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惊涛骇浪智慧多之宋真宗君臣篇
36825500000009

第9章 (1)

第六章

至道三年八月下旬,宋朝西川路安抚使王钦若已经着人完成了雅安至藏区巴塘贸易通道的测探工作,并由军队中的斥候实地考察,各处路途均绘画地图多份.茶树的扩大生产也已由辖下各县分领数额包干.剩下来的就是如何将茶叶经过贸易通道卖出去:这在当时却还是一个闹心的事.

王钦若既然已揣度到宋真宗的心事,自当锲而不舍地努力以图建功立业.

王钦若日思夜想此事;他却是个颇有急智之人,早已思虑得一计.便命令手下遍查辖下监狱,将死刑犯以下的囚犯均降罪一等.并向他们宣示:朝廷欲开通至藏区的贸易通道,如有愿意从事这份一本万利的好生意,干满一年后,官府可赦免其刑期.

一时间响应者甚多,王钦若亲力亲为,却于从中挑选出口齿伶俐、身体健康的一百人;命他们各自从官办茶场中背上茶叶数十斤,却又于军中借调军马十匹以作驮运干粮、食水,并派遣一小队老成官兵充当护卫,由他们组成贸易商队.祭拜天地后,择期从雅安出发.

原来从西汉时期,雅安的茶叶就经四川茶马古道(雅安段)运到大渡河以西,这条当年的牦牛道就是我国最早出现的茶道。雅安边茶从唐代开始传入西藏,一直是藏族人民喜爱的饮用品。雅安与藏区接壤,两地间容易发生沟通和交流,从最初的简单以物易物,到后来宋朝努力促进贸易逐渐发展,使得从四川雅安到西藏拉萨之间逐渐形成了一条非常重要的贸易商道。这是后话。

却说贸易商队从雅安西出至泸定,需从此处越过大渡河;大渡河,古称泸水,上源麻尔柯河、大金川,流经泸定县城西;河流穿行于大山间,河谷束狭,谷宽约为百米,谷坡陡峻,两岸均为海拔1000米以上高山;渡口水面宽约150米,河中巨石梗阻,险滩密布,渡船在急流中穿越滚滚波浪而行,胆小鬼没准会被吓倒.

商队数个时辰后方越过大渡河,未及休息,须抓紧时间翻高山,跨急流,赶在夜幕降临之前到达第一个宿营地;路途艰辛且多危险,但一路景色壮丽,有雪山、原始森林、草原、冰川,均为平素所罕见.商队中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目睹.这一条古路乃是百多年前吐蕃军队入侵大渡河沿岸时所修筑,路面多有颓废,路边面临的悬崖深不见底,望之令人目眩;幸而随队的官兵携带有适用工具,必要时可派上用场.

沿途多为山径,砂砾遍地,雪风眯目;道路时登时降,商队行走甚苦,抵达宿营地,已是天黑时分,因山路滑溜难走,商队众人零落而至,士兵喧呼声与马匹嘶鸣声,直至夜半始止。入夜后气温骤然下降,时在夏末秋初,但野外却是寒气逼人.众人蜷缩在新搭建的帐篷里,半梦半醒地睡到天明.倒也一宿无话.

天亮后,商队各人拾掇行装,喂饱马匹,相约呼喝上路.

商队的行程按道路难易而定,易行路日行约40里,难行路日行20-30里;茶叶均装载于背子内,靠人力搬运,称为:背背子.途中暂息,背子不卸肩,用丁字形杵拐支撑背子歇气:杵头为铁制,每杵必放在硬石块上.

由沪定至打箭炉预定行程为四、五日日;越往西走气候越冷,众人必须穿着厚衣.经过路径大都为陡壁悬崖,危坡一线;俯视但见河水如带,清碧异常,波涛汹涌,骇目惊心。小道宽不及三尺,壁如刀削.幸而商队中的马匹均选用藏疆所产,如若是内地之马,至此定然是遍身汗流,鞭策不进,不堪使役,

商队就这样晓行夜宿,逶迤行进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四、五日后,前头眼见得打箭炉(今康定)城外的跑马山遥遥在望.

商队中人皆松了一口气.

后人曾写有一首描述这一段雪山古道役夫艰辛的诗,兹摘录如下:

冰崖雪岭插云霄,

骑马西来共说劳,

多少贫民辛苦状,

为从肩上数茶包。

白发老人十岁童,

淫淋雨汗满云中,

若叫富贵说休养,

也应开门怕晓风。

商队西出康定,即翻越海拔4290米的折多山山口。此山是地理分界线,西面为高原隆起地带,有雅砻江,右为高山峡谷地带。折多山以东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基本处于华西丰雨屏带中,植被茂密,夏季多雨,冬季多雪,地表水及河流对山体和道路的冲蚀和切割作用明显;折多山以西属亚寒带季风气候与高原大陆气候的交错区,气候温和偏寒,亦多降雨,缓坡为草地,低谷为丛林,且多雪峰及高山湖泊。

折多山是传统的藏汉分野线,此山两侧的人口分布、生产、生活状态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差别。大渡河流域以西地带主要分布着有“嘉绒”之称的藏族支系;其地域往北可至四川阿坝的大小金川一带.无论商旅、行人,均须持有当地土司发出的证件方可在一这带通行.

古道经由折多山向西,折多山乃是平缓高山,古道盘旋而上,恰似"之"字形的拐弯路,没有人数得清道路要拐多少个弯才能到达山顶,且路面极窄,常见塌方,冬季雨雪不断。山上都是原始森林,猿猴成群结队于林中出没,不时有野兽窜逃路中,行人屡屡被惊吓不已.

幸而古道尚依稀可辩,商队一路上砍伐挡路树木而前,赶路速度比起前几天已能加快里程.待走到宿营地时,天色尚在黄昏,故而休息时间稍稍多了些.

商队一直西行,地势逐步抬升;过折多山下来不远,便逐渐进入新都桥藏区的一片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路途之间,只见一个个典型的藏族村落依山傍水地散布在道路两旁,一条浅浅的小河在宽阔的草地上蜿蜒流淌;远远近近散落一群群的牦牛和山羊,点缀在广阔原野田园牧歌式的图画中,平添出许多恬静安闲。远处的山脊,舒缓地在天幕上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

古道沿途上的藏民垒石与夯土民居,这些石碉的砌筑或是泥土的夯筑,其技术都堪称精湛、高超,其气势甚为雄伟、壮观。映入眼帘满眼都是蓝色、白色、金黄、黑色、绿色的饱和色块,在明丽的太阳光线的描绘中,凸现着流畅的色彩和线条,使人恍如置身天堂。

商队西行翻越海拔4412米的高尔寺山,便到达河口城.藏语称"亚曲喀".因雅砻江由西北向南纵贯全境,后更名为“雅江”。小城坐落在雅砻江畔的悬崖峭壁之上,形成了一个很大的落差.

从新都桥到雅江,一路上景色最美,红色黄色绿色灰色在清绿的溪水边层层迭迭,让人目不暇接,随处可见的白塔,竖立在天地间.

神奇的光线,无垠的草原,弯弯的小溪,金黄的柏杨,山峦连绵起伏,藏寨散落其间,牛羊安详地吃草……这,就是雅江.

商队沿途用茶叶换购了十余匹高头大马;在当地180斤茶叶可换购上等马一匹.据当地人说:进入藏区深处换购上等马一匹只需120斤茶叶.若非王钦若指定商队目的地为巴塘,则商队所带茶叶早就卖完.

原来我国茶叶产于南方,四川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种茶、饮茶的发源地。秦汉以前,只有四川一带民众饮茶和有茶叶商品生产。到唐代形成了我国盛产茶叶的局面,并从唐代开始,四川的茶叶流入西藏地区,开始了藏族人民饮茶的历史.

茶叶所具有助消化,解油腻的特殊功能,使肉食乳饮的畜牧人民皆饮茶成风。茶叶珍稀时,百姓家总是将茶熬过一遍又一遍,最后连茶叶渣也嚼了吞下,或熬煮在粥中,丁点儿不舍得浪费。西北各族纷纷在沿边卖马以购买茶叶.

商队按地图标示的路线继续西行,众人背上负重日益减少,顿觉困顿减轻,脚步轻快;由雅江西行到翻越剪子弯山走到理塘只用了三天.

理塘是入藏重要的岔路口,往北可抵新龙和甘孜,往南则抵稻城、乡城和得荣等地。宽阔平坦的理塘地处毛垭大草原,是康巴藏区平均海拔最高的县,其县城号称“世界高城”。

但见道途中康巴人来来往往,人人头系红头绳,身佩长长的藏刀。还有更多的是骑马来小镇上的牧民,他们将马系在门前的栓马桩上,便在矮小的藏式木屋内采购东西、喝酒,唱歌却是生动而亲切。独特的是藏獒,小牛犊般大小的藏獒到处都是,叫声低沉浑厚。见到没有拴的狗时,你不要害怕,这些狗再大也不会咬人,但是,那些拴起来的狗,再小也不要去招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