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剪影和熊照
37182000000001

第1章 孝子的故事

雷声大作,黑压压的乌云笼罩了整个天空。

由于窗外淅淅沥沥的雨水,先前还有若被搅动的池水般混沌的空气此刻已变得清新不已,它们从污迹斑斑的窗百合间窜入了稍许闷热的保安室,这让翻弄报纸的源老师对此刻的状况稍有释怀。他缓缓翻弄着桌上的报纸,其间不时喳喳嘴巴,不时又看看手表,焦虑不安。

原来他是受人之托,要在保安室里等一个重要的包裹,所以才坐在这个不足十平米的保安室内百无聊赖的读起了本不感冒的政务报。自然,其中不免还有避雨的缘故。

门卫室内除了年纪轻轻的源老师外,还有一个已到知天命年龄的红脸大汉。他身材高大,胸背厚实,脸上细长的眉毛却像是猫儿的抓痕一般,看起来是一个很苛刻精明的家伙。其实不然。这个保安是那种只要稍有亲近的人就会口若悬河的人,喜欢讲各种故事——连初来乍道的源老师也知晓这点。

“你看过篇嘛?说是为了提高GDP,镇长把房子建到软土上的事情。”说着他将报纸递给坐在身边的大汉,希望由此拉开话题。接过报纸,大汉将它轻轻的放到了一旁,和颜悦色地说。

“知道。这里的报纸我几乎每一条都看。世上,口蜜腹剑的人和制造外强中干现象的事情真是太多了,不算稀奇。说到这档子事,你看过最近宣传片了么?往净水里加墨水,起初无恙,最后终于变得混沌呈现出不可逆转的黑色,来警示犯罪的把戏。”

“下班时有看过。有什么不对么?”

“谈不上错。其一,在这个参差不齐的世界里,净水的能力是因人而异的,并不等同。其二,我们又如何对待那些曾几度着墨却任未显色的人?依我之见,这种视频给尚未建立世界观的孩子看看还成,难说能对弄虚作假,侥幸犹存的犯罪心理起到多大的抑制作用,反倒是给罪犯提供了一套犯罪的方法论。”

滴滴嗒嗒——

源老师望着窗,水珠们自上而下地滑落,期间不断分叉,融合,在玻璃上跳起了闪电的舞蹈。“的确。不过倘若制造的假象被揭穿,矛头还是会指向自己吧。犯罪也好,假象也好,凡事都讲究因果报应。而且这种事情出现在大人物的世界的次数比较多,不是小人物能够把控的,所以跟这较真干嘛。”

保安师傅一听这话,就不大高兴了,抱肩晃了晃脑袋。

“你们这些年轻人。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这种事情几乎无处不在,而且我们都有可能在其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量。”

“噢,怎么说?”源老师故意摆出一副不屑的表情。

“别说远的,就拿我的亲身经历的例子来说吧。

几十年前,我初中刚刚毕业。读书这种东西对我来说实在痛苦,再加上父母的工作也不稳定,家里入不敷出,所以我索性就辍学出去打工。等找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后,老板居然不提供住宿,幸亏那里离舅舅家比较近,父母便把我安排到舅舅家寄住。”

将手中的圆珠笔来回转动的源老师倚着椅背,将脚翘在了一旁的小板凳上,“嗯”着附和了一声。

“舅舅家就是在老街那一块,都是小巷子。我提着行李箱路过每一个打量我的街坊四邻,穿过晾衣的绳子,来到了屋前。

这种老街的房子一般都是非常狭小的吧,这你应该是知道的。大概比我们的保安室还要大那么一点点,不过是有一个格板拦在房里,以此才多出了一个阁楼。一进屋子,里面十分简洁,清洁用具被整齐地堆放在一角,和灶台子一起。但说实话,这么小的空间我实在赧颜再去摆放一个半个人大小的皮箱了。等我迈进屋,吓了一跳,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头发披散着躺在门边的床上。

问了以后才知道,这是舅舅的母亲,如今年事已高,所以几乎一直在卧床哪。被舅舅那么一说,我才想起来,小时候与她打过照面。

天知道他是怎么安排的,舅舅拉了一块板,就让我睡在老人家的身边。你想想也知道,老人家身上的味道有多大,另外她似乎有些老年痴呆,总问我是谁。

比如,有天,她还是问‘你是谁?怎么在我家?’

‘我是小尤啊,您不记得我了啊。’

‘来人啊!有人偷东西啊!’老太太不知是搭错了哪根经,声嘶力竭。我当时头昏脑胀,心烦意乱。

看着舅舅舅妈还没回来,我就掏出一把小刀指着老人的眉心低声斥道‘别乱叫!不然我就捅死你!’现在想想也真是混蛋,怎么能这么和老人家说话哪。当然,我当时也只不过是个刚刚混世的毛小子,做事情也不和善。不过掏刀对着老人,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动作。至今我也不明白那一瞬间为什么会突然暴露出凶残状。

‘乖乖噢!嗨幺萨仁呐!(苏文:还要杀人哪)’

当然,这种闹剧随着老人健康状况的衰败渐渐消失了。不过,老人的脾气却增增日上,唯独不变的却是对这儿子的疼爱。话说,老人家以前在国企里干,退休工资也不少哪。舅舅利用这笔钱一会买洗衣机,一会买自行车。他的姐妹们看到这样购办东西,自然起了疑心,便安排大姐来探话。

‘妈,你这工资咋那么少了?’

‘花掉了,没有了。’

‘你买什么东西了?’

‘吃的,嘴馋,买了好多吃的。吃掉了。’

既然母亲用自己的工资买吃的,子女自然是无话可说。老母亲虽然糊涂,但也不那么糊涂。老人家买衣服不成,出去玩不成,唯独就是能在吃和护理上花钱。所以,女儿终究无话可说了。

可,老人换来了什么?把家中唯一的儿子培养成了大学生,把自己爱的天平倾倒在他身上换来了什么?”

源老师伸伸脖子:“对老人不好?”

“岂止是不好。老人家本就虚弱,胃口不大。就算你给他一碗米饭,她也未必能吃半碗。

舅舅买了各种小菜零食,搬张桌子到巷子里吃,只给老人丢下一个干面包。牙齿脱落的老人哪里吃的动这个,老人心里发恨哪!她微微颤颤地咒骂着爬起身,移开床边的痰盂罐,把外套塞进去沾满屎尿,狠狠地甩弄,将墙壁和天花板弄的到处都是秽物。舅舅身材高大,喜欢健身。魁梧的他冲进屋子,将老人打翻在床上,反手扇了老人两个耳光。”

源老师紧皱眉头,挠了挠耳朵询问道:“啧......当时你在干嘛?你应该看到这一幕了吧?”

“我即使再不懂事,看到这一幕自然也知道该怎么办。我抱住舅舅的腰,劝舅舅不要再出手。

后来,舅舅气呼呼地迈了出去。屋子内只剩下我和老人。她奄奄一息地瘫倒在床上,目光呆滞地注视着近在咫尺的天花板。我就伫立在一旁,不知所措。

再后来,因为工作的缘故,我离开了舅舅家。没有一年,我就接到了老人死亡的消息。那时下班,骑车赶到了舅舅家,屋外站着两个不认识的亲戚。她们说老人被救护车拉走了。我跨进房门,随便一闻,一股刺鼻的臭味——就近乎上次那个女老师在实验室里打翻的浓氨水所散发出来的味道。我慢慢走向那刺激性气味的源头,那正是老人的床所散发出来的气味。我试着用手一抹,湿漉漉的滑腻之感如电流一般穿过了我的心脏!冬天。那个时候是冬天!一个年迈的老人在冬天夹着湿漉漉的被子和床单......究竟有多少个夜晚,老人在潮湿寒冷恶臭的地狱里煎熬?

后来,追悼会上,大阿姨虽然满腹狐疑,但还是当着众姐妹的面承认了弟弟数年的功劳。邻里都称赞舅舅是孝子,因为舅舅平日懂“宣传”和“做戏”。面对母亲的尸体,舅舅干打雷不下雨的哭法简直胜过二线的演员,他的这一举动深入人心。哼,我还听说有些邻里还把他的孝顺和对母亲的爱传为了佳话。

源老师听到了这里,不禁咬了咬嘴唇。“这种罪孽简直比真的用刀杀死老人还要过分。亲子眼看着母亲的身体衰败,而且助力而为之,简直不是人做的事情。最后不禁逃过了法律的制裁,还获得了不配享有的遗产和名声。”

“都一回事罢了。那些大阿姨们不也是没赡养父母什么嘛?所以,论是谁杀了老人还真是不好说。这种模糊的概念是法律永远分不清的,自然也就没有惩戒这一回事情。这种表面功夫,GDP也好,孝顺也好,足以掩盖本身了,咒骂声也变成赞美声。”语毕,大汉突然露出微笑,自语道“所以说,法律惩戒的对象究竟是谁哪?”

“可是......他可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哪。就算是对一般的老人,应该也下不去手吧?怎么会做出这种无人道的事情哪?”

“是你的包裹。”

保安师傅弓着上身,屁股离开坐垫,缓缓地移开窗户,将窗外雨衣男子递来的包裹交到源老师手中笑说:

“刚刚的问题我可解答不了,或许你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