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宪兵调查官
3673800000017

第17章 为人民服务 (恳请赐票)

仲坤贤即位後,综观历代朝代更替,亡於外族少,仅元、清二代,且明朝还不是亡於清,而是亡於农民起义,所以失民心即失天下,只有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政权才得以延续。

仲坤贤在军事方面全面采取现代化,但在政治上面却西体中用,毕竟还是帝制,许多事情还是由自己说了算,於是成立内阁做为政事的最高幕僚群,分析判断各部政务计画优劣。成立军机处作为军事最高幕僚群,负责重大军情及各军之军政、军备与军事行动分析判断,两单位再将分析判断所得结果,呈请皇帝裁示。

行政最高机构是国务行政院,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下辖:

吏政部_掌文武官员任命,奖励惩戒等。

户政部_清查国内人口、户口,届龄役男人数统计等。

礼试部_国家重大庆典、节日筹备排定,科举抡才、国家考试筹办等。

军管部_执行军政、军备事宜,役男徵召分发,重大军事行动计画等。

刑律部_负责审判、羁押、典刑等国家公罪执行,一般民事纠纷案件。

工程部_执行国家重大建设等。

财政部_负责国家财政、税收等。

经济部_负责国家经济、贸易、通商等。

理藩司_监督藩属国执行颁布内政,宣战、媾和及外交事宜。

法务司_狱政管理、上诉案件审理,地方法院、警政衙门管理。

监察司¬_澄清吏治、监督各级机关及文武官员弹劾。

国民大会_国民舆情反应,国策建议等。

全国行政区域分为:藩、省、县、乡镇区、村里。

藩属最高行政长官:分封之王爵。

藩属最高军事长官:派驻之驻防军大将。

省最高行政长官:各省巡府、县令、乡镇管、村里保正。

全国军事管制分区:各驻藩军区、中央卫戍区、东北军区、华北军区、华中军区、华南军区、西北军区、西南军区、蒙古军区、疆藏军区。

仲坤贤又仿现代法学,制定宪法为国家根本大法,为国内各法之法源,虽为帝制,但却限缩地方官员的人治习惯,一切需尊从宪法及各法律规范,仅开放小部分职权,给予地方官发布命令及行政裁量权限,避免重蹈明末官逼民反的覆辙,具体保障人民工作、生活等各项权利,并在各省设法院、检察署、警政衙门、宪兵队、调查局等治安单位,分属监察司、法务司、排湾军军法司管制,并有相互监察制衡的功能。并废除不文明的文化,废除缠足、阉人,废除跪拜礼,律定军人行举手礼、文官行扶手礼、百姓行鞠躬礼。

仲坤贤领导下的排湾国这部国家机器已能顺利运行,国民有了保障,便能投入各行业生产,以合理的税收免除苛捐杂税,使国家财政更为稳定,这些政策推行後,成效斐然,这让在大魏政权下饱受官员横徵暴敛的百姓不惜长途跋涉或乘船北渡,偷渡进入东北定居。

陈一龙自称大魏圣仁大帝,但所作之事既不圣,更不仁,他多次向民间下旨选秀,并三度废后,地方官员便乘机大捞一笔,在加上对西北及中原用兵,又徵收各项杂税充实军费及拉兵夫充军,百姓已是苦不堪言。

陈一龙毕竟是现代人,何尝不知这些情况,正是亡国徵兆,但他也无力去改变前明留下的包袱,关外的排湾国与西北的讨逆军领袖皆是以前当组长时的下属,如今皆成为他的心腹大患,这日,平辽王吴襄进宫觐见…

吴襄道:「皇上,臣闻中原百姓竞相前往东北移居,民为国本,如不遏止,只会壮大了排湾,却削弱大魏」。

陈一龙无奈道:「此事朕亦知悉,平辽王以为如何呢?」。

吴襄道:「皇上,此乃叛国之举,当於边关海防之处,竖牌告诫投敌者死,并定以重刑,以惩效尤,当能有效遏止」。

陈一龙叹道:「此为治标非为治本」。

吴襄道:「皇上,当此危难之际,当施以非常之手段,所谓乱世用重典,正是此意,待清平之时,皇上再以浩荡皇恩,泽被苍生,犹未晚矣」。

陈一龙挥了挥手道:「好吧,就依平辽王之言,下去办吧!」。

陈一龙突然想到,他这一辈子都在斗争权谋中度过,谁知随着地位越来越高,烦恼却越来越多,如今成为至高无上的皇帝,每日锦衣玉食,美人在抱,但是却每日寝食难安,担心起义军打进京师,担心排湾国攻城破关,担心自己被人毒杀,被人谋朝篡位,总之,令他担心的事多到除了担心他不知道该做何事」。

吕豪乔装平民绕过锦州城往宁远城西南方前进,关宁锦三处仍是陈一龙的势力,陈一龙为了使吴襄忠於大魏确保山海关,对吴家父子备极恩宠,封吴襄为平辽王世袭罔替,领大将军职,入京参议,专任平辽事宜,吴三桂为威远侯领辽东总督,执行对辽军事行动。在袁崇焕被杀之际,吴家父子便决定叛明,只是意见相歧,吴襄认为大魏处於中原,应为正统,且与其关宁锦势力相邻,投靠後必为倚重。但吴三桂却认为他大败陈一龙,必遭陈一龙怨恨,且综观大魏与排湾两国相较,排湾虽处边陲但平倭定朝,国内安定,北明势必为其所灭,不日,将讨伐後金,挥军中原,无奈子从父意,在吴襄的坚持下,只得降魏。

吕豪心想这山海关城墙坚固,当初清军也只能借道蒙古,千里跋涉绕过长城才进逼北京,连红衣大炮也拿它没辙,看来仲坤贤有的伤脑筋了,如果招降吴三桂,要用甚麽方法,难道要找陈圆圆来招降吗?吕豪自从随仲坤贤成军,四处征伐,虽到过日本、朝鲜等地,但都是在战阵杀伐、刀光血影中度过,看到的都是屍横遍野的战争残酷,何时像今日这般悠闲,他一时兴起,便想绕到宁远城大门,看看这个他曾经驻守过的城池,眼下成了甚麽模样。

突然间,吕豪听到:别走,站住的呼喝之声,伴随着马蹄声滴答而过,吕豪也策马追了上去,想看看发生甚麽事,像前奔了一会,便看到五名大魏军士,正围着一个女子,只听到带头军士大喝:大胆刁民,竟敢违抗平辽王令,擅自出城,还伤我军士,看来必定排湾匪军奸细,来人随我拿下她,说完翻身下马,便朝那女子走去,正要捉拿。

那女子出声娇斥:好你个平辽王,几年来平不了辽,现在倒平起了辽民来了,也就养了你们这群废物,遇贼则逃,遇民则扰,干吗?想把我杀了,找个修屍匠,将我改为男屍,好让你们领军功去麽,只怕你们这群废物没这能耐。

吕豪一听那人声音,便是她朝思暮想的碧云,如何不喜,急忙策马向前,一刀劈下,斩了那名带头军士,转头对着碧云笑道:师姐,师弟救驾来迟,切莫见怪!

四名军士大怒纷纷提枪刺来,这些军士皆属吴三桂统辖,吴三桂治军严厉,训练出曾经让后金也有所忌擅的关宁铁骑,这般情形如果让大魏军关内卫所兵遇到,看到带头被杀,大概已经一哄而散,不会像这关宁军还有提枪刺杀的勇气。

吕豪抽出佩刀,以伏倭刀法接敌,如今的吕豪已不比初入明朝之时,现在已是能征惯战的排湾军第一猛将,多次的战阵杀伐,把他训练的更为骁勇,几招接触,四名军士皆已命丧刀下。

碧云高兴的问道︰「吕大哥,你怎麽会在这?你和仲大哥的事,我们在这都有听闻,师父还因为收了你们这两个得意门徒,高兴不已呢」。

仲坤贤在登基之时,与吕豪均改用原本姓名,手下众将也无人敢问,就算有人向吕豪问及,也都随便敷衍过去,久了众人也就忘了这回事了。

吕豪笑道:「师姐与师父,我们也想念得紧,我每次上阵之前都要大喊师姐闺名三声,已壮胆气」。

碧云羞红着脸嗔怒道:「你这人怎这般无赖,都已是大将军了,还这般疯言疯语,像个流氓」。吕豪知道碧云嘴上虽说如此,但心里肯定高兴,他自豪的想说:我在调查组时,也是个泡妞高手,拜岛在我军裤底下的女人,没一百也有八十,何况女孩子爱听好话,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现代是这样,明代也是一样,没啥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