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幻抽水马桶的秘密
3684100000073

第73章 第524288层

●060726呵呵,大家好,一个星期没有更新了,最近想让自己觉得是自由的,所以就故意不写,虽然我有很多新思路,状态心情也不错,还是不写,偏不写,这样表明我是不受到这本书的束缚的,我是自由的,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前几天刚从绿森数码花了2499元买了一个数码相机:KODAK V603,玩得挺开心的。本书上周入选“起点中文网2006年上半年优秀作品”,在首页有这个链接。谢谢各位朋友一如既往的支持,尤其在我连续一个星期没有更新的情况下仍然继续奋战在投票推荐第一线的各位兄弟姐妹,在下多谢了。这是我的相册,最近拍了一些照片:http://www.*****.com/?woodphone●

“井上,怎么办?”我问道:“现在屠宰场上空几平方公里范围内都笼罩着纳米机器云,你的卫星恐怕无法突破这道屏障。”

“先静观其变吧,这些纳米机器云已经分解完毕,看样子马上会有行动了,我们先让卫星在高空待着。”井上说道。

“现在可以看到进入屠宰场内部的卫星拍摄的视频吗?”我问道,另外三堵墙壁上密密麻麻排列着的窗口已经没有图像,因为室外的所有卫星都离开地面,无法对封闭的地下建筑内的信号进行接力转播。

“实时的信号已经中断了,”井上紧皱着眉头,左边嘴角往上提了提,说道:“回放一小时前的录像。”井上选取了进入地下葫芦工程的20个星座中,最后面一颗卫星拍摄的三维图像,人工智能自动改变了平面成像模式,随着天花板上那台投影机光线的骤变,整个房间立刻被三维录像充斥着。显然,这个三维录像是经过人工智能处理过的,一颗卫星绝对无法拍摄出这么广阔的视角和细节,应该是几十颗卫星拍摄的三维录像合成到一起输出的效果。

三维图像在不断前进,进入屠宰场大门,里面是一条4米宽的狭长隧道,明亮温和的灯光不知道来自何处,似乎整个隧道通体都在发出柔和的光线,这条隧道大约五十米的长度,看起来非常坚固,隧道是倾斜地插入地下,倾斜度大约是20度,隧道地面上有密密细细的纹路,看起来是防滑的。

二十个星座一共400颗卫星在隧道里保持匀速悄无声息地向前探索,卫星已经关闭了自身所有的灯光,最前方的卫星发现了隧道顶部的监控装置,其他卫星似乎同时受到了感应,所有卫星全部紧贴到隧道顶部飞行,躲避监控。

进入隧道的车辆在缓缓前行,隧道底部的大门向两边缩了回去,速度不是很快,并不像一般科幻片里那种飞船的门,那种门关闭打开速度太快,模样也很先进,看起来相当干脆利落,但是人要是站在门下,一不小心就会被自动快速关闭的门给压死。我想这和电梯的门设计是类似的,门的开关速度不能太快,否则惯性会导致快速开关的门无法即时刹车,酿成事故。

卫星跟随车辆通过隧道底门之后,进入了一条大约10米宽的道路,我猜测,这条道路是环绕着这个葫芦工程的,方便物资的配送,正对着隧道底门前方大约15米远,可以看到另一扇关闭的金属门,车队分成了3路,分别向左右前三个方向行驶,卫星自动分成了3组,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姑且把左前右三个方向的卫星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三组,甲丙两组各有6个星座,乙组则有8个星座。我现在明白发射这么多的卫星有什么用处了,可以同时监测数百个目标,这样可以即时获得整个战场全方位的信息。

虽然3组卫星随着探索的深入,还会不断分组,直到最后只剩下每组一颗卫星,这些卫星的监测都是同时进行的,并没有先后顺序,但是,为了叙述的方便,我还是按照这个地下巨型葫芦工程从上到下的顺序来描述我所看到的各种奇迹。我之所以知道我的叙述是从上到下,是因为在这个巨型工程的每一扇大门上,都非常清晰地用白色阿拉伯数字写着六位数的数字,这些阿拉伯数字最初真的让我相信,这个工程也许与政府有关,但我又很怀疑现在的人类是否有能力建造这样的工程。

乙组的8个星座随着车队向正对着隧道底门的大门前进,由于这些卫星紧贴着天花板小心飞行,所以并没有被发现。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大门上有一串白色的数字:524288。

最初,我和井上对这串数字的含义有争论,井上认为这个是表明这个工程从底层到顶层从下向上的海拔高度,我却认为这个是楼层的编号。

井上反驳我说,“怎么可能有这么多的楼层?524288层楼,这个也太夸张了吧。如果说是524288米或许还比较可信,因为我们原先拍摄的100公里半径的三维地图显示了这个工程的大概结构。”

我却反驳井上的观点,“那个100公里半径的三维地图只是窥见了这个巨型地下工程的冰山一角。再往下还有多少深度,很难说,我们知道,地球的半径是6000多公里,6000公里深度的地核完全是高温的熔岩,我们只能假设这个工程的最大深度是6000公里。”

“谁知道这个数字后面的单位是米还是尺或者层?或者是别的长度单位?”井上说道。

“你说的没错,米这个奇怪的长度单位在宇宙中可能一点也不方便,它是光在1/299792458秒内运动的距离,这个长度很奇怪。但是现在,你看看那个数字,使用的是阿拉伯数字标记的,所以我们应该假定,这里使用的度量衡与外界的人类社会保持了一致。况且,你看看这里驾驶车辆的那些人,至少从外表看起来,都是黄种人,很可能就是我的同胞,毕竟我那个同学杨磊就在这里工作。”

“那也不能确定这个数字就是表示楼层啊?会不会是对这里所有的门的编号?”井上还是不愿相信我的判断。

“我是按照一个中国人的习惯来思考的,我们一般不会在一个工程上面标记多少米,只会写明是多少层,只要每层的高度差不多,用楼层比用高度来编号会更加方便,因为它的编号是连续的,用高度来标记肯定是不连续的。至于这串数字会不会是这个工程所有门的编号,只要再观察同一高度的其他门上面的编号,就可以弄清楚了。我们的争论很快就会有答案

井上不说话了,他毕竟不是中国人,我说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来思考,他知道这点是没法跟我比,但是他的样子看起来还是不太相信我的判断。

随着那扇标记524288的门徐徐打开,三维录像显示的视野突然开阔。

●我的博客:http://www.*****.com/?blog大家有空可以去逛逛,呵呵,给自己做个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