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亡清兴汉传
3669700000009

第9章 四小姐

太阳下山以后,美好的夜晚便开始了。只是,这种美好只属于富人和有权势的人,也就是两千多年前那个伟大的军事家曹刿所说的“肉食者”。因为对于广大的穷苦百姓来说,为了生计,他们明天还要早起劳作,他们是没有闲情逸致来享受这美好的夜晚的。

而此时北京城的超武公府,也就是大清第一权臣鳌拜的府第,更是灯火通明,亮如白昼,几个满洲大官正交杯换盏,喝得很是尽兴。

“大人,奴才忽然想起,今天皇上回城的时候,可是拉着揆叙那个小娃娃一起走的啊。”班布尔善的这句话说得很不合乎气氛,所以,他刚说完,众人的脸色便都是一暗。

“那也没什么,皇上不也是个小娃娃嘛,两个小娃娃到了一起,能说些什么?”校董对班布尔善疑神疑鬼的样子很是反感,所以,班布尔善刚说完,他便连忙接过话茬,出言反驳。

“校大人此言不妥,皇上可不是一般的小娃娃,而那揆叙,从今天行猎中的言行举止来看,也不是个一般的小娃娃,和那个明珠可是相似的紧啊。”班布尔善知道校董是一个莽夫,便忙出言提醒。

“班大人多虑了,两个孩子,手里没有一兵一卒,能办成什么大事?”校董针锋相对,寸步不让。

班布尔善还想说什么,却忽然发现整个桌子上的人都停住了碗筷,都在盯着他们二人的争论。见此情景,班布尔善便识趣的不言语了,而是转头看着鳌拜,等着他裁度。而校董见班布尔善不说话了,他也不好再多说什么,便也把目光转向了鳌拜。

片刻之后,鳌拜没说话,马尔赛却笑道:“凡事有利的一面,便也有弊的一面。明珠是聪明人,他应该知道自己该站在哪一个阵营里。所以,我们不必多虑,只管壮大自己便是了。”

马尔赛说完,鳌拜也点头说道:“马尔赛说的有理,只要大清的朝政和军队都掌握在我们手里,我们还怕什么?今天的野味不错,各位必须要多喝几杯才是。”

鳌拜说完,众人便又开始了豪饮,而方才班布尔善和校董的争论,就像是没有发生过一样。

目送着梁九宫离去,康亲王的心里忽然沉重了起来。

无功不受禄,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老谋深算的他,自然是明白这一点。康熙无缘无故的封赏,自然是有着显而易见的目的,那就是让他出面制衡鳌拜。其实,在大清的皇族里,安亲王岳乐是一个比他更合适的人选,只是,顺治在临终前曾有意传位于岳乐,所以,岳乐和康熙之间还存在着一点争位的嫌隙,这就使他在皇族中的地位变得异常重要。

其实,鳌拜专权,他也是很看不惯的,只是他没有足够的实力抗衡鳌拜罢了。并且,作为爱新觉罗氏的族长,长房长孙,他有着维护家族荣誉和尊严的责任和义务,所以,从这一点来说,他又必须要辅助康熙,铲除鳌拜。只是,他现在对康熙的实力和能力都存在着质疑,不知道自己眼下是否应该明确的表明立场。

扎尔图送走了梁九宫,回到客厅,一眼便发现了康亲王凝虑的神情。

“阿玛,我能入宫当差,这是一件喜事啊,阿玛还担心什么呢?”扎尔图的不解随口而出。

面对扎尔图的不解,康亲王并没有直接的给以答案,而是转身揭开身后的两块黄绸,露出了那两株三尺来高的南海珊瑚。在最后一抹夕阳余光的掩映之下,这两株珊瑚显得更加的绚丽、鲜明。

“真是人间极品,这应该是南海诸岛的贡品。看来,皇上是下了大本钱啊。”康亲王虽然是个见过世面的人,阅过人间珍宝无数,但还是被这两株宝贵的珊瑚所震撼,不由自主的赞叹着。

“嗯,确实很美。”扎尔图也情不自禁的赞叹了一句。对于好看的东西,似乎所有人都不会感到讨厌。

“可你知道,如此重赏,如此高官,意味着什么吗?”康亲王转过身,看着扎尔图,也开始转入了正题。

“意味着阿玛对大清很重要啊。”见阿玛又在考验自己,扎尔图便唯唯答道。

“那你说说,我这个闲散王爷为什么忽然又变得重要了呢?”

“这——”扎尔图想了一会儿,一时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便低下了头,准备聆听阿玛的训示。

康亲王笑了笑,说道:“你随我到书房来。”

揆叙来到客厅,给明珠和爱新觉罗氏见过礼,请过安,便在下首的椅子上坐下了,清儿则站在了他身后。而揆叙刚坐定,窝在爱新觉罗氏怀里的小姑娘便象刚睡醒的小白兔一样蹦到了他的面前。

“二哥,你什么时候回来的?你今天出去玩儿也不带着我?”小姑娘抓着揆叙的手,一边撅着嘴,跺着脚,一边左右的摇晃着。

这个小姑娘不是别人,正是前文交代过的,明珠府的四小姐,揆叙的小妹惜柔,也是明珠唯一的女儿,年方九岁。

见小姑娘对自己有意见了,揆叙忙把她搂在了怀里,刮着她的小鼻子说道:“我是出去练习弓马骑射,可不是为了玩儿。”

惜柔抓住揆叙的手,坐在揆叙的大腿上,故作生气的质问道:“我才不信呢,你既是出去练习弓马骑射,为何又非要和婴宁姐姐一起去?如实招来,你们出去做什么了?”

揆叙哑然失笑,不觉便在惜柔粉嘟嘟的小脸上亲了一下,说道:“好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姑娘,真是人小鬼大。”

“哼!你这个人,做事从不避嫌,又好张扬,怎能逃过我的‘火眼金睛’?”惜柔一边说着,一边偎在揆叙的怀里格格的笑着。

“我的小妹什么时候成了孙大圣了?”一听惜柔说“火眼金睛”,揆叙便知道这是一句戏词,一定是前几天九门提督护军五营统领多尔哈的母亲六十大寿的时候,母亲领着她去拜寿,她在九门提督府听戏时学到的。

“行了行了,别闹了。”爱新觉罗氏沉着脸打断了揆叙和惜柔的嬉闹。“叙儿,你大哥不在家,你就是家中最年长的孩子了,怎能如此不讲礼仪,嬉闹无状。”

看到母亲脸色阴沉,揆叙忙道:“额娘教训的是,孩子知错了。”同时,揆叙也忙坐直了身子,对还坐在自己大腿上的惜柔不停的使眼色,示意她离开自己。可惜柔就像没看见一样,或者是干脆装作不懂,依然赖在揆叙的怀里不动。

见此情景,爱新觉罗氏便无奈的叹了口气。而明珠对此却不置可否,一副事不关己,无动于衷的样子,悠闲的品着手中的茶。

揆叙看了看正襟危坐的揆方,便明白了母亲叹气的原因:自己不学无术也就罢了,可又如此的“嬉闹无状”,怎能不让她失望呢。当然,什么东西也最怕和别的东西比较,要不人们怎么说“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呢?如果没有大哥性德的才华横溢,三弟揆方的精致稳重,揆叙也不觉得自己有多么差劲。可一旦有了参照物,自己便客观的摆在了人们面前,怎么掩饰都没有用了。

不过,揆叙重生以后,却为揆方和李青山等人深感悲哀,因为他们都没有自己的童年,没有自己的少年。在封建礼教的驱使下,他们迅速跨越到了那青涩而又虚伪的成年,在礼教做作的面纱之下,他们稚嫩的面孔显得格外的可笑和悲哀。

揆叙做不来这种做作的成熟,也不想做。

“老爷,夫人,可以开饭了。”来催饭的是爱新觉罗氏的贴身丫头,也是管事的大丫头,名字叫秋兰。揆叙也只知道这些,至于她的父母是谁,何时做了府里的下人,他却不知道了。

“老爷,咱们吃晚饭吧。”爱新觉罗氏转头征求明珠的许可。

“好吧。”明珠答应了一声,便起身向偏厅走去。随后,爱新觉罗氏、惜柔、揆叙、揆方,以及清儿等下人,也都跟着来到了偏厅。

大户人家规矩多,吃饭自然是有专门的地方。而主人吃饭的时候,下人们也要在一旁伺候着。贴身的丫环在厅里,一些小丫头和婆子们则只能在外面候着。

明珠是家主,自然坐主位,爱新觉罗氏领着惜柔坐在左下首,揆叙和揆方兄弟坐在右下首,满桌子的美味佳肴,也只有这五个人有资格吃。

古人讲究“食不言,寝不语”,讲究“细嚼慢咽”,尤其是明珠这样一个以理学名臣自诩的朝廷大官。所以,吃饭的时候,总是府里最宁静的时候,饭桌上的主人只顾着“细嚼慢咽”,而厅里厅外的下人们更是大气也不敢多喘一口。揆叙很不喜欢这样的吃饭方式,太憋屈,不过他也没有办法,好在重生了几天,他已经慢慢的习惯了。

细嚼慢咽,正好可以多吃一些,揆叙一直都用这种观点来安慰自己。

半晌过后,吃完饭,在下人们撤下饭桌的同时,个人的贴身丫环便又奉上了茶盅和脸盆,以为漱口之用。众人漱口以后,便坐在偏厅吃茶,下人们开始吃饭。

揆叙端起茶杯,刚喝两口,就听明珠说道:“叙儿,你跟我到书房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