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文明帝国
3669300000120

第120章 又是关于笔名娬婠娲

又有兄弟问我的笔名“娬婠娲”怎么读了,唉,就读作wǔwāwā吧!还好,今天有个美眉叫我婠婠,看来大唐双龙没白看。

其实,我在《碎月长壑》里贴过关于笔名的说明,不过考虑到这个名字实在有点操蛋,我还是在这里再贴上一遍吧。

<原文如下>------------

“娬”字读作wǔ,三声,古代同“妩”。娬是一个姓氏,古代常用的姓氏,不过近代已经很少有娬姓了。这个姓氏也许是母系氏族制度的一个特征性的产物吧。在古代,妇女在生产生活中居于支配地位,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正所谓“圣人无父,感天而生”。

既然本文穿越到原始社会了,取这样一个古姓也算和谐吧。

“婠”字大家应该比较熟悉,黄易大神的一部《大唐双龙传》使千千万万国人将婠婠这个敢爱敢恨痴情美丽的女子深深的印在了脑海里。不过可能很多朋友并不知道婠婠该怎么读,或许有不少人都直接取半边,将婠字读作guān(一声)。其实,“婠”字有两个读音,当读作wān(一声)时,是形容女子体态、品德美好,而读作wà(四声)时则是形容小baby肥嘟嘟的样子。

在《大唐双龙传》中,我猜想白衣赤足的婠婠小姐的芳名九成九应该叫做wānwān的吧。但事事难料啊,万一叫错了,不知道美绝人寰的婠婠魔女会不会用天魔带勒死我。恐怕,婠婠小姐名字的准确读音,只有黄易大神自己才知道了。

至于婠这个字在我的笔名中,其实读作哪个音都可以,反正连起来读快了发音都差不多。不过鉴于本人性别男,且小女确为肥嘟嘟的baby,我看婠这个字还是读作wà比较好。

“娲”读作wā,一声。这个字我想做为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认识吧。不认识这个字的人,恐怕有一半在小学语文课上都被老师罚站过。

中华上古之神,人首蛇身,为伏羲之妹,凤姓。起初以泥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而后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天,斩龟足以撑天。

这位神就是女娲,全名凤里希,又称**、女娲,甘肃秦安县人,出生于盘古时期,兄弟姐妹共12人。世纪大洪水之后,其兄弟姐妹中只有女娲与哥哥伏羲幸存,兄妹俩则成为了华夏人的祖先。女娲的主要事迹有:用黄土仿照自己造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创造鸡狗羊牛马猪;创造了男女婚配;制造乐器笙簧,创造音乐。

女娲最伟大的功绩就是补天。有个管水的神和一个管火的神打架,不小心撞烂了做为撑天之柱的不周山,导致天塌了个窟窿,引发了世界末日和大洪水。于是敬爱的女娲大神实在看不过眼,就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大乌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

听完女娲的故事是不是觉得这位大神像上帝?本文的主角穿越后的环境本就打算建立在《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结束后的百年左右的架空背景之下,而伟大的元齐先生一生的功绩却与女娲有些类似,因此娲这个字在这里还是有一定的特殊意义的。

矫情了这么半天,各位书友一定以为我是精心挑选了三个难懂的字做为了笔名吧?其实,事情是这样的……

小弟是用拼音输入法打汉字的(高手都用这个),而经常上网就难免会打www这串英文,某天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网址的时候,不小心打开了输入法,在敲下三个w之后,却发现输入法出了问题,待选字的框框出不来了(常见故障),结果一顿乱按后,娬婠娲三个字被记忆成了词汇。

小女在不到一岁的时候,有天在看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郎》,当播放片尾音乐时,小女突然首次说出了人生中第一个连续的发音——wǎwāwā,并将这个发音牢牢挂在嘴边直到如今。

某日,小弟在起点中文注册作者,正在为“作家署名已经存在”的提示伤透脑筋时,小女突然跑来喊了一句wǎwāwā,小弟为了纪念小女这句口头禅,故在笔名一栏中敲入www,结果输入法记忆的娬婠娲跃然屏上。提示:作家署名可以使用。

就此,小弟的笔名即为“娬婠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