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从康熙走向民国
37207000000011

第11章 0012.祸乱前夕(二)

我为天下人战,奈何天下人皆不助我!

磨盘山腰之上,雄壮粗实的身躯,却难以掩盖失落与茫然。若不是奸人临阵叛逃,怎会是如此处境?磨盘山下,早已是杀声震天。从卯时直至午时,数万将士在山下如同疯牛一般。一边仗着人多势众,一边仗着精兵将勇,战火烈焰逐渐淹没整个山坳。

无奈之下,清军只得退三十里扎营。

凛凛孤忠志独坚,手持一木欲撑天,磨盘战地人犹识,磷火常同日色鲜。

瞧着漫山遍野的尸首,侥幸存活下来的将士,无不是胆战心惊的紧。李定国仗剑指天,两行热泪不觉而下。清军虽然全退,可凭剩下得千余人马,如何去光复大明,如何去迎回圣帝?

回首往昔,戎马一生,多少次以少胜多,多少次险地绝生。复明的火种在内心燃起熄灭,熄灭后又再度燃起,经此一战,再无力点燃矣。

千余人的残部,只得退往阿瓦河东,兵士尽皆面露疲惫之色,步履蹒跚。凡无衣衫遮掩处,尽显血迹斑斑,浑然不知究竟是自己的鲜血,还是清军迸溅上去的。

从史惟义的山寨,快马疾驰的话,不消两个时辰便可抵达李定国驻地。朱以洪三人一道,路过磨盘山时,瞧着山峭石壁上的刀痕剑迹,忍不住翻身下马。磨盘山之战,不过十余年,枪炮所炸出的坑洞,满目疮痍比比皆是。想起高中之时,曾看过相关的史料,如今瞧来,方知惨烈程度远非书上文字可以表述清楚。

“殿下,越过磨盘山再往南半个时辰,便可抵达阿瓦河。”史惟义指着前方道,“越过阿瓦河,不消三刻便可到晋王的驻地。”

“嗯。”朱以洪点了点头,闭上眼默然。一将功成万骨枯,若不是这些可歌可泣的将士舍命,怎能有人类的进步?无论成败,都是值得尊敬的。思绪转念飘向抗日之时,正也是有千千万万如此英雄,才使我巍巍中华屹立不倒,顿感肩上重了几分。

康乾盛世,换来的却是百年屈辱。为中华崛起,岂能不竭尽所能?

三人上马,往南加鞭奔驰。

“烦使通报,大明楚阳王前来拜见晋王。”史惟义上前打话,对着栅栏卫兵道。

卫兵年岁看上去颇轻,估摸是新募的兵士,磨盘山之战早过去十余年,那时的将士最轻也该三十出头了。卫兵一听王爷名号,不敢怠慢,急忙奔往大营。

不到片刻,随后跟出个身着绸缎的少年,年岁也颇轻些。

朱以洪内心思量,古人极其讲究礼节,长幼尊卑有序,李定国竟然派如此年轻后生出来,想必有些轻视了。

那少年出了大门,拱手便道,“家父重病在身,不得起身相迎,各位贵宾请随我来。”

说罢少年领着三人一道,径直往木屋走去,朱以洪使了个眼色,史惟义微微点了点头,附耳小声道,“此人应是晋王幼子,名唤李明,还有个长子,名唤李复。晋王忠义,天下无人不敬。”

朱以洪点了点头,不再言语,脸上尽显亢奋之喜,难以掩盖。转眼之间,自己将与千古名将对坐,怎能按捺得住?只叹息此时没有相机,若能留个影便甚好了。

李定国的一生,无疑是壮烈悲惨相依,作战千百次,攻必克战必取,却奈何生不逢时,落得郁郁而终,只怕死也难瞑目。

吴三桂,孔有德,尼堪,鳌拜,洪承畴。哪个不是当世名将,况且以当时清军之势,强于南明数十倍,惟有李定国顽强抗争,以弱胜强,其中的艰辛,常人如何能懂?

英雄不应以成败论之!

千古名将,唯此一人!

朱以洪三人进得木屋,里面却是宽敞的很,右侧偌大的木床,床前便是个桌几,桌案上整齐摆放着许多文案书籍。床上老者背靠着木栏,石枕抵着腰部,才显得挺直着身躯。头发与胡须发白之色,脸上皱纹叠起,尤其是那一双眼,黯然失神,犹如痴呆老头一般。

李明进屋便挨着床沿坐下,道:“父王,楚阳王殿下来了。”

“赐坐!”李定国双目无神的瞧了瞧朱以洪等人,十分费力吐出两字来。

“晋王。”史惟义拱手道,“未曾想数年不见,如今竟这般乏力,真是岁月不饶人,还望王爷爱惜身体。”

“承蒙关心。”李定国眼睛始终不离朱以洪,有气无力道,“你是朱明皇室?”

“正是。”朱以洪起身道,“小王世袭祖上楚阳王爵,乃是太祖皇帝嫡后,建文帝十四世孙。”

“既是皇亲龙脉,老臣却不得行跪拜迎奉之礼,还望殿下恕罪。”李定国艰难的撑了撑身子,却不得起来。

“晋王为大明披肝沥胆,鞠躬尽瘁,何须那等繁文俗礼。”朱以洪应道。

“承蒙殿下抬举,老朽深感愧意。”李定国道,“老朽受永历帝恩,精忠报国乃是理所应当,只是奈何大势所趋,即便定国洒尽满腔热血,到了泉下也无颜面对圣君。”

“晋王言重了。”朱以洪宽慰道。

“殿下与诸位今日造访,所为何事?”李定国问道。

“特来拜见晋王,如今中原已落满清鞑子之手,可忠义之士大有人在,只若晋王振臂一呼,必定天下响应,复我汉人河山。”朱以洪慷慨激词道。

“呵呵。”李定国无奈一笑,那笑声令人感到无比凄怅。

“晋王!”史惟义又道,“清廷如今削藩在即,届时吴三桂必反,天下必将大乱,我们便有机可趁了。”

“吴三桂!”李定国咬牙闷声,转念一想道,“明儿,你带诸位去书房,我随后便到。”

“是。”

朱以洪等人随着李明出了木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