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重生大唐初年
3668300000032

第32章 茶社

在赵府内李恪正不解的向赵志问道:“赵兄,什么叫阶级斗争?”

赵志道:“阶级便是身份地位的等级,比如旧氏族和新贵族,比如贵族和平民,再比如氏族门阀和新兴的商贾作坊主。”

李恪道:“赵兄的意思是说?”

赵志道:“隋末便是旧氏族门阀与新兴的商贾作坊主们之间的斗争。”

纪万全道:“何以见得?”

赵志道:“随着社会的发展,分散的小手工业者便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所以就出现了以专门生产为目的的手工作坊,当作坊和商贾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他们就渴望得到社会地位,就希望拥有话语权。但是这天下掌权的氏族门阀又怎么会让他们分去自己的利益呢,所以便对作坊主和商贾进行打压,而作坊主和商贾并不甘心被削弱便奋起反抗。其实可以说隋末的战争就是新势力和旧势力之间的较量,其结果就是新势力败亡。”

李恪道:“是么?”

赵志道:“当时各地的起义军背后都有势力再支持,我大唐乃是关陇集团,而其他的军阀有很多都是大作坊主和大商贾在其背后支持,否则连年的战乱他们那里来的那么多钱粮。”

李恪看了纪万全一眼,见其轻微的点了点道:“原来如此。”

纪万全道:“听君一席话,使在下视野大开,在下方才有些过激,还请赵县公见谅。”

赵志笑道:“这没什么,有质疑才会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才能去想办法解决问题,人不就是这样进步的吗。”

李恪道:“赵兄此话说得好。那么按照赵兄意思,父皇此次让本王来洛阳便是想要发展新势力么?”

赵志道:“社会在发展,作坊主和商贾的崛起是必然,依靠打压只会造成阻碍和混乱。再说陛下也同样不希望旧势力过于强大,这样对国家没有任何好处。所以陛下希望可以平衡新旧两方的实力,从而维护国家的稳定。”

李恪道:“原来如此。”

纪万全道:“可据臣所知,陛下欲将关中与关东的矿产全部交给皇族打理,这样就不怕皇族的势力太大么?”

赵志道:“这个,在下就不清楚了。”

李恪道:“嗯,那好,本王今天前来便是为了和赵兄见见面,没想到和赵兄的一席畅谈却使得本王获益匪浅。本王刚来洛阳还有不少事情需要安顿,就不再打扰赵兄了。等过几日本王安顿好了,请赵兄到府上赴宴,还望赵兄赏脸。”

赵志道:“殿下严重了,届时赵志定当前去叨扰。”

李恪几人告别赵志后回到洛阳的行宫,让李丽质回去休息后,李恪向纪万全问道:“纪先生,您觉的此人如何?”

纪万全想了想道:“是个很意思的人,虽然他的那些观点和看法,臣下并不喜欢也不赞同,但是也不得不说其说的很有道理和见地。”见李恪点了点头,纪万全问道:“那不知殿下对此人又评价如何?”

李恪沉思了一下说道:“本王觉得此人,很特别。”

纪万全道:“特别?”

李恪点头道:“不错,在他的身上本王看不到别人的那种谨慎,那种献媚,那种疏远,那种提防,那种敷衍。他给本王的感觉是…平等,对就是平等,就好像他根本就没有把本王当成一位王爷,而是当作普通人一样,这让本王觉得很新鲜。还有就是他身上的那种孤独感,那种仿佛被全天下孤立般的孤独感,很是吸引本王。”

纪万全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道:“恐怕并非天下人孤立他,而是他孤立天下人啊。”

李恪道:“纪先生为何如此说?”

纪万全道:“殿下难道忘记了,他赵家刚刚遭逢的大难了吗?”

李恪道:“嗯,确实,受了那样的打击,也不怪他会如此孤独了,恐怕这天下很难再有人可以让其信任了。”

纪万全道:“不错,哎,只是可惜了赵谦这个国之栋梁。”

李恪道:“难道父皇,就任此事如此了么?”

纪万全道:“陛下有陛下难处,他能做的都已经做了。”

在李恪二人谈论赵志的同时赵志正在自己的书房内疾书,写好后便让下人拿着李世民留下的令牌和书信往长安而去。

六月的洛阳骄阳似火,赵志坐在凉亭内,身上汗流浃背。对于前世一直生活在北方的赵志来说,这样的天气让他浑身难受。赵志一边擦着汗,一边端起被井水镇过的绿豆汤大口大口的往嘴里灌,随后长出一口气对身边的赵砚说道:“赵砚你去和信伯说一声,让他吩咐厨房多准备一些绿豆汤,分给下人们喝,这大热的天可别中了暑。”赵砚离去后赵志不禁想:这要是有个空调就好了,再不有个冰箱也成啊,哎,冰箱?冰?

反应过来的赵志马上让下人出去买硝石,等下人们买来硝石后,赵志又让下来抬来一个大水缸里面装半满的水,再找来一个装满水的铜盆后便只留下赵砚让其他下人们离开。

赵志把铜盆放在水缸中,飘在水面上的铜盆使得赵砚惊讶的长大了嘴巴,赵志随后吩咐赵砚将买来的硝石研磨成粉倒入水缸的水里。

随着时间的流逝,水缸中的温度开始降低,过了大约半个时辰,铜盆中的水面上开始出现冰碴子,赵志便让赵砚看着,自己回书房练习书法去了。

一个多时辰后,赵砚过来让赵志前去查看。赵志来到水缸旁边只见铜盆里的水已经基本全部变成了冰,而赵砚看赵志的眼神也不像是在看人类的那种了。

赵志挠了挠头发说道:“那个,厄,这其实只是一种自然现象,并非你想象的那样。你明白吗?”

赵砚神情有些激动道:“明白,明白,小人对外一定只说是种自然现象,少爷放心。”

赵志翻了个白眼心想:我放心,我放心什么我放心。算了,这玩意儿也解释不清楚的。

随即赵志找来赵诚信,吩咐其在家奴中挑选一些诚实可靠之人,他最近要用后便带着周家两兄弟和赵砚一起出门向西市而去。

来到西市后,赵志在西市新开的育才书店周围查看了起来。逛了两圈后,赵志看中了书店隔壁的一家茶社,随后带着三人走了进去。

茶社中的客人并不多,看来生意也是一般。赵志四人找了张桌子坐下,伙计招呼道:“四位客人想吃些什么茶?”

赵志道:“你们这里都有些什么茶呢?”

伙计道:“回客人,咱们这里有文士茶,禅茶,和俗茶。”

赵志道:“哦?那都有些什么不同呢?”

伙计解释道:“回客人,这些都是煮茶,吃茶的方法不同而已。”

赵志道:“那也就是说,茶是相同的了?”

伙计道:“那也不是,茶还分为新茶和旧茶。”

赵志点头道:“那就给我们上些简单一点的茶,不要放盐。”

伙计道:“好嘞,您几位稍等。”

赵志四人等了挺长一段时间,伙计才把茶端上来,赵志端起茶盅押了一口,感觉还可以,略带一些甜味儿。

赵志道:“伙计,我看你们这里的客人不多啊,可是生意不好么?”

伙计道:“让客人见笑了,哎,不满您说,咱们这里乃是西市,在这里讨生活的大多都是些贫苦人家,又那里来得闲钱喝茶呢。”

赵志道:“但我觉得你们的茶味道不错,不是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么。”

伙计苦笑道:“客人,小人不是自夸,咱家掌柜可是煮茶的好手,您喝的这茶便是他亲自煮的。但还是刚才那句话,这茶社在西市,它吃不开啊。”

赵志想了想道:“叫你家掌柜的来一下,我想见见他。”

伙计道:“那好,客人您稍等,小人这就去喊掌柜的。”

这回时间不长,伙计便领着一位年纪大约在四十岁上下的中年人向赵志他们走来。

二人来到赵志他们桌前,中年人便问道:“在下便是此间掌柜,不知几位找在下可有什么事么?”

赵志挥了挥手让其他三人坐到旁边的桌子上去,对掌柜的说道:“在下赵志,找掌柜的是有些事情想要和掌柜的谈谈。”

中年人道:“哦,那不知公子何事要和在下谈?”

赵志做了个请道:“掌柜的请坐下说话。”

二人客气一番后,待掌柜的坐下后赵志说道:“在下赵志,不知掌柜贵姓?”

掌柜道:“原来是赵公子,在下姓冯,冯长生。”

赵志道:“冯掌柜,在下刚才听伙计说,您的茶艺非常的高明,不知是否?”

冯长生笑了笑道:“那是伙计瞎说得,那里当的真来。”

赵志笑道:“看来您是谦虚了。”听赵志这样说,冯长生只是笑了笑,神色间颇有一些傲然之色。赵志看到后心想:看来这个冯长生在茶艺上面确有过人之处。

赵志道:“既然冯掌柜有此能耐,那么为何不离开这西市,去北市或者去长安发展呢?”

冯长生被赵志问得神色一暗道:“赵公子有所不知,那北市的店铺过于昂贵,在下根本就盘不起,更不要说长安的店铺了。”

赵志点了点头道:“原来如此,那么冯掌柜,如果由在下出资在北市开家茶社,由您来打理,不知您是否愿意?”

冯长生听的一愣,心道:这世上还有这样的好事?这位年轻公子想要干什么?

冯长生试探着问道:“嗯,不知赵公子为何想要开茶社呢?”

赵志笑道:“因为我喜欢您煮的茶,就在下所知能够煮出这么好的茶,那就说明您的在茶艺上的成就不俗。这茶文化可是我中华一族几千年文明的沉淀啊,在下不才,想要将其发扬光大。”

赵志这话可算说道冯长生心坎里面了,他家以前乃是茶农,世代侍候茶叶,所以他从小便喜欢茶艺。也正是因为喜欢所以才开了这间茶社,希望可以弘扬茶文化。

冯长生虽然兴奋,但并没有失去理智,他强压下心思问道:“那么不知赵公子又有何要求呢?”

赵志道:“店铺的名字和经营方式由我来决定,管理由您负责,您的薪俸便是店铺的二成股份,但你目前的这家店铺得作价卖与我。如果您同意,我们便可以把这些写成条约,你我二人在上面签字画押,以示凭证。”

冯长生听完后沉思起来,过了大约小半个时辰后,冯长生抬起头来看着赵志坚定得说道:“好,在下同意了。”

赵志笑道:“呵呵,好,来,咱们以茶代酒,庆祝一下。”

二人喝下盅中茶水后,赵志便让伙计取来笔墨,写下一份合同,并和冯长生当场签字画押让伙计拿去官府公证,而赵志则拉着冯长生一起前去北市选取店铺。