,未及交手内心倒胆怯了几分。再者八旗将士的强悍,自己比谁都清楚的多,若是摊开了干上一仗,必然是绝无胜算的。

若不举兵,也许能侥幸得到康熙的信任,了此一生。死后追谥个什么公爵,子孙世袭罔替,便是最好不过了。

真能得偿所愿否?

只可恨贼老天,令我摊上如此时势,一切皆是身不由己。

可悲,可恨,却也是可怜的很。

“王爷。”方献德见书房门未关上,便径直进了去道,“不知何事吩咐小人。”

“献德。”吴三桂温色道,“老夫还曾记得,当初你跟随我的时候,满清还是皇太极的时代,如今一晃眼的功夫,皇太极的孙子都君临天下了。”

“王爷说的极是。”方献德拱手道,“那时辽东战祸连连,今日战罢方休场,还未天明炮火亮。关外数十里,今日还是大明的土地,明日便换作金人,关外居民,得以生还者十之一二。”

“是啊。”吴三桂伤怀满腔,“战端一开,受苦者尽皆百姓,老夫生在此乱世之下,虽建得不世之功,可见过的死人,只怕是比活人还要多。”

“打仗嘛,岂有不死人的。”方献德苦笑道。

“献德。”吴三桂语重心长道,“你随我时间最长,我们虽是主仆之分,实则兄弟之谊。前些日子,朝廷扬言削藩,我不得不举兵起事,说得大义炳然,其实我也是无奈之举。一旦削藩令下,我若不举兵,必然身首异处,唯有破釜沉舟一搏,方有机会安享晚年。”

“王爷,今日朱以洪南归,想必与晋王连通好了,但老臣以为此时举兵仍时机不熟。”方献德无奈道,“请王爷恕罪,令我所筹备的军粮器械,如今还未及三分之一。派往江南的人手,估摸至少也得三个月左右,才能将粮食运往回来。”

“西南诸省不是产粮之地,如此任务确实艰辛了些。”吴三桂道,“今日找你前来,并非所谓粮饷之事,而是在举兵之事上,老夫一直琢磨不定,难以拿捏。想我年轻之时,冲冠一怒的豪情,如今真是老了,遇事总犹豫再三而不得决定。”

论出谋划策,方献德大不如钟无义了。论驰骋疆场,挥兵攻伐,方献德更不如其弟。方献德的才能,却也是前两人万万不及的,首当其冲便是忠厚实诚,对吴三桂可谓是鞠躬尽瘁。其次便是整治政务,公私分明兢兢业业。

开元立朝之时,诸如方献德如此人,必堪大任。

“举兵大业,牵一发动全身,雷霆之势不可轻动,自当难以抉择。”方献德顺着吴三桂的意思道。

“若能定举乾坤,便可一雪汉奸的耻帽,若是举事败北,怕是再过千年,后人谈论起我吴某人来,定当唾弃不已。”吴三桂双眼黯然道。

“举兵之事,在于朝廷是否削藩,倘若不削,则可安身立命。若康熙视咱们为心腹大患,便迟早要削藩的。云南相距北京数千里,若不先发制人,控制长江以南,方可与朝廷争雄。”

“本王何尝不知道这些,只是。。”吴三桂顿了顿道,“康熙帝年幼,却是罕见的圣君,若是贸然举兵,便留下口实,如今朝廷君臣一心,天下盛世当临,艰难的紧啊。”

“王爷所虑,不过是康熙究竟会不会削藩?”方献德道,“依臣所见,削藩之事必行,只是早晚而已。”

“为何?”

“王爷功高劳苦,威望天下,统辖云南十府三十二县,势力所及黔川两广,单此一点,康熙如何能安心?”

“。。。。”吴三桂抚了抚胡须,其实这些内心早就理算清楚,有时往往如此,即便明知一切,却仍心存侥幸。非得从旁人嘴中得知,方才信服。“老夫若上乞恩折一道,愿交出一切兵马政务,归养乡里呢?”

“恕老夫直言,拔了牙的老虎,连猫都不如。”方献德道,“一旦王爷交出军权政务,不但朝廷会严加监视,而且前明余势也会盯得紧。”

“呵呵呵呵。”吴三桂凄笑道,“光鲜鲜的大清王爷,竟活得如此艰难!罢了,罢了,你下去休息吧。”

“是!”方献德告退。

北京上书房之中,康熙也是踌躇的紧,礼部尚书图海上奏,陈述藩王之患,当宜趁早剿除,奏文上条条在理。只是如今罗刹在东北闹腾,倘若藩王战端一开,南北呼应,更是艰难。

攘外必先安内!

“着兵部侍郎姚文强,礼部副侍郎郎多奇,即刻赶赴黑龙江,答应罗刹国所有条件,割出尼布楚以东三十里归罗刹,但不可再多一厘。”康熙令道。

“嗻!”太监领命告退。

欲平北方,必先稳定南地。

帝王之苦,苦于天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