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唐权谋王
3671900000061

第61章 第011计:秦王封赏

裴寂的话可以说点醒了李渊,他开始反思自己想要更立太子的想法。如果因为秦王攻占了河南河北就封李世民当太子,那和他一样骁勇善战的齐王李元吉必定会效仿。中原虽然平定了,可西北的河西走廊,西北的河套平原以及幽蓟辽西等地都还未攻陷,而且正对长安的突厥草原十八骑也时刻对大唐虎视眈眈。如果齐王把这些敌人一一扫平了,到时候他李渊也是无可封赏的话,那是不是又要像踢掉李建成一样,把李世民再一次从太子之位上踢下来,换上李元吉呢?

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因为军功而入主东宫成为大唐的定制的话,那后世大唐的皇子们就会为了储位,一个个变成穷兵黩武的修罗杀神,到那时候,恐怕就如裴寂所言,以灿烂文明傲立于世的大唐,就变成了盛产好战嗜杀皇子的虎狼之国了。这一切当然不是李渊希望看到的。

想透了这些,李渊终于完全打消了更立太子的想法,他释然问道:“裴相,既然这太子之位不能给予,那你看该如何封赏秦王啊?”

“哎呀,这个老臣觉得还是多多赏赐金帛吧……”裴寂这时候展现出了他狡猾的一面,他淡然说道:“多赏赐些金银宝物,洛阳府库那些东西你看着给就是了;另外,给他加上几百户的封邑,再破例授给他几百亩永业田,也就可以了。也就只能这样了。”太子之位,裴寂是死也不想让李世民得到的,可是这其他的东西,裴寂同样替李渊小气了一番。

“封邑和永业田是肯定要加的,不过……”李渊思索了片刻,有点儿犹豫地说道:“光给东西还是太薄了,毕竟秦王这次是拿下了整个中原,这是不世之奇功,朕不能让人说自己太小气啊!”

“那陛下的意思是?”裴寂感觉有点儿不好,因为他想不出李渊除了太子之位还能拿什么赏赐李世民。

“裴相,你看,这是我让欧阳询书写的新铜钱的铭文……”说着,李渊把一张纸递给了裴寂,上面写着四个字“开通元宝”,李渊接着说道:“过几天,这种新钱‘开通元宝’就要开炉铸造了。我设了六个铜炉铸造此钱,我想把其中两个铜炉赐予秦王,让他有取之不尽的财源,你看如何?”

“这……”裴寂现在开始心虚了,因为他已经阻止了李渊的立储之议,如果现在再阻挠的话,那李渊就不得不网他和秦王的矛盾上想了,那以后还让李渊怎么相信自己啊。可是,李渊现在的这个提议,无疑是把大唐举国三分之一的财富送给李世民,这个赏赐如果成行,李世民光拿钱砸也能砸出个朝廷来啊。可是,裴寂没想到,对于他来说,李渊接下来的这个提议才是致命的。

“另外,我想再给秦王封个官,”李渊似乎并未注意到裴寂此时的脸色,继续说道:“秦王既然封无可封,那朕就假天之名,封他个‘天策上将’,让他在洛阳开府,方便他以后用兵,你看如何?”

“陛下,此举断不可为啊!”这个建议让裴寂再一次爆发了,他近乎哀告地说道:“陛下此举是要把关东之地垂手送与秦王啊,这和让他和太子平分天下有何区别啊?”

“裴相差矣……”李渊微笑着说道:“这天策上将府不过是个帅府而已,如今天下未靖,秦王居于府中调配兵马,可以方便征战。可是,这天下总有安定的一天吧,到时候这天策府也就自然可以撤销了,所以这不过是个权宜之计罢了。另外,朕打算让秦王在长安设立一个研讨文学的官署,这样也好消磨一下他的锋芒和戾气。这样一来,他不就要顾念两头了么。他有事儿干,自然就没心思管其他的了。”

“可是,陛下……”裴寂刚想再争辩一下,却看见李渊冲他摆了摆手,开始起身了。

“你这个裴三那,太子之位朕已经答应你不给了,其他的还有什么好吝啬的呢?”李渊说着上前拉起了裴寂,笑呵呵地说道:“别想了,秦王封赏的事儿就这样吧。走,跟我到后面划船去……”

话说到这里,裴寂也只能强装笑脸地跟着李渊走了,毕竟他从来不会打扰李渊玩乐的兴致的。这就是裴寂,朝堂上说一不二的权臣,政治利益面前据理力争的能臣,还有李渊面前阿谀逢迎的佞臣,武德一朝“大奸似忠”的集大成者。

其实,裴寂对于李渊封赐一文一武两个官署给秦王也找不出很强力的理由来反对。毕竟两个官署一文一武不说,还是一个在长安,一个在洛阳,这秦王总不能把自己一分为二,去分别管理这两地方吧。而实际上,李渊和裴寂都忽略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那就是秦王的能力。后来的事实证明,两个官署的设立不仅没有让李世民两头为难、自顾不暇,反倒成为了他日后和太子东宫集团对抗的最大资本,这同样是李渊没有想到的。

李渊和裴寂讨论秦王封赏的时候,已经是李恪被禁足的第五天了。这五天里,他除了陪着李承乾欺负李泰以外,就是聆听嫡母长孙王妃严厉的耳提面命,可以说是过的不亦乐乎。可是今天,李恪没有急着出去,而是留在房中,肃然和自己母亲杨孺人道别,因为今天杨孺人就要出门去造访自己那位堂姑母杨牡丹了。

李恪并不担心自己母亲的智商,只是替她检查一下是否一切都已周详。这几天里,李恪虽然在玩儿,可他手下的情报机关却是一刻没停过,关于那位太原郡公武士彟的信息接连送到了杨孺人的手上,让杨孺人颇有应接不暇的忙乱感觉。

“母亲,都记下了吗?”李恪肃然问道。

“嗯,连他早年卖豆腐的经历我都记下了。”杨孺人自信满满地说道。

“好吧,那恪儿就拜托母亲了!”李恪拜道,接着,他忽然诡谲的口气补了一句:“母亲,若是说到武士彟的那两个儿子的时候,您一定要说把他们好好夸赞一番。”

“啊,为什么?”杨孺人目瞪口呆地看着李恪,因为这个要求有点儿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