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海棠春秋
37128600000014

第14章 初入市井

这时从重耳两人侧面奔过一人,那人行的匆忙,不慎撞翻了重耳的碗盆,顿时几粒鲜果颠了出来,散落一地。

那人短鼻辣眼,长得甚是凶恶,脸上青筋暴露,不但毫无歉意,反是喝道:“哪来的小叫花子,滚一边去,别挡了你大爷的道。”

重耳正想呵斥,夷吾抬手止住小声道:“你我好不容易在此隐姓埋名,莫要多生事端。”

那恶人脚不停留,奔到那胖子身旁小声说道:“马老大,这厮果然是每月逢一五便会在此摆摊设堂,为周围的村民诊病。”那胖子寻思一阵,挥手道:“走罢,回去再商议。”

见两人走远,重耳强忍怒气,将地上鲜果捡回,怒道:“我没有看错吧,鬼鬼祟祟的,非奸即盗!”

夷吾笑道:“你又去理别人作甚,管好你自个,多讨些钱粮才是正事。”

重耳坐了回来,觉得无聊,又到处乱看,忽然眼睛一亮说道:“咦,你再看那边那个女子,一身穿的倒是洁白,却无任何花红饰品,一头散发又不扎起,满脸倒是清秀却又不着胭粉,这等样人我倒是不曾见过。待我去探探就来。”说完站了起来就往那白衣少女走了过去。

夷吾正要阻止,又哪里来得及,他深知重耳的脾性,心想莫要又去惹出什么事端来才好。

再说我们的失忆女,她那想不起往事,见远处有个集市,摸了摸扁焉的独自,腹中饥饿不由自主的就往这集市走来。

进了集市她见人来人往,又不知该往何处走,只得寻了一个铺子坐下,茫然环顾。

那铺中的伙计见来了客人,笑盈盈的躬身上来问她想要什么,她说有些饥饿。那伙计为她送了肉包茶饮,问她索要钱币,可她身上哪有半两,脸现尴尬。

那伙计怒起,收走了吃食,正要将她撵走,回头又见她纤弱女子,心生怜悯道:“我家主人做些小营生,小人也不能做主,听说那处有神医发放稀粥,如你真是饿了,可去讨些也好。”

她又在那街中转悠,按着那伙计的方向走去,果然见到一处街角聚满了人,不知为何热闹,于是凑了上去。可那处人满为患,里三层外三层圈得紧密,她又哪里挤得进去?

她见前方人头攒动,隐约有个方桌摆于人群之中。一个妇人的声音道:“神医啊,你说我这到底是啥病?”。

那神医的面孔被遮挡,看不清晰,可声音却是苍老慈善:“老夫人是否祖籍在楚地,来秦之后终日地间耕种,又是否常有湿衣沾体的习惯?”

那老妇人喜道:“神医你算的太准了,奴家祖籍正是远在楚国,去年才陪嫁到秦国来,这和我这病有啥子关系没?”那老妇人是个乡间村妇,只道是此事是那神医算卦算出来。

那神医笑道:“楚地夏秋两季天热湿重,你先是热邪入体,后又中了湿气。如今到了秦地,秦地旱热,热裹于外,你本湿久留不除而化热,热又温湿,长期如此,湿热合而为一,侵你下带,才至如此。”

那老妇人哪里听得懂,说道:“那要啷个治才好?”

神医说道:“你照我这方子,一日三服,三日后方可自愈。”

那老妇人千恩万谢拿了方子就出了人圈。

不一会又一个男子坐了上去,这次那男子连症状都未述说就见他拿着神医的方子钻出了人群。

她在这人群外只一炷香功夫,就见有数人兴高采烈的拿着方子从人圈中钻出。

她想这神医诊病如此神速,难道个个都能治好。

这时围在外层的人见了里面不断有诊完的病患出来,都是心中焦急,更是往里拥挤。她一个不慎,被人群挤了个趔趄。

旁边一个汉子见她弱小,穿着又是奇怪,劝道:“我说你这小女娃娃就不要来瞎挤了,该讨饭的自行去讨饭吃,这来看病的都是有痛有病的,诊完再发一碗稀粥。看你年纪轻轻的,看着又不像有甚痛患,想来混口稀粥,那也得凭着本事。”那汉子说完摇头叹息道:“唉,现在这世道,要饭的倒是越来越多。”

她心中微怒,却也未去辩驳。

旁边一老者唏嘘道:“唉,这世道,如不是这神医降临,不知还要死多少人呐。”

旁边另一个妇人道:“哪个说不是嘛,我家汉子被拉去做壮丁,去年受了伤回家,还不是多亏了神医救的。”

附近几人打开了话匣子,挤也挤不进人堆,索性聊了起来。

一个汉子性急,忿忿说道:“这几年戎族人年年来打仗,不晓得死了多少,再这样下去,我看我秦国人也没法活了。”

一个商贾打扮之人手里牵着匹壮马,口中音韵似并不是本地人:“你们就知足吧,现在中原哪里不是战事频频,这秦国倒是出了个神医,良心又好,每月逢一五就会到此免费诊治。其他地方别说神医,连个郎中都没有,到处都是死人。”

那个性急汉子说道:“你说得也是,我们这周围十有八九都受过神医恩惠。那些疑难杂症其他郎中治不好,到神医这里来手到病除,还没有听说他治不好的。”

这时一个贼眉鼠眼的陌生客问道:“这神医是何姓氏?”

那性急男子道:“我们这些乡下人哪里敢问神医姓氏,大家都叫神医是扁鹊再世。”

那商人说道:“神医的事情我还是了解一些,听说十年以前,秦夫人得了一种怪病,秦公将那四处的名医都寻了个遍,均是束手无策。这神医一出手,连药都不用,就将那夫人的病治好了。”

身旁几个本地人听了,均是惊讶不已,手掌合十,往人堆里方向拜念。

那年老之人道:“你们只知道其一,不知其二。这都不算什么。”

其他人听这都不算神奇,赶紧围了上来,听他要如何说。

年老之人见人聚得多,抚着白须,有些得意道:“听说曾有个鲁国人和赵国人一起去请神医治病。神医只是看了两人一眼,就对那鲁人说:‘你等二人均患的是心病,鲁人的志气强身体却很弱,有计谋却并不果断,赵人的志气弱身体却很好,没有谋虑却过于执著。如果将你二人的心脏互换,就能平衡,病也就好了。’神医让他们二人喝了药酒,两人假死了数天,神医剖开他们前胸,将二人的心脏互换好,然后给他们吃了神药,于是二人过了一会便醒转,两个人的病都好了。”

周围众人听了都是啧啧称奇,这哪里是医病,这分明是神仙下凡才是。

数名本地乡民更是齐齐跪拜在地上,双手合十,拜祭神明降临。人群中唯独那贼眉鼠眼的瘦子没有拜,趁着人不注意,悄悄的遁出人群,跑了出去。

她在一旁被挤在圈外听众人神侃,心想这等本事的人倒是世间少有,自己这失忆的症状不知是不是一种病,如果能让神医诊治一番就好了。

可刚才那么一热闹,围上来的人更是众多,她不但再也挤不进去,且被推了出去。

她想今日这人太多,也许明日再来人少些方便。

她注意到那些人圈里有的患者挤了出来,脸上欢喜,显是顺利获得神医的诊治。其中有些人拿着药方急匆匆的走到街尾一家药铺,于是她也想去那药铺去碰碰运气。

她懵懵懂懂又走去药铺,见那药铺沾了神医的光,店里挤满了客人。

她正踌躇是否迈入,身后忽然被猛烈一撞,她淬不及防,往前迈出几步这才站稳。

她回头一看,见一个乞丐模样的少年正笑盈盈的看着自己。

那少年正是街边乞讨的重耳,他在这集市上厮混了几日,各色人等形形色色也见了一遍。这集市的人本就不多,他见这白衣少女甚是陌生,面色清秀,脸蛋极是美丽,只是见她神色迷惘,穿着又很是奇怪。

题外话是此时的女子本来该是什么样子呢?当然是头发挽于脑后,上有发饰,如年过及笄,挽发之后要用一种簪子插住以免散开。而身上应着矩领窄袖,宽大长袍,瘦裙曳地,脸上应有轻纱遮面,不能有半点肌肤露出。

而重耳见到的这个陌生女子却并无这样的装束,既不似待字闺中之少女,又不像已婚嫁的女子。不但如此,那女子神情闲静淡泊,并不以为杵,所以重耳心生好奇,想在这无聊中来寻寻消遣。

重耳假意要进那药铺,在错身之时故意撞了她一下,顺手在她衣袖内摸索,将的那本古书顺手牵羊了过来。

重耳恶人先告状:“这位姑娘怎生如此莽撞,撞了在下也不说声不是。”

她见这人反咬一口,心中微怒,心想其他人欺负自己倒也罢了,这小乞丐也来欺负自己。她正想喝斥,忽觉得袖口轻浮,用手一摸,那本古经果然不见,怒道:“你还我的书!”

重耳将那本古经拿在手上,随意翻了翻。他从小受教,遍读经典,可奇怪这书中之字个个形若蝌蚪,一个也不认识,笑道:“这本书鬼画桃符,也没甚么用处。”

她心中着急,自己什么也记不起来,这本古书是她醒来唯一随身之物,今后定有用处,岂能落入他手,冲了上去就要将书抢了过来。重耳看她来抢,如何肯依,笑嘻嘻的拿着书就跑,她只是在身后追赶。

夷吾在远处看到重耳被人追赶,心想这三弟从小行事孟浪,果然又去闯祸,拿上两个碗盆也追了上去。

重耳在前拿着那本羊皮古书逗乐,她在后方追赶,可重耳年轻力壮,她又哪里追得上,重耳跑一阵又回头逗乐一阵,直追出了集市。

三人互相追逐至一处乡间小道,夷吾反追上去,将重耳拉住训道:“重耳你怎么又惹事端,你堂堂男子怎可欺辱一个弱女子。”

夷吾说完抢过重耳手中古书,转身迎了回去,见她累得坐在地上休息,双手一拱作揖道:“我三弟生性顽劣,得罪了姑娘,还望姑娘不要见怪。”

她伸手接过古书,揣到怀中,口中喘着粗气。

夷吾见状又回头教训重耳,重耳虽然贪玩,行事不拘小节,可也知自己理亏,脸上嬉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