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熊氏观点
37068900000001

第1章 论织田信长战胜今川义元的原因

桶狭间之战(日语:桶狭间の戦い)是一场发生于1560年(日本永禄三年)战国时代日本的战役。

东海道大名今川义元亲自率军攻入尾张国境内,在今爱知县名古屋市一带,遭织田信长领军奇袭本阵阵亡。战后,原本称霸东海道的今川氏从此没落,而获胜的织田信长则在中日本和近畿地方迅速扩张势力,奠定其日后掌握日本中央政权的权力基础。

今川义元对今川家进行了扫境出动的全动员。当时今川家的领地骏河、远江、三河,三国的石高在七十万石上下,今川义元做了全动员,因此今川家集结了20000到25000的兵力。

而今川义元的对手,织田信长还未有完全统一尾张国,其动员力远不及今川。从各种资料综合起来看,当时织田家可动员的全部兵力在4000上下。总体来看,织田信长完全没有优势,但是这场战争却是以织田信长的胜利而结束。鄙人深思了几日,觉得织田信长可以取胜是由于以下几点。

一、战略之胜:信长战前已有应对今川来袭的基本部署,于鸣海、大高、沓挂三城前哨布下五个砦,其目的很明确——即便每一个砦的兵力不多,但是凭借链式的防御拖住今川军,今川军如果试图绕过的话就会遭受到这几个砦的兵力对补给线的袭击——大高城被逼迫到断粮就是很好的例证。三河到尾张,由于道路曲折崎岖的原因,补给线一直是个大问题,在松平清康征守山城时,松平家臣就曾提出此战战线过长,一旦拖延日久必然生变,松平清康果然也死于此役。松平的千人军队尚且如此,更何况今川义元上万的军队呢?所以从一开始,今川义元就不得不集中兵力全力攻打织田信长的五个砦,这样的话就为织田军的下一步动作争取了大量的时间和空间。

二、战术胜:今川义元的军队虽然多,但是不可能在一场战役上集中投入,相反将战线拉的非常长,导致今川本队和前线部队处于一种脱节的状态,为信长发起奇袭创造了条件。而信长在得到有利情报后,能够果断的依据情报做出最果断的决策,体现了他作为主将的魄力。

三、今川义元的自大:今川氏是河内源氏嫡流八幡太郎义家一系的名门望族,是室町幕府将军足利氏的同族,世代担任骏河守护一职。今川义忠和氏亲时代数次进攻并最终占领了远江国。今川义元时称“东海道第一弓取“(“东海道第一弓取“,不是东海道射术最精的意思。弓取在古代日语中,经常被用作大名的一种称呼。所谓的东海道第一弓取,即谓今川义元是东海道实力最强的大名),而据记载,织田家的祖先原是越前丹生郡织田庄织田神社的神官,大约在织田信长出生前一百余年流落到尾张,在做为尾张守护斯波氏的家臣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成为当地的豪绅,在室町时代中期开始,织田氏开始在尾张国担任守护的斯波氏的守护代,织田信长祖父织田信定为守护代织田信友的家老。所以在今川义元看来,织田信长不过就是一个小小的豪绅而已,和自己的身份比起来,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而且在之前也有说过,今川义元控制着骏河、远江、三河,三个国家,动员了3万多兵力,而信长连尾张国都还没有完全统一,兵力也就区区几千,而且信长继承家督也没有多久,“尾张大傻瓜”的帽子都还没有丢掉,算是一个战场新手,在今川义元看来,尾张似乎就是一只挡在大象面前的蚂蚁,信长在今川义元面前只有2个选择:要么是降服,要么是灭亡。所以今川义元从一开始就轻视信长。也许有人会说今川义元对信长非常的重视,都带兵3万了还不算重视?但实际上今川义元带领重兵是为了上洛的,只不过是因为要想上洛,就必须要将尾张统治,所以才出现3万多人攻击尾张的局面,今川义元率领3万多人最主要还是为了和京都的三好家进行战斗,灭掉信长只是顺带的。

四、人和在信长:虽然今川义元和武田、北条已经签订了甲相骏三国同盟,使自己的后部安定了,但是尾张的织田信长刚刚杀死了自己的弟弟,使得自己的内部空前的团结,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尾张空前的团结。今川义元进攻尾张的时候的确也有家臣劝信长投降,但是在织田信长决定要与今川义元一战的时候,所以的人都将投降的这种想法给抹杀,全心全意的为如何战胜今川义元而思考。在织田军不占任何优势的时候,尾张的土豪簗田政纲仍然给信长提给情报,今川义元在桶狭间的情报就是簗田政纲提给给信长的,中岛砦的佐佐政次和千秋四郎为了拖延和吸引今川义元的注意,率领300人出战,2位主将全部战死。鹫津和丸根两砦的主将佐久间盛重、织田玄蕃、饭尾近江守亲子为了抵抗今川义元全部战死。至始至终,尾张没有一人偷袭于今川义元,可以说尾张内部是铁板一块。但是今川军的内部就不是一块铁板了。弘治元年(1555年)今川义元的师傅皆首席顾问太原雪斋去世。两年后,坐镇三河的今川重臣朝比奈泰能去世,这两人对于今川义元是十分重要的人,就好比是周武王失去姜尚,刘备失去诸葛亮一样,这对今川家的打击是非常承重的。而且自从朝比奈泰能去世后,今川家无法完全控制三河了,尤其是三河,人心甚是不齐。君不见今川义元一死,松平元康(即日后的德川家康)里面就离开举起了反旗,造反者甚多,由此可见,人和在信长这里。

五、地利:在沓挂和大高之间有段很险恶的路程,这段路是位于低山丘陵之间,道路很狭窄,这条道路就被称之为“桶狭间”,在《信长公记》写作“田乐狭间”。当时刚好是五月底,尾张国天气炎热,又累又热的今川义元就在这里停了下来。正好,又有附近的僧侣和村民带着食物来犒劳今川义元的大军,于是今川义元就得意洋洋的在这里停了下来接收百姓的“箪食壶浆”的欢迎(鄙人觉得是信长的计谋,故意让今川义元停留再此)《孙子》曰:“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今川义元就犯了这个错误,他给织田信长提供了一个偷袭时机,信长也不可能错过这个机会。2000多织田军拔去旗帜,偷偷的潜行到桶狭间,准备偷袭。

六,天时:就在织田信长准备进行偷袭的时候,老天也来帮了信长一把,下起了一场大暴雨,而今川军又刚好处于逆风的位置,狂风夹着豆大的雨点打过来,今川军的眼睛都无法睁开。也就是这个时机,信长军顺风顺雨发动了奇袭。猝不及防的今川军在狭窄的道路上无法发挥人数的优势,很快一片混乱。一阵暴雨过后,今川义元的本阵一片狼藉,而此时今川义元的身边也就十来人,织田信长军的服部小平太于毛利新介合力将今川义元给斩杀了,大军阵亡,今川军就像潮水一样退走了,毕竟没有脑袋的今川义元是没有办法坐镇中军、征服尾张的。如果没有这场突然的大雨,信长即使成功的袭击义元的本队,也无法将义元击杀。在道路良好的情况下,义元即可以快速集结部队抵御信长的进攻,也可以暂时的撤退,躲避信长的追杀。但是被破坏的山路使这两个行动都无法实施,终于导致了义元被击杀,和今川军全面崩溃的结局。

织田信长在战略、战术上都优胜于今川义元,天时、地利、人和又都在织田信长这里,再加上今川义元对织田信长的蔑视,才使得织田信长可以在这场战争中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