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亡清兴汉传
3669700000062

第62章 黎四边

一踏上越南的红土地,吴世杰的新军在气势上便陡然又长了几分。每个士兵都是一脸兴奋,一脸憧憬,仿佛不是来打仗,而是旅游一样。新军成军近一年,除了训练就是训练,今天终于有机会一展身手,这些骄兵悍将们便如同出了匣的猛虎一样,气势冲天,势不可挡。

为了展示自己的军威,吴世杰特意命令士兵们在行军途中都把自己的刺刀插上。一路走来,便是白花花、雪亮亮的一片,被太阳光一反射,便是一片耀眼的刀光,晃得吴世杰和郑化龙等人眼睛生疼。

许多越南的老百姓见到这支队伍都是格外的好奇,没有铠甲,绿布军装,肩上抗的全都是三尺多长的黑乎乎的火枪,枪尖上还挂着雪亮的一截短刀。而在老百姓好奇的目光中,新军的士兵们越发精神百倍起来。

一路上,郑化龙向吴世杰大致介绍了一下越南国内的大体情形。

越南北方的政局由郑化龙和段海共掌,郑化龙主军,段海主政,井水不犯河水。越南北方共有士兵六万人,其中,三万人是临时招募的农夫,只有三万是正规军。而在这三万人的正规军中,还有三千人是越南国王黎四边的王宫卫队。而南方的阮清明,手上光正规军就有五万人,还都是越南的精锐部队。所以,南北双方虽然在洞海对峙着,但北方却是在采取守势,在军事上南方明显占优。

而实际上,吴世杰猜想,北方的形势应该是岌岌可危了,否则,郑化龙也不会急切的向自己求援,早知道应该多敲诈一笔,吴世杰不觉得有些后悔。

从老街到河内,二百里的路程,吴世杰却整整走了四天,每天五十里,不紧不慢,弄得众人都大惑不解,而郑化龙更是心急如火。只是,吴世杰始终都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必须要造足声势,反正现在是别人有求于自己。

可当吴世杰来到河内城下的时候,吴世杰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人山人海,旌旗满天。

吴世杰刚一停步,震耳的锣鼓声便响了起来。同时,从城墙上飞快的顺下来两个巨大的条幅,如飞瀑一般,一左一右的挂在城门两侧。

“越南云南,本是一家;黎吴两姓,并肩作战。”

看到血红的条幅上鲜黄耀眼的大字,吴世杰心头一阵好笑:这黎四边也太能搞了吧。不过,黎四边此举,明显的表示出了对吴世杰的拉拢之意。并向越南的百姓澄清了一件事,那就是云南军队来助战,是受国王之邀,而非大将军之请。果然,吴世杰偷眼望去,郑化龙的老脸果然拉得比驴脸还长。

郑化龙忙了一场,原来是给黎四边做了嫁衣裳。幸好,他手里还有军队,并和吴世杰签署了协议,也不怕吴世杰反悔。只是,他还是看轻了吴世杰,因为他并不知道吴世杰的野心。

众人正各怀心思的时候,只听从城门里传来三声炮响,一个巨大的罗黄伞盖从城里缓缓移出。伞盖之下,是一个穿着龙袍的中年人,由于距离太远,根本看不清相貌。两侧是两队衣甲鲜明的士兵在鸣锣开道。

吴世杰的声势造的足,黎四边却也毫不逊色。

双方相距十几步,吴世杰便忙下马,同时,黎四边也在小太监的搀扶下下了銮驾。

“小王爷亲自率兵助战,真是我越南百姓之福啊,朕感激不尽。”二人一见面,黎四边便握住了吴世杰的手,亲热的寒暄着,像是多年未曾蒙面的老友,尽管,他是第一次见到吴世杰。

“蒙国王陛下亲自出城迎接,小王惶恐。”吴世杰一边打量着眼前这个憔悴瘦弱的中年人,一边说道。

“朕久仰小王爷的风采,今日一见,果然英武不凡。朕已在王宫略备薄酒,为小王爷接风洗尘,小王爷请上銮舆,与朕一同入城。”黎四边一边说,一边又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这……”吴世杰有些迟疑。与国王同乘,这可是天大的恩宠,而黎四边此举,可谓是给了吴世杰最大的荣耀。

不过,见黎四边态度诚恳,吴世杰便也毫不客气的上了銮驾,与黎四边并排而坐,在越南百姓的夹道欢迎中,缓缓入城。

銮舆之后,是一脸无奈的郑化龙和神色如常的胡国柱。

昆明,平西王府。

在宽敞明亮的议事大厅里,只有吴三桂和方光琛两个人在悠闲的品着茶。

“世杰该到越南了吧?”吴三桂手中捧着一盏香茗,若有所思的问方光琛。

方光琛微微一笑,捻须答道:“也许,现在已经进了河内城。”

吴三桂品了一口茶,忽然问道:“献廷,让世杰领兵去越南,是不是有些冒险了?”(方光琛表字献廷)

方光琛笑道:“王爷放心,有国柱和应正在,一切可保无虞。并且,如果不让小王爷出去历练一下,日后恐难承大业啊。”

吴三桂点了点头,虽有些担心,却也不好再说什么。

北京,紫禁城,乾清宫。

康熙批阅完案上的奏折,伸了个懒腰,见曹寅在身边无所事事,便随口问道:“曹寅,云南那边有什么动静?”

见康熙垂问,曹寅忙答道:“回皇上,没有什么大的事情。不过,据细作回报,吴三桂认了个义孙,叫吴世杰,整个云南都称‘小王爷’。只是此人十分神秘,除了吴三桂的几个心腹以外,没有人知道他的来历。并且,他在云南也很少抛头露面,是以奴才对他还没有确切的情报。”

康熙皱了皱眉头:“要尽快打探出这个吴世杰的情况,此人非同小可。”

“奴才遵旨。”曹寅施礼作答。

在康熙的意识里,吴三桂比鳌拜更可恶。鳌拜虽然跋扈,但毕竟是满洲人,又身在北京,容易控制。可吴三桂就不行了,处在云南,天高皇帝远,又拥兵自重,还是汉人。所以,康熙认为吴三桂迟早会造反,不过是时间早晚的而已,而他对吴三桂的防范也是日渐加重。尽管,云贵两省的大小官员基本上都是吴三桂的人,但他在云南还是安插了很多细作,以监视吴三桂的一举一动。

吴三桂的嫡长子和嫡长孙都在北京当人质,所以,康熙认为他不可能把自己的基业传给别人,并且,即使他愿意,他麾下的文臣武将恐怕也不会答应。所以,凭着自己直觉和推断,康熙敏锐的感觉到吴世杰的身份有很大的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