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唐权谋王
3671900000070

第70章 第020计:太子妃到

李建成在东宫思索着如何缓和东宫与秦王府的关系之时,李恪也在自己的房中想着同一件事儿——自己回来这么多天了,也该去看望一下自己那位太子大伯了。毕竟太子夫妇对自己的父王李世民有所猜忌,可对自己却很好,而且东宫的那些堂兄弟们和自己也算是小铁哥们啊。可现在李恪还在禁足当中,看来只有熬过剩下的这些天之后,才能去东宫拜见自己的太子大伯了。

本来打算改何时去东宫请安的李恪,却在第二天的早晨迎来了自己的大伯母和自己的堂兄李承道,还有他们身后跟着的那一帮子东宫小皇子们。李恪是格外欣喜,忙不迭地给太子妃和几位表哥们行礼,李承道和弟弟承德、承训、承明见到李恪也像是看到宝贝一样,围拢上来热乎的不得了。年龄最小的李承义则被杨孺人抱过来亲昵了一番。

太子妃来访,秦王府自然要隆重迎接,而这也给李恪创造了机会,一个了解当下东宫情况的机会。看着长孙王妃迎接着太子妃她们进到房中开始叙谈,李恪凑近到李承道跟前,假装无意地问道:“承道哥哥,我都回来那么多天了,你怎么今天才来找我玩啊?”

“哼,你还说我呢,你怎么不来找我呢?”李承道撅起嘴来反唇相讥道:“你都回来那么多天了,你也没来找我啊!”

“我不是在禁足嘛!”李恪假装着急地说道:“再说了,你是大孩子,大人不太管你们,我和承乾哥哥都太小了,大人们当然不会让我们随便出去咯。”

“哎——我也一样啊”李承道叹了口气,埋怨道:“前几天父亲还挺高兴的,说是要让母妃带我们来二叔府里来贺喜的,可这几天突然就不高兴了,我问了他几次什么时候来,可他都不理我。”

“哦,那今天你们怎么来了啊?”李恪心里已经感觉到太子对秦王开始心有芥蒂了。

“我也不知道。”李承道一脸不解地说道:“昨晚那个姓张的老头走了以后,父亲就高兴了。我一问母妃能不能来找你,他就让母妃今天带着我们来了。”

“呵呵,看来那个张老头是个好人哦!”李恪假装高兴地说道。但他心里却在暗喜:看来张玄素已经开始行动了,而且成果不错啊。

张玄素对李建成的说服实际上也是李恪的杰作,只不过这件事情要追溯到李恪见到魏徵的时候。当魏徵在李恪的训斥之下,匆忙和杜如晦为河北奏折之事采取补救措施的时候,魏徵就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他在窦建德手下之时的同僚——张玄素。张玄素素来就有大名,所以攻破窦建德之后,李世民立即接见了被俘的张玄素,并且送他到长安,推荐给了李渊。而李渊见到张玄素之后也是大加赞赏,当即封他为东宫詹事府少詹事,负责辅佐李建成。

当时的魏徵并不知道张玄素被李渊安排了什么官职,但是有一点他是清楚的,那就是以张玄素的才能,李渊绝对不会弃之不用的,而且还会对他委以重任。所以魏徵立即给张玄素修书一封,希望他能在朝中调和太子和秦王的关系,从侧面开解那封奏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之后,魏徵把这封信交给了李恪,但李恪却把这封信压下了,直到回到长安,他才秘密派遣李驹找到了张玄素,把信送给了他。李恪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消弭那封干政奏折的影响,萧瑀一人足矣,如果再有更多人就此事进行游说的话,反倒会让李渊和太子过分看重那份奏折,及其背后所隐藏的动机,那时候就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回到长安之后,李恪得知张玄素成了太子的讲师之后,心中颇为惊喜,所以他把魏徵的信件少做修改,无形中把调和太子和秦王关系这个任务由临时的权宜之计变成了长期的好友托付了。好在张玄素是个厚道人,没有生出太多的猜测和心思来,让李恪的计划得以顺利实施,今天就已经看到成果了。

心境轻松下来的李恪好好和这些堂兄弟们玩了一场,并且把自己发明的“迷宫棋”教给他们玩。其实这个迷宫棋就是李恪前世玩的飞行棋,这本来是李恪闲来无事画着玩的东西,到了李承道他们的眼里就不亚于奇珍异宝了。

随着太子妃驾临秦王府,笼罩于长安上空的易储阴霾算是暂时消散了。已然回复了帝都风采的长安开始张灯结彩,长安官民们开始以一种轻松悦然的心态准备迎接他们的英雄了。

大唐武德四年七月甲子,浩浩荡荡的东征凯旋之师英姿飒爽地穿过明德门,阔步行进于长安城的中轴线——朱雀大街之上。走在队伍最前列的是两张年轻英俊的面孔:一位是骑着紫色骏马的秦王李世民,另一位则是骑着黑色战马的吴王杜伏威,两人携手而进,宛若兄弟。就在长安官民们为自己英雄的年轻英武而赞叹不已的时候,没有人注意到紧跟在这两位年轻亲王身后的另一位亲王,而他此刻的表情相当难看。

紧跟在李世民和杜伏威身后的正是齐王李元吉,此刻他的心中充满的不是愤懑,而是痛恨,而且这种痛恨并不单单是针对一个人。同为窦皇后所生嫡子的李元吉,本来应该和自己的两个哥哥一样健康地成长为一代英才,但老天似乎特别喜欢和他开玩笑,让他从小就成了一个另类,一个颇有几分悲剧色彩的另类。

据说李元吉从呱呱坠地开始,就被窦皇后另眼看待,当然这个“另眼”不是赏识,而是厌恶。至于原因么,很简单,这个小四长的实在太难看了,这帅哥李渊和美女窦氏怎么可能生下这么个丑孩子呢?所以,窦皇后直接把这个小名“三胡”的四小子扔给了乳母,自己连看都不想多看一眼。

幼年时的不幸,李元吉记不清了,也就不必在意了。可是,随着他年龄的逐渐增大,他越来越觉得上天对他的不恭,这正应了李恪前世时看到过的一句话——你可以幽生活一默,但是如果生活幽你一默的话,那你就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